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了思路再动手就简单得很了,在李乐的指挥下,两人很快就得到了第一批较纯净的精盐。
用指甲挑了一小块放嘴里,果然没有一丝的苦涩的味道,只有纯正的咸味。
真是神了!
耿武立刻激动得忘乎所以,就差没手舞足蹈了。
随即又冷静下来,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李乐,带着颤音道:就这么简单?
李乐努力做出一副高人的姿态,道:本来就没多复杂啊!这世上很多事情其实都很简单的,只不过很多时候世人不知道其中的原理罢了。
说着李乐便简单将其中原理用最简单易懂的话解释了一遍,只听得耿武两眼直冒圈圈,但最终还是明白了。
然后就一下给李乐跪下来。
李乐整个人都懵了,怎么回事?
不就一个提纯精盐之法吗,用得着这样吗?
先生在上,请受耿武一拜!
快起来,吾怎么受得起?
李乐连忙想把他扶起来,耿武坚持跪在地上道:先生果真是神仙弟子,学问见识岂是吾等凡人所能及?
若非先生不以我等卑鄙,竟将这等不传之秘相授,吾等这辈子也不可能知道其中奥妙!
先生若不肯受耿武一拜,耿武就不起来。
李乐没办法,只好又受了他一拜,这才起来。
看着李乐,脸色憋的通红,嗫嚅了许久才试探着开口道:公子世间奇人,在下只是一介武夫,不配追随侍奉公子左右。
不过在下却有一儿子,自小就聪慧,四里八乡就没有不夸的。只是在下无能,无法为其拜一老师学习学问
在下看出来了公子是个心善的人,人也随和,这才厚着脸皮想向公子求个人情,能否让吾那儿子跟在公子身边侍奉左右?
话间他竟然又要跪下:吾等小民福薄,不敢奢求能拜公子为师,只求能跟着公子身边打杂跑腿,公子闲暇时教他识几个字就心满意足了若是公子答应,在下愿粉身碎骨以报公子!
李乐总算听明白了,这是想让我给他的儿子当老师啊。
而且看他一脸窘迫,诚惶诚恐的样子,似乎他这个要求很过分的样子?
所以这货才说不敢奢求能拜公子为师,只求打杂跑腿。
难道汉朝有学问的人这么稀少,这么有地位受人尊敬么?
耿武好歹也是汉军队率,又是耿恭和驸马都尉耿伯初的同族兄弟,怎么连给聪明儿子找个老师都办不到?
不过想到耿武虽然写字,却有好多字不会写或者写的都是白字,李乐好像一下明白过来。
耿武虽然与耿恭、耿伯初是同族兄弟,估计亲缘关系也很远了。
就像后世某个村子出了一个高考状元最后当上市长、省长,同村的本家兄弟却有可能还有很多文盲半文盲,还在种田。
而且中国从先秦时代起,读书识字、掌握核心知识,就一直是贵族的专利,根本不是贫民百姓阶层所能染指的。
到了秦朝统一中国后,因为焚书坑儒的原因,又使得中国诸子百家的典籍几乎一下断绝。
一直到了汉朝,人们才根据一些老儒的回忆、背诵,并加以解释,将儒家经典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记录下来,而且还形成了一个学术流派,叫今文经学。
与之相对的则是古文经学,意指当初秦始皇焚书坑术士时,民间儒生将一些古文经书埋藏起来,到了汉朝这些被埋起来的典籍相继被发现,于是被称为古文经学。
但无论是古文经学还是今文经学,都是物以稀为贵,被少数人所垄断,视若珍宝。
李乐甚至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说是在西汉时某个家族珍藏了一篇典籍,不过两三千字而已,其他的人想借阅就至少要花上百金甚至几百金才行。
而且还不给抄录,你还别嫌贵,爱看不看!
而另一方面,因为察举制度的原因,这些垄断知识的累世公卿,经学世家为了家族的利益,让自家子弟在察举、征辟中得到优先,越发不肯轻易将学问外传了。
这叫什么?
这叫知识就是金钱!
知识就是获取权势的阶梯!
因此,垄断知识和知识解释权的那一小撮人,就越发将这种知识视作其禁脔。
所以说,在两汉,贫民百姓要想获得学问的难度,其实比起先秦的时候还要难一些。
相通这些,耿武的过激行为也就可以理解了。
我当什么事,就这点小事,我答应了。若是汝那儿子真的足够聪慧,且品性质朴纯良,就是正式收作弟子,也不是不可以。
耿武高兴坏了,又是一通感激涕零的话,倒让李乐心里一阵感慨。
自己这随身带来的近两千年的知识积累,应该怎么做才最好呢?
是学这些累世公卿,经学世家敝帚自珍,藏着掖着以此谋取个人私利,获取政治筹码呢?
还是努力将其传播于世,让前世的文明,古今中外积累的知识,泱泱华夏两千年来那些让人惊艳的文字诗句;
那些感人肺腑,又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在这个时空也能广为世人所知,拥有全新的传承?
这时铜釜里的精盐已经烘干完毕,两人再它们装入洗净擦干的陶罐内,却没有立刻出去。
这么快出去,不是告诉大家这精盐提纯之法,其实没有多复杂,很简单就弄出来了么?
这样就不好保密了。
趁着这点时间,李乐问出了心中的疑惑:耿队率,为何那敏何查会如此痛快答应替吾等劝说其大昆弥相助汉军?
公子不知,乌孙大昆弥其实一早就有心恢复与大汉的盟友关系。
乌孙人向来敬畏强者,那敏何查亲眼见识了公子的盖世武勇,早已将公子视若神明!
且乌孙与大汉夹击北虏,同样符合乌孙的利益。
说着耿武就给李乐仔细讲解了一番北匈奴的背景来:西域诸国本来就都是大汉属国,自前汉孝宣皇帝时起大汉就在西域设置都护府,驻兵屯田,管理西域事物,为弱国主持公道,调节强国之间的纠纷。
更不似匈奴那样对各国征收重税,索要各种物资,只收过路商旅之商税,深受各国爱戴
这下李乐终于懂了,原来这时候的北匈奴,其实就是西汉时期投降汉朝,其首领娶了王昭君的南匈奴,
而最开始那远走西域的北匈奴,其实早就被喊出那句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给灭了。
可到了王莽时期,因为种种原因,内附汉朝(新朝)的南匈奴就开始造反了,等王莽末期中原大乱,起义军遍地的时候,这些给汉朝当了几十年乖儿子的南匈奴人就立刻趁乱南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不仅如此,他们还趁机攻占西域,在当地征收重税,掳掠物资,奴役其民,从而实力大增。
这时鲜卑和乌桓也背叛了汉朝,跟着匈奴人不断袭扰和劫掠东汉渔阳至河西走廊北部边塞地区,焚烧城邑,杀掠甚众。
形势一如西汉建立初期,匈奴蛮横无理,屡屡犯边,汉朝只能委曲求全。
天幸这时候汉朝在废墟上建设家园,实力一天天增强,而匈奴高层竟然因为争权夺利自己内乱了。
原来最早投降内附汉朝的南匈奴单于就是娶了王昭君的那位呼韩邪单于,他在临终时留下遗言让所有儿子轮流做单于,哥哥死了就传给弟弟。
他的儿子们全都照做了,单于之位一直传到第八子舆手上,一开始他也按照遗言立他的弟弟,也是呼韩邪最小的儿子老九伊屠智邪斯做接班人。
可舆做了很多年单于之后,品尝到了权力的甘美,不再甘心把把位子传给弟弟,于是找借口直接杀了弟弟伊屠智邪斯,再册立自己的儿子乌达鞮侯做接班人。
舆的行为一下惹恼了他的侄子,也就是呼韩邪第五子囊知牙斯的长子日逐王比。
比认为若按爷爷的遗嘱来就该传给九叔;若可以传给儿子,那他是前前任单于的长子,自然比堂弟乌达鞮侯更有资格继位单于。
在叔叔死后,堂弟蒲奴单于(之前那位堂弟乌达鞮侯继位没多久就死了)继位后,日逐王比就想凭借自己掌管的,靠近汉朝匈奴八部与其分庭抗礼。
蒲奴单于察觉了比的计划,想派兵杀死他,日逐王比索性带着匈奴八部南下投降归顺了汉朝,并且无比积极的表示愿意帮助汉朝抵御北虏(北匈奴)。
于是匈奴再次分裂,投降汉朝的日逐王比自称比呼韩邪单于,他的麾下称作南匈奴,而留居漠北的匈奴称为北匈奴。
与此同时,大概是有了南匈奴帮忙,北匈奴屡屡进犯都无功而返,抢不到东西,北方草原又连续几年遭受严重天灾,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苦。
北匈奴还可以去抢西域吸血,日子还勉强过得去,但鲜卑和乌桓可就惨了,只能苦哈哈过日子。
这时候汉朝又施行了一个政策,就是拿钱向鲜卑人和乌桓人买北匈奴人的人头。
鲜卑和乌桓再次归顺汉朝,与南匈奴一起,如同三条恶犬一般,不时对北匈奴发起进攻,并屡屡取胜。
因此,这时候的北匈奴其实日子也是相当不好过,实力一天不如一天,完全靠着西域这个血袋,这才勉强能维持下去。
现在西域也被汉军攻占,一旦大汉与乌孙的联盟再次达成,北虏就将三面受敌,被一点点的围堵窒息而亡!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