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不当皇帝都对不起自己
曹旭来到建邺。
这是东吴大本营。
东吴群雄被俘虏关押。
曹旭准备将他们送到许都。
到时能收服的收服,不能收服的再考虑杀或流放。
曹旭把收拾或敲打各大家族,清除反抗势力、隐患的事情交给曹操来做,可以
想象的是,以曹操的作风,江东数郡之内,又会有一场腥风血雨。
不过。
这也是好事。
荆吴两地受曹魏影响较弱,长期对抗导致反抗思想与反抗势力比较密集,而且
刘表也好、孙策也罢,对当地士族门阀多有承诺与利益共享,而曹魏不可能继续
输送利益。
为避免这些利益既得者利益受损以后不自量力狗急跳墙,该敲打要敲打,该铲
除要铲除,趁着现在师出有名,打掉这些土豪,分土地财产给百姓,-举两得啊。
粗活脏活给老曹。
曹旭在诸葛亮等助手协助之下。
他正在翻看各种土木、土地、财政、户籍、制造业方面的文书,以方便接下来
治理与发展。
东吴地区之所以这么重要。
最主要原因在于,这里是长江入海口,又有肥沃广袤的长江三洲平原,而且
人口相当多、文明程度也很高,不仅是理想的工业摇篮,更是现阶段最好的航海
策源地。
说起来。
国家统一速度太快。
前是建安六年四月中旬。
这建安六年换算成公历时间就是201年。
另一个时空,真正历史意义的三国时期,大概是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
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期,是赤壁之战以后,才奠定的鼎立的雏型。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221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
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又过一年以后
病逝。
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
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也就是说。
真正意义上的三国时代。
其实曹操、刘关张等以及那些耳热能详的人物,基本上都已经死光了。
不仅如此。
常年战乱、疾病、饥荒。
让人口、经济凋零的十分厉害。
三国之中。
魏国是真正延续的正统王朝,把自己的地盘当成一个国家看待,所实行的也是
正统王朝制度,轻摇赋税、实行屯田等等,使北方的社会转向稳定,经济也得以
快速的增长。
蜀国是典型的军阀殖民的做法,军事高于一切,从建国到亡国,没有把蜀地真
正当一个国家治理。诸葛亮尽管想了很多办法来恢复经济,由于蜀国连年的北伐
也消耗殆尽。
吴国既不是正统王朝,也不是军阀殖民,更类似于诸侯王的家族式管理。加上
汉末中原连年打仗,北方的人口向南逃,带来了生产技术与文化,加上江南土地
肥沃,所以经济还是可以的,航海业更是发达,领先于时代、十分富庶。
从人口来看。
魏国灭国时66万户,443万人。
蜀国灭国时28万户,94万人。
吴国灭国时52万户,230万人。
当然,以上这些,只是可查的人口,实际上前后战乱差不多一百年,有很多百
姓已经逃离户籍,所以具体多少人口,根本是不可调查的。
但是。
可以肯定。
等到三国结束。
西晋正式建立之时。
整个华夏人口不足八百万。
要知道,汉末黄巾之乱前后,尽管常年战乱、国家腐败、饥荒肆虐,全国可查
人口总数仍有五千万左右,三国短短不到百年时间,就锐减到一千万都没有。
再加西晋统治者。
狗屎一样的治国水平。
难怪会爆发五胡乱华、差点导致汉人灭种的惨剧。
曹旭很庆幸。
三国还没开始。
此刻就已经结束了。
他提前八十多年终结乱世
此外曹旭这几年时间里,不仅推广高产粮食、更推进了先进的医疗技术、以最
小代价、人口伤亡,快速平息战乱,直接间接拯救数以千万计的人口。
此时此刻人口总数。
推测依然有4000-5000万。
而且平均年龄才十八九岁。
人口是国家的根本, 也是最核心的资源,冷兵器时代的人口大国、只要不内乱
, 无论如何都不会是一个默默无间的国家。
曹旭眼里这几千万年轻又充满活力的人口,就是国家腾飞的最强引擎,而随着
生活水平、粮食产量提高,未来十年内人口会出现大量回流、对外吞并,以及出
生率狂飙的情况。
对此。
曹旭是很满意的。
得亏是来到三国之前。
关于东吴的产业布局,曹旭此刻也有数了,东吴最优势的行业是造船、航海、
以及农耕。
可以此为基础强化。
孙氏割据势力被剿灭以后。
曹旭缴获官船就多达一-千多艘,这些传统的船只就算没有办法运用于军事,但
只要改一改变成渔船,绝对是没有问题的,将大大促进渔业发展。
长江三洲广袤肥沃的平原,可以大量种植杂交水稻以及经济作物,此外利用
长江为主的水系,可以打造出完备的功业体系。
至于过剩的劳动力。
曹旭决定导入运河挖掘。
如果能效仿隋炀帝、挖通一条京杭大运河,贯通五大水系,彻底覆盖整个华夏
东部,强大的物流能力,将会创造无与伦比的军事、经济价值。
对于曹旭这些规划。
诸葛亮、郭嘉、庞统等人听得兴奋不已。
他们可以想象东吴未来的繁荣富庶、以及对国家的重要性,而他们有幸参与到
这份工作来感到非常激动。
而就在这个时候。
曹操忽然赶了回来。
"子秋,看最新的十日报了吗. 11? ”
曹旭闻言微楞:““「我最近这么忙, 哪有时间看报纸,是处什么事了?”
曹操将一份报纸递过来:“你看看便知!
曹旭打开十日报,十分惊讶发现,这一期属于增刊。
所谓增刊,就是特别增加的刊号,中原十日报自创报以来,通常都是十日一报
非常稳定,不过偶遇特别大事件时,也会临时增刊发行。
因为在定期出版的报纸顺序编号之外,故称号外。
这一份就是特别增刊的号外报纸,+日报很少发行号外,而这次不仅推出号外
,更破天荒使用所有的版面,清一色的只报道了一件事。
“号外!”
"天子欲禅位让贤。”
"特发诏书以咨民意。"”本报将详细解读诏书中提到的,魏王父子所立下的十大千秋伟业!”
曹操本来以为。
这件事是曹旭安排的。
曹旭当然没安排过这种事。
曹操说道:“这么看来应该是天子自己的主意。”
曹旭点头说道:“大概是贾诩献上的策略,你我此刻远在千里之外避嫌,而天子
也并没有强推禅让之事,而是隐晦透露禅位之心,并且对全国发诏咨民,(诺吗
的)此举倒是非常圆滑,近乎无懈可击。
刘协说了一定要禅让吗?
没有。
他只是透露这个意思。
不过由于这件事关系太大。
刘协考虑到祖宗社稷、天下苍生,自认为不能草率做决定,所以发布诏书,咨
询全国的百姓、士子、将士、官员。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这等于将这么大一件事侄。
其选择权全部推给了天下人。
如果最后全天下的声音,普遍都是赞同曹魏代汉、汉天子退位的话,那么曹家
就可以在欢呼声与拥趸中上位,而事后反对曹家的人,很可能会被天下渔轮排斥。
曹旭又看了看曹家十大千秋伟业。
这十大伟业与功绩,每一条在十日报上,都有非常详细的解读,从其本身在谈
到对世界影响,无不讲得非常深入,可以说每一条,都利国利民、功在千秋。
可以说。
任何一项拎出来。
都不逊三皇五帝、秦皇汉武。
不要说普通老百姓。
曹旭看了都觉得不当皇帝对不起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