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黑二等人迟迟寻找不到丁瑜洲的下落,十分焦急。
不光始终无法找寻到丁瑜洲,就连阿元和长孙浩然的下落也不明,店铺的伙计
们全然不知道,刘大和黑二等这些重要的股东们也都不知道,也可见丁瑜洲、阿元
和长孙浩然三人隐藏之神秘。
阿元和长孙浩然悄悄地暗中保护着丁瑜洲,丁瑜洲也接受着他们的保护,原本
丁瑜洲不想让他们追随,但是阿元和长孙浩然却始终不愿离去,丁瑜洲无奈,只得
接受。
由此也可见,他们之间兄弟情深,已达到宁愿牺牲性命的程度。
如此兄弟情深,丁瑜洲深感欣慰,更深受感动,他不想让让这两个年轻人受付
出昂贵代价的牺牲和被杀头的风险,但是却拗不过二人的坚持。
直到最后,丁瑜洲见他们兄弟二人执意如此,也不再过分回避他们,只得暗中
叮嘱他们要小心行事,万不可漏了破绽与马脚,见势头不对该逃就逃,不要他们受
到自己的牵连。
丁瑜洲是不愿意连累他人的,尚且他不愿意祸及伙计们,更何况他的好兄弟们。
此时此刻丁瑜洲内心矛盾不堪,但也一时无奈。
其实,他的兄弟们更不愿意看到大哥遭遇磨难,既然大哥有难,他们不会见死
不救。
这是丁瑜洲的原则,也是阿元和长孙浩然等人的原则,他们彼此都会为了彼此
牺牲的。
刘大和黑二等人已然成家,其他的伙计们也正是上有老下有小,这是丁瑜洲一
直躲避着他们的原因,防止他们全家老小因为自己一人之错而受到牵连。
刘大、黑二他们明白董事长丁瑜洲的苦心,但是他们岂能自己躲起来,他们在
苦苦追寻搜寻董事长的下落,他们可不是那种见死不救的人,更不是看到大哥有难
就四处逃窜的人,他们和丁瑜洲之间也是难兄难弟的情谊。
这日,刘大黑二等人继续在街道上寻找丁瑜洲的下落,他们想为大哥做些事情。
他们从长安城的北面往南展开地毯式的搜寻行动,只为寻找到丁瑜洲的下落,
然后听从大哥发落。
与此同时,丁瑜洲他们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求生之策,根据李义甫传递来的
消息,宫内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情势直转而下。
自从上次见了面之后,李义甫与丁瑜洲就没有见面,前段时间都是靠着书信来
往,并且一般无什么重要消息,二人之间不会写信来往,除非遇到重大情报信息
了,他们才会书信交流,但是都是单方面的,一方看完信后,务必在另一方派来的
信使面前烧掉书信,以防止出现不忠不义的行为。
如此甚好,如此已经表明了双方的一种态度,起码他们之间是一种牢不可破的
同盟关系,为了彼此掩护,他们将奋进全力拼尽全力帮助彼此。
但是这次很蹊跷,送信的管家有些古怪,送来消息之后未作停留就急匆匆离开
了,连监督信件阅后即焚都不监督了,可见这信有问题。
又见信封上写着“丁瑜洲亲启阅后即焚”几个字,丁瑜洲越发觉得这信里的内容
肯定是绝顶的秘密,是不能够见光的秘密,所以丁瑜洲的心情格外紧张,紧张到了
似乎整个心脏只会收缩而不会舒张了,
丁瑜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不知道贺兰静乐到底掌握了什么情况?那所为
“奸夫”人选是他丁瑜洲,不会是别人,有皇家特许令的人,只有丁瑜洲一个人。
丁瑜洲怀揣着疑问和猜测,缓缓地打开了李义甫管家送来的那一封亲笔信,他
的心噗噗直跳,他猜测如果有一个仪器来测量他的血压,或许此时他的血压已经爆
表了。
到底会是什么呢?
长孙浩然和阿元也在丁瑜洲旁边,现在家里就只有他们三个人,他们犹如惊弓
之鸟,犹如草木皆兵,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引起他们的不安和危险,所以他们格外紧张。
他们俩同时谨慎小心地查看着周围情况,确保着周围环境的安全。
阿元和长孙浩然紧紧地盯着丁瑜洲的双手见他那骨节突出修长有型的手指慢慢
地将那一封雪白信笺拆了开来,抽出其中信纸,只见上面密密麻麻的写着几行小字。
丁瑜洲仔细地阅读起这几行小字,将其中的内容一览无余,仔仔细细地从第一
个字一直看到最后一个字:
“瑜洲兄弟,今日据探知宫内可靠消息,上午时分魏国夫人已查明武皇后与大
臣有染一事,寻找到关键证人,并且已将此事告知陛下,宫中已然流言四起,传言
皆指向汝,还望如早做打算。为兄本欲亲自前往送达消息,但唯恐暴露汝之秘密所
在,故而吩咐管家送达,不作停留,还望兄弟赶紧逃命为重,仔细筹谋。”
丁瑜洲看完,长舒了一口气,原本紧张的一颗心瞬间放松了,他一直担心害怕
的这件事,一直忧虑不决的事,就这样在他的猜疑之下发生了。
他想躲避已然无法躲避,他想逃离也似乎无法逃离,这样的事已经发生了,暴
露在众人的面前了。
李义甫派管家传来确切消息直接说明了一切,贺兰静乐已经找到重要证据,调
查清楚了武媚娘与大臣有染一事,具体大臣的名字已经汇报李治。
李义甫的消息相当可靠,他是买通了贺兰静乐身边的宫女得到的,所以此消息
一出,李义甫不敢迟疑,冒着危险迅速地将此事告知了丁瑜洲,以便让他早做决断
早做筹谋,由此可见李义甫倒也不是小人。
至于给皇帝戴绿帽子的大臣是谁,李义甫很显然是知道了,要不然不会让丁瑜
洲赶紧逃命,他愈发紧张不安,与丁瑜洲之间的关系保持着微妙状态,他不愿意受
此牵连,更不愿意让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家业一夜之间说没就没。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句话说的是格外在理。
是呀,当年武媚娘为救他丁瑜洲脱离牢狱之灾,从感业寺到皇宫一路颠簸成了
大唐皇后,原本以为他和武媚娘的感情到此终结,却不料自己成了朝廷官员得到皇
帝赏识,又再度与武媚娘重叙情愫,以至于到了今日不可收拾之局面。
虽然如此,但是丁瑜洲有一点能够清晰的保证,他与武媚娘仅仅只是精神上的
切合,对于**上的亲近,根本没有任何亲密的接触,所以他觉得他并没有给皇帝
戴绿帽子,对于贺兰静乐所指控的奸夫**一说似乎也并不能完全成立。
这种事放在现代社会,那是再正常不过的,谁还没有个前男友前女友呢,可是
这是在大唐,放在皇帝皇后身上就有些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