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固化土壤
“运粮!”
当吕布答出这两个字的时候,王涛点了点头。
吕布迟疑了一下,又补充道:“种粮。”
王涛终于欣慰的笑了。
诸葛临听着二人的对话,若有所思。
吕布犹豫片刻,开口道:“先运一部分土豆到大漠,再在此地进行种植,我之前曾看过,这里的土壤都是红土地,应当非常适合种粮食才对。”
诸葛临听到“土豆”二字,大为惊奇,这难道是一种新粮食?
诸葛临也不是没想过在大草原上种粮食,甚至在他来到大草原的第一天起,就尝试着把粮食种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
可他尝试了十年,就失败了十年。
土地虽然肥沃,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里非常不适合种粮食,基本上只适合种野草!
吕布一边思考,一边说道:“可是,大漠常年温度较低,再加上这两年天气越来越寒冷,虽然土地肥沃,气候不合适,也种不出来粮食。”
诸葛临心中暗暗点头,吕布说的,和他亲手做过之后得出的结论,差不多。
王涛看吕布不说话了,便补充道:“我替你拓展一下,草原上不适合种粮食,是因为这里的生态系统单一,土壤稳定性差,如果盲目开荒,非常容易导致草原的沙漠化,极大的破坏生态环境。”
话音落下,只听身边传来“扑通”一声。
王涛一扭头,只见诸葛临脸色惨白,手中的书掉到了地上。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诸葛临连喊两声,睁大了眼睛,眼神之中尽是恍然大悟。
“怪不得!我在织乌小镇中尝试种过粮食,可粮食只长了三年,就长不出来了,原来是因为如此!”
诸葛临带着王涛和吕布二人,来到织乌小镇内的一块田地上。
诸葛临拿着铲子,挖开土壤,只见土壤之下大概50公分左右的深度,红色的土壤已和沙子交界!
诸葛临差点扑通一声坐在地上。
好在之前那个身毒国的少年,扶住了他。
诸葛临神色悲哀,脸上的苦笑比哭还难看:“若不是王大人,我日后必定还会被蒙在鼓里!文人做事,三年不成!我竟是做了三年的无用功啊!”
王涛道:“这事其实不能怪诸葛大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诸葛大人又不是夏侯惇那种专修墨工之道的匠人,不知道这种事情,也没什么。”
诸葛临虽然知道王涛是在开导自己,但心里还是舒服了一些。
一旁的夏侯惇有些脸红,若不是因为他脸皮比较厚,怕是红脸就要被大家看到了。
他还真不知道土壤沙漠化这回事!
夏侯惇看着王涛,心中无奈,人比人气死人,王涛这个家伙,怎么就懂这么多呢?
王涛转而笑道:“不过,在沙漠中种植土豆,却是完全不会导致土壤沙漠化。”
夏侯惇和诸葛临异口同声道:“为何?”
他们非常惊讶,并非常迫切的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王涛神秘道:“因为我的土豆是国之祥瑞!天生适合种在草原上!”
夏侯惇的他吊着胃口,心里痒极了,如今忽然听他扯淡,顿时咬牙切齿道:“老子信了你的邪!”
诸葛临听王涛不想说,便不再多问,他只需要知道这个结果就够了。
王涛对吕布道:“奉先,你要记住,土豆的根须,有固化土壤的作用,所以,其他粮食会导致草原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但唯独土豆不会。”
吕布恍然,使劲点头。
事实上,在两千年后,大草原已经成为了整个国家的重要土豆产地,生产的土豆不但能自给自足,还能向外供应大量。
王涛记得,在后世他生活的年代,大草原上生产的土豆,占据了全国生产的一大半。
这也是他想要在大草原上种植土豆的理论依据。
当天晚上,王涛便飞鸽传书给颍川郡守府,委托蔡文姬送十车土豆过来。
夜色中,王涛放飞信鸽,然后向北张望。
现在,只剩下一个不确定因素了:
匈奴人,是否按照他的指引,一路向东去了?
王涛不知道的是,他视野触及不到的大草原北端,匈奴的十万大军,正马不停蹄的向东北迁徙。
单于羌渠坐在马车中,看着面前纹在羊皮上的地图,低声呼出一口热气。
这股热气出了他的口,立刻变成一团白雾——如今才刚刚十月,大草原的夜里已经非常冷了,他年事已高,不得不穿着厚厚的羊皮裘御寒。
马车门外传来一声轻呼,羌渠应了一声,一个壮汉便掀开帘子,走了进来。
这是他的二儿子,呼厨泉。
“阿大。”呼厨泉低声道。
阿大在匈奴语言里,就是“爹”的意思。
羌渠没回应。
呼厨泉低声道:“这些天,阿大帐下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大了。”
羌渠依然没有回话,而是聚精会神的看着面前的地图。
呼厨泉咬了咬牙:“阿大,淤夫罗已经确定死去了,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左贤王。”
羌渠终于开口了。
“还有什么事吗,没事就出去吧。”
呼厨泉鼓足勇气,说出了那句大逆不道的话:“阿大,匈奴天生就是生活在草原上的!离开了草原,我们就没有荣耀了!如果阿大再这样一意孤行,底下的首领们就要造反了!”
羌渠猛的抬起手,一巴掌扇了过来。
“啪”的一声脆响,呼厨泉脸上多出一个血红的巴掌印。
“告诉他们,苍天已经降下旨意,如果不按照苍天的旨意行事,等待他们的就只有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