第一百三十七章 银场
就在谭州城中守军全数被遣出城,就连差人衙役甚至是普通民夫都拿来充数时,突然从湘水下游的方向过来了一支兵马,他们走得很慢,因为官道被堵住了。
接到消息的刘禹本以为是李十一有什么急事返回来,结果等到近前一看,来人打的是衡州兵马司的旗号,为首的同他一样是个文官,而跟在后头的只怕连一千人都不到,他们来做什么?
这一点,不光是刘禹有些疑惑,端坐马上的知衡州尹谷同样带着疑问,接到制司颁下的清乡令,他便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因为这是很反常的行为,再看到沿途南下的人流,竟然并没有停下脚步的意思,便起了走这么一趟的心思。
等到进了谭州城,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了,城中已经走得十室九空,原本繁华的商埠一片凋零,就连烟花柳巷都大门紧闭,更让人心惊的是,城门无人把守,城头没有军士,除了大宋的旗帜还飘扬如故,根本就像是一座弃物。
“来人通名!”
不过到了制司大门,总算有了一些戒备的模样,他的马儿被人毫不客气地拦下了,一看那些军士的穿着就知道来历不凡,尹谷不敢强闯,落马之后正了正衣冠,报上了自己的名号。
“下官是衡阳守尹谷,凡请通报制帅。”
被人引进去之后,曾经来过此地的他同样发现了不对头的地方,不仅没见到一个熟悉的司中属吏,就连那些进进出出的也不再是文员,而全都是军士。
直到跟着亲兵被人引到大堂门口,听着里头传来的声音,他已经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了,因为那根本不是荆南制帅黄万石略带江西口音的语调,而是一个非常年青的声音,他从来都没有听过!
“......焦溪银场所属矿工,连同他们的家属,都要劝走,具体怎么做你自行决定,回来的时候不要走谭州一线了,走醴陵、攸县进衡州吧,以免官道拥堵,通行不便。”
“那么多银两,是否多加派些人手?”另一个声音同样陌生。
“你也看到了,这里总共就这么些人,你先过去,稍迟一些等他们回来,本官让姜招抚遣一队骑兵接应,就在浏阳县城会合吧。”
等到事情处理得差不多了,来人带着他的指令匆匆而出,刘禹的目光依然在大案的一张地图上巡梭着,直到亲兵提醒了一句,他才转过身,看了看堂下的这位不速之客。
衡州是出谭州之后的第一站,大量的百姓将会在那里集结,然后继续南下,这个时候,一州主官不好好地呆着处理民事,跑到这里来干什么?有了这样的情绪,看着来人一步步上前时侯,他的眼光就有些不善。
“下官尹谷,不知阁下是?”对方穿着一身紫服,公然占据了制司,在那里发号施令,而之前又没有接到朝廷换帅的诏书,纵然再是不解,尹谷还是做足了礼数,左右不会是什么山贼强人就行了。
“本官是广西路臣、荆湖策应使,奉诏来援,你们的黄制帅已经只身出逃了,各路监司也不知所踪,不得已,本官才会坐镇行事,尹知州,你为何要离城来到府城?”刘禹没什么心思同他绕圈子,直接了当地问道。
尹谷惊愕地抬起头,这才记起来,半个月之前,一支打着广南兵马司旗号的队伍从他的辖地路过,连停都没有停下来,而且全数都是骑军,可是其中并没有见到路臣仪仗,这位年青的抚帅是怎么到的?一念及此,不知不觉就走了神,直到对方严厉的目光再度射过来,方才收敛起心神,恭身行了一礼。
“下官不知情,多有得罪,还望恕罪。”对于他的客气,刘禹毫无所动,尹谷赶紧解释了一句:“数日前突然接到制司钧令,要我等劝境内百姓俱往后撤,接着又看到大量百姓自谭州而来,搞得州中人心惶惶,下官不才,想来府城一探究竟,未料会遇到抚帅在此。”
被他这么一提,刘禹突然想起来了,历史上李芾守谭州,全路当中前来襄助的好像就是此人,想不过事情发生了变化,他还是依然如此,真不知道是历史的惯性还是性格使然,多少也算是为国尽忠吧,刘禹的脸色缓和了许多,不复之前的凌厉。
“元人已经占据湘阴县城,离此不过百里,都统密佑率军出城,以求拖住鞑子的脚步,让百姓们有个逃离的时间,能拖上多久,殊难预料。尹郡守,你也看到了,城中大多数人都已经撤离,其余各县陆续也在上路,等到了最后本官也会走,今日不便行,明日一早,你便带人返回吧,衡州那边也需要你调遣。”
“谭州城就这么弃了?”刘禹的话让他一惊。
“守不住,也没有坚守的必要,今日弃了,他日还会夺回来,我们要争的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整个天下。”因为对方所处的位置很关键,刘神棍不得不多忽悠了几句。
“下官知道了。”尹谷点点头,没有再同他争辩下去,而是转头看了看案上的地图。
“抚帅方才说的可是焦溪银场?”
刘禹知道他刚才听到了自己的谈话,同样点点头,荆湖南路是个银产地,这里有大宋三大银监之一的桂阳监,后来升格成了桂阳军,除此之外,谭州境内的浏阳县境内,就是那个后世闻名的“花炮之乡”,在这个时空同样拥有一处银矿坑,也就是尹谷嘴里的焦溪银场。
而尹谷说这话也是有所指的,因为他的境内在同桂阳军的交界处,就是全路最大的银场......茭源银场的所在地,到了南渡之后,位于江北的那些银场都被金人占据了,荆南还有福建等地余下来的,就是大宋仅有的银产地,这也正是为什么市面上可供流通的白银和铜钱如此之少的原因。
这些东西,刘禹当然不会留给元人,他不光要运走里面的存银,疏散矿工,就连坑洞、工具、矿架都会尽数毁去,这么不留余地的做法,让尹谷惊叹之余,更认清了对方的意图。
“银场监使是下官的属吏,某这就行文过去,请抚帅着人接管,衡州府库内存银尚有三万多两,全是今年所产,本来是打算过了年一并送往京城的,只因局势动荡,唯恐有失才一直迟迟没有启行,这些也一并带走吧。制司的钧令,府中通判连同各县俱已下发到诸乡镇,有了谭州百姓的榜样在前,要说动他们不难,只是这一路上风餐露宿,着实苦了一些。”
对方的话语显得很配合,正是刘禹所需要的,一时间也没有想太多,直到尹谷退出去,他才好像回过味来,这人絮絮叨叨地说了半天,怎么感觉像是交待后事一样?
没等刘禹想明白,他的亲兵来报,出城的队伍回来了,过了一会儿,姜才和密佑便联袂而至,两个人的面上都没有丝毫喜悦,反而显得有些凝重。
“没有斩获便没有吧,将他们吓回去,也算达到目地了,不必如此。”刘禹听完二人的呈报,还以为他们是为此不高兴,便笑着安慰了一句。
对方来的全都是骑兵,这一带的地形又没有什么起伏,不足以找到一个伏兵四起的战场环境,敌人警觉之下,马上就选择了避战,跑得比兔子还快,也是很正常的事,毕竟那是真实的对手,不是没有思想的供你刷经验的怪物NPC。
“只怕事与愿违。”说话的是姜才,一旁的密佑显然与他有相同的思路,刘禹一听就收起了笑容。
“来敌是为了一探我军虚实,虽然密都统的步卒掺入了许多百姓,但是以敌将之能,未必能瞒得过去,一旦他们有所怀疑,反而会暴露了我等的意图,试想在此等形势之下,他们还会按兵不动吗?”
姜才说得有道理,刘禹的视线回到了案上的地图,从湘阴县过来,步卒也只需要最多三天,如果对手不是张弘范,这种可能性也许不大,但是那个人是个疯子,绝不会循着常规,盯着湘阴县城的位置,刘禹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
“我们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今日之内,所有百姓的撤离一定要结束,姜招抚,从湘阴县过来的这段路,你要不惜一切代价实施骚扰,不能让他们顺顺当当,如此,应该会有三到四天的时间,密都统,你和你的人现在就上路,哪怕是用强,也要让百姓走得快一些,不然就来不及了。”
只思索了片刻,刘禹就下定了决心,事情是他挑起来的,为了这些被忽悠上路的百姓,他也不得不冒一次险,这个代价就是姜才的骑军,因为这是敌人唯一忌惮的力量,也只有他们才能起到牵制的作用,而最终会有多大的牺牲,眼前已经顾不得了。
“密都统,还有什么顾虑么?”姜才离去之后,密佑却没有动作,刘禹有些不解地开口问道,对方不是他的属下,是不是无法接受这样直接的差遣?
“下官在想,城中还有些住户不曾离去,将他们丢与鞑子,必然会遭到屠戮,既然要走,哪怕是赶也应当送出城去,不如这样,抚帅先带人去城外,容下官一时半刻,处理完了就会同你们会合。”
对方说得合情合理,刘禹当然不疑有它,虽然觉得对方是不是圣母心有些过了,但那是人家的私德,又不是自己的直属,因此他连劝都没有打算劝,按照对方所说,先带着亲兵出了城。
策马来到江岸边,滚滚的江水就在脚下,曾经被伟人吟诵的江心小岛,已经有了些雏形,刘禹没有什么诗才,也不屑于抄首诗词什么的来装逼,只不过这原始的景色,看上去比后世那些林立的现代建筑还要美上一些,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像是一幅山水画。
“抚帅,城门关了。”听到亲兵的话,刘禹回头一看,果然,远处的谭州城那些原本洞开的城门,突然被人从里头给关上了,就连架在护城河上的吊桥也在缓缓上升。
就在他们的注视中,城墙上再一次插上了一面面将旗,旗帜下的守兵各依所属,一队队地站到垛口处,后面还有人不停地在移动,似乎将什么东西搬上来,高大的城楼上,站在那面鲜红的大宋旗帜下,是刚刚在他的授意下接过知州事的密佑,而同他并排一块儿的,则是那位尹郡守。
“他们......”亲兵们被一切突如其来的变化惊呆了。
“他们不会走了,传令姜招抚,全军后撤,咱们回家。”
刘禹当然知道发生了什么,在经过城楼的时候,他郑重地朝上头拱了拱手,无论是谁,此刻还能这样做的,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值得他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