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这些人太麻烦了啊!宁玄智在心里暗道一声,不由回想起当日香客众多差点将大雄宝殿烧掉之事。
然而此刻,为了树立宁隐寺以及自己的高僧形象,话却不能这么说。
他故作正容的言道:阿弥陀佛,还是刚才那句话,佛门乃是清修之地,岂非因一人名声彰显而脱离本心?所以本寺香客随缘、香火随缘、布施随缘,一切皆是随缘。
武姓商人细细的品咂着宁玄智的这番话,猛然间哈哈大笑,颔首肯定道:好一个一切随缘,寺主真乃高人也。
随即他笑容收敛,又问:倒是在下最近听说,不久之前曾有佛祖降临宁隐寺,也不知道是真是假,还请寺主告知。
宁玄智眉宇轻轻一挑,心内颇有些奇怪。
前些日利用小蜜蜂扩音器伪装佛祖骗过王副令以及法善等人后,还从来都没有传出过佛祖降临宁隐寺之风声,而宁玄智更是以为此事已经平息,此人是如何知晓的?
虽则暗感奇怪,宁玄智也如实回答道:的确如此。
闻言,武姓商人却是笑了:寺主,你觉得世间真的有佛么?
作为一个无神论者,宁玄智自然可以很肯定的告诉此人,世间是绝对没有佛祖的,所谓的西天诸佛,也不过是人们臆想出来的封建迷信而已。
然好歹他目前也是一寺之主,更是佛门弟子,自然不能如实而论惹来麻烦,于是乎换得一个较为靠谱的说法。
武施主,其实以贫僧之见,佛法其实是一种良好精神状态,而所谓的佛祖,便是世间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闻言,武姓商人目光一闪,正容询问:还请寺主详细解释,在下自当聆听高论。
宁玄智笑了笑,从容不迫的开口道:世间原本无佛也无佛法,天竺僧人释迦摩尼找寻天道,出家苦行周游诸国,领略佛法大道,最后在菩提树下静坐七天七夜,顿悟成佛。这便是佛的由来,而释迦摩尼诸多跟随信徒根据他的言论整理佛意,便有佛法的雏形,经过千百年来诸多高僧归纳发展,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佛法。
释迦摩尼是否成佛我们不得而知,然而他所追求的真善美确是世间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无比向往,同时他所摒弃的假恶丑,也是为了阻止恶欲横流的不良事物,对于美好生活的侵蚀。
孟子认为人心本善,荀子则认为人心本恶,然贫僧却认为人生在世,心中既有善良的种子,也有邪恶的胚芽,用西方景教的话来说,便是天使魔鬼同在人心。
若是此生沐浴在善良之光中,那么必定能够成为一个善良之人;若此生追求邪恶,那么也必定会被恶欲所吞噬,行害人害己之行为。
而佛法的真意,便是要让人懂得何为真何为假,何为善何为恶,何为美何为丑,乃是导人向善的正义。
至于佛祖是否存在?呵呵,常言:举头三尺有神明。佛祖对于善良者是一种鼓舞,对于邪恶者是一种震慑。所以佛祖自在人心!
阿弥陀佛!一席话说罢,宁玄智双手合十。
武姓商人今日本就带着目的而来,待听罢宁玄智之言,竟是久久愣怔,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特别是那一句佛祖自在人心,好似拨云见雾,让他这位虔诚信佛之人更是感概良多。
而心中那番犹豫不定,突然之间亦是有了定见。
既然疑惑顿消,武姓商人也不愿意多留,起身拱手笑道:今日得以聆听寺主高论,吾是乃受益匪浅,没想到大师如此年轻,居然能够有此番见地,实属难得,吾看也超过不少寺庙的老和尚多矣,是乃后生可畏啊!
宁玄智笑答道:武施主客气了。说罢,这才目送着武姓商人离开。
待离开宁隐寺,武姓商人面色沉吟,思忖不断,缓步下山慢行。
待行至山腰,正遇到早就等候在此的手下,此人虽则穿着寻常商贾的服饰,然若玄智在此,必定能够认出此人便是当日上山封寺的崇玄署王副令。
敢问武寺卿,可有见过玄智本人?
武姓商人回过身来,笑道:自是见过了,此人见地了得,学问高深,倒是年龄与之才华有些不相符了。
王副令闻言大惊,因为他已经感觉到武寺卿对玄智的肯定,于是乎试探出言道:因《西游记》一事,朝野上下均对玄奘议论不休,在此风口浪尖上,朝廷也不便对其进行处置,所以才委派寺卿前来查证,然这么快就下得决定,是否太过武断呢?
武姓商人冷笑道:昔日圣人为求佛门支持,故设立十大德统御佛教,然可不要忘记,我朝乃是以道教为国教,所以尊道抑佛是乃圣人心意,如今十大德管理全国僧务,掌握度牒发放,对我朝来说实属麻烦,所以这种制度迟早就要改,这次玄奘西行,对于我朝来说也未免不是一个机会。
王副令官职低微,倒是不理解上层心意,大是愕然的言道:敢问寺卿,也不知是何机会?
闻言,武姓商人轻轻笑了笑,却没有过多解释。
毕竟以他的身份,也不用对王副令解释太多,只是淡淡吩咐:走吧,下山!
忙碌了十来日,待到九月初旬,宁隐寺众人终于完成了《西游记》的抄写。
看到厚厚一叠手抄书稿,宁玄智特别有成就感,立即将书稿装入包袱,准备下山完成这一锤子的买卖。
进入长安,宁玄智依旧经过了乔装打扮。
头上戴着长长的假发,衣衫穿的是上次所卖的月白色长衫,背着青布包袱一个箭步就冲入了东市,汇入到如潮人海当中。
东市热闹依旧,高车驷马穿梭不止,游人如织往来如梭,好一派热闹风景。
街道两旁店面望旗招展,繁花似锦,吞金突玉,着实兴旺发达。
宁玄智轻车熟路,很快就来到了京都小报之外,略一踌躇,举步进入。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