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御前朝议的文武大臣,全都沉默了一会儿,随后,内阁次辅李国才又出班说道:;陛下,总督云贵川三省军务,兵部尚书张鹤鸣,有告老奏疏一份,昨日送至内阁,请皇上过目。
说着,李国从怀里掏出奏章,双手捧着,递了上去。
一旁的王承恩急忙上前,接过奏章,转身走到朱由检跟前,双手捧着奏疏,递到了朱由检面前。
朱由检伸手接过奏章,打开奏章瞧了一眼,旋即说道:;云贵正在用兵之时,云贵总督,岂能离任?
已经在大明帝国皇帝的位子上做了大半年了,对于大明帝国的情况,朱由检现在也已经可以说十分的了解了。
据朱由检所知,大明帝国现在可并不太平,除了辽东日益为患的鞑子边患外,漠北的蒙古诸部,也时有犯边之举。
而现在,帝国国内,中原腹地,陕西的民乱,更是愈演愈烈,而在帝国西南少数民族边疆,嗯,最主要的就是云贵川三省之地,从天启元年开始,永宁土司奢崇明便发动了叛乱,并且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嗯,虽然期间,奢崇明一度兵败,几乎被打得全军覆没,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奢崇明的叛乱还没彻底平定呢,贵州土司安邦彦便又发动了叛乱,甚至还接纳了奢崇明父子等人!
因而,直到现在,奢崇明和安邦彦之乱,也还没有彻底的平定!
朱由检话音未落,都察院佥都御史高弘图便又出班说道:;陛下,云贵土司之乱,历时数年,尚未平定,究其根由,无非是朝廷用人不当罢了。
说着,略微停顿了一下,高弘图又说道:;奢崇明之乱时,四川巡抚朱夔元,应对有方,举措得当,一度将奢崇明乱军,扼杀在永宁一线,几近砥定。
;朱夔元……朱由检微微愣了一下,旋即又问道:;朱夔元现在何处?
;朱抚于天启六年,告父丧以归,现在浙江山阴老家,为父守丧。高弘图躬身说道。
听了高弘图的话,朱由检不由得又微微愣了一下,却听高弘图又说道:;陛下,朱抚治蜀有功,督师川贵,更是多有建树,臣请陛下,下旨夺情,起复朱抚,以平定云贵之乱!
听了高弘图的话,朱由检微微愣了一下,转头瞧了一众文武大臣一眼,旋即又对英国公张维贤道:;英国公,你觉得呢?
;朱夔元在四川任官,十余年,奢崇明之乱初起时,亦是蜀王举荐,留任四川,以守成都。成都之战时,以三千老弱残兵,击败奢崇明数万叛军,成都能够保全,朱夔元功不可没。
说着,略微停顿了一下,张维贤才又继续说道:;高大人所言,臣以为可。
朱由检微微点了点头,又瞧着兵部尚书王在晋说道:;王爱卿,你觉得呢?
;陛下,臣也以为,当重新起复朱大人,以平定云贵之乱。王在晋想也没想便说道。
朱由检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又转头瞧着内阁诸臣,说道:;诸位爱卿以为呢?
朱由检话音刚落,内阁首辅施凤来便又躬身说道:;皇上,云贵之乱,持续数年,波及三省之地,致使数百万民众,遭受战乱之苦,张鹤鸣都督三省军务,几近两年而无寸功,反使安邦彦日益坐大,臣以为,当以朱夔元为三省军务总督,总理军政庶务,平定云贵之乱。
施凤来虽然是内阁首辅,但这段时间,他几乎一直都在京外,就连内阁新晋的其他辅臣,他甚至都还没来得及,跟他们有过深入的交流。
嗯,可以说,施凤来虽然是首辅,但在今天之前,内阁的大小事务,几乎都是李国这个次辅说了算。
施凤来现在这样急于表现自己,也不过是想要尽快的奠定他在内阁的地位,稳住他现在的位置罢了。
听了施凤来的话,朱由检微微点了点头,又问道:;诸位爱卿以为呢?
没有人反对,朱夔元起复为云贵川三省军务总督的事情,就此敲定!
略微停顿了一下,朱由检再次环视了众人一眼,旋即又转头对一旁的翰林院录事杨观说道:;杨爱卿,草诏,夺情起复朱夔元,以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之衔,总督云、贵、川,三省军务,总理军政庶务,平定奢安之乱。
;是,陛下。杨观急忙放下笔,起身躬身应道。之前,杨观还一直写敕建天下各处学院的谕旨呢!
天下各府州县,除了原有的县学、州学、府学外,各个名山大川中,散布的学舍学院,数不胜数,而这些有名有姓的学院,现在可都要摇身一变,变成敕建的学院!
每一座敕建的学院,都需要一份圣旨诏书,几十座学院,就是几十份诏书,这可绝对是一件苦差事,短时间内,可绝对完成不了!
微微迟疑了一下,杨观便暂且将手上敕建学院的诏书停了下来,先把夺情起复朱夔元的诏书给写了出来。
反正,敕建学院的诏书也不急在这一时,等下御前朝议散去之后,回到翰林院,杨观还能让翰林院其他翰林一起草诏!
翰林院中,养着的翰林可足足有一两百个,这些人中,十之**,几乎都是干拿俸禄不做事的。嗯,准确的说,是想做事,但却也没有那个机会!
翰林院中的翰林,真正能够得到皇上赏识的,可没几个,更多的还是只是作为一个过渡,在翰林院中待上几年,然后便放出京去,做个分道御史,地方提学什么的。
运气好点的,还能继续往上爬,重新回到京中,运气差点的嘛,这一辈子恐怕就都在京外做官了!
像杨观这样能够随侍在御前,草诏诏书谕旨的,翰林院中,十个里面能有一个,就已经很不错了!
若是能够借着替皇上草诏敕建学院学舍的诏书的机会,在皇上面前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嗯,如果能够被皇上记住名字,对于翰林院中那些普通的翰林来说,那可就真是飞上枝头便凤凰的一个绝好的机会呢!
有这样的一个好机会,那些翰林怎么可能放过?杨观要让他们帮着草拟诏书,他们恐怕感谢都来不及呢,又怎么可能抵触?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