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回到明朝当皇帝

第336章 陈于廷和钱谦益的奏章

回到明朝当皇帝 小龙家水哥 3652 2024-01-26 20:15

  ;臣施凤来,拜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乾清宫中,施凤来行礼如仪,对着御案后面的朱由检大礼参拜着说道。

  ;施阁老平身,快快请起。朱由检急忙起身,微微躬身,抬了抬手说道。

  ;谢皇上。施凤来再次行礼后,这才从地板上爬了起来。

  ;施阁老刚刚从皇陵山中返回京师,还没来得及休息,朕便传唤阁老入宫,阁老不会怪朕吧?

  ;皇上言重了,能为皇上,为先皇略尽绵薄之力,是臣之福分,臣岂敢怪罪?施凤来急忙说道。

  ;那就好,那就好。朱由检连连点头说道,停顿了一下,又说道:;阁老,皇兄的陵寝……

  ;回皇上,先皇陵寝地宫,已经兴建完毕,皇上随时可派员核查。施凤来急忙又躬身说道。

  朱由检微微点了点头,然后才又说道:;阁老辛苦了。说着,又转头对一旁的陈顺忠说道:;小顺子,去御药房,挑几个长白山的百年老山参,送到阁老府中,给阁老补补元气。

  ;是,皇上。陈顺忠急忙躬身应道。

  ;多谢皇上厚赐。施凤来也急忙躬身行礼说道。

  朱由检摆了摆手,等施凤来直起身来后,朱由检才又说道:;阁老,南京右都御史陈于廷和礼部侍郎钱,嗯,钱谦益的联名奏章,阁老可曾看过?

  施凤来微微愣了一下,然后才又说道:;皇上说的是……

  虽然施凤来是内阁首辅,但他这几个月里,几乎都在京外皇陵山中,督建先皇陵寝,朝堂上和内阁的事情,基本上都是次辅李国和其他内阁辅臣在处理。

  对于朝中的大事,施凤来虽然也有耳目在京中,知道一些,但却知之不详,不知道朱由检所指的,到底是何事。

  朱由检瞧了施凤来一眼,这才将南京右都御史陈于廷和礼部侍郎钱谦益的联名奏章,递给了施凤来。

  一旁的小顺子陈顺忠躬身接过奏章,走到施凤来恩强,将奏章递给了施凤来。

  施凤来接过奏章,打了开来,飞快的翻看了起来。

  奏章是三天前才送进乾清宫的,朱由检也是前天晚上,才在乾清宫中看到这份奏章。乍一看奏章内容的时候,朱由检就已经大吃了一惊。

  再一看奏章的署名,前一个名字陈于廷,还有些陌生,嗯,至少在朱由检的记忆里,是没见过这个名字的,但后一个名字,朱由检却是耳熟能详!

  钱谦益,竟然是钱谦益!那个水太凉和头皮痒的东林领袖钱谦益!

  嗯,虽然现在钱谦益还不是东林党的领袖,但他少年成名,二十八岁便已经高中进士,如今也不过才四十六岁,但却已经是礼部右侍郎,朝廷三品大员,嗯,甚至于,如果按照礼部侍郎廷推入阁的规矩,钱谦益距离内阁辅臣,也只不过就差了最后一步!

  少年成名的天才,又是文坛领袖,在东林党前六君子,后七君子等领袖核心人物,先后凋零后,钱谦益被视为东林领袖,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甚至于,若不是朱由检的灵魂,是来自于另外一个时空,对于钱谦益在明亡之后的那些所作所为,恐怕就连朱由检,都会将钱谦益,视为可以倚仗的国之干城呢!

  只是现在嘛,朱由检看到钱谦益的奏章,不,准确的说,应该是看到钱谦益的名字,就忍不住想起他那;水太凉和;头皮痒的典故来!

  这样一个软骨头,毫无民族气节的文坛败类,朱由检真的是恨不得直接将他给赶出朝堂去,永不录用才好呢!

  当初,朱由检也是大笔一挥,将天启朝几乎所有被贬谪的京朝官,几乎全都原官起复,所以才将钱谦益也原官起复,否则,朱由检若是知道起复的名单中,有钱谦益的话,怎么也得把他的名字给剔除掉!

  而原官起复,出任礼部右侍郎,这一通往内阁的终南捷径的官职后,钱谦益也单独上了好几份奏章了,有言及朝堂吏治问题的,也有言及军中弊端的,更有言及民事民生。

  甚至还有一份,请将江南的稻田改桑田,种植桑麻,以养蚕织丝,贩卖出海的奏章,并提出,若是如此,仅江南一地,一年便可增加赋税数十万两,甚至上百万两!

  这份奏章,其实是钱谦益试探朱由检心意的奏章,在钱谦益看来,现在国库岁入吃紧,如果能够每年增加数十万两甚至上百万两赋税的话,朱由检不可能不心动!

  而如果朱由检批准了这份奏章的话,钱谦益还打算递上更多的奏章,甚至请求开放沿海海禁,大力发展与高丽、东瀛、琉球以及西洋佛郎机等国的海上贸易!

  江南商业经济发达,已经萌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嗯,虽然钱谦益不知道什么资本主义,也不可能知道江南现在那些发达的工坊主,就是大明国最早的一批资本主义家!

  但钱谦益是江南士人,嗯,整个东林党,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是江南人士,对于江南那些工坊主,生产出来的越来越多的茶叶、生丝、瓷器等,只有想方设法的将之卖出去,才能够让江南的那些工坊主,获得更多的利益,更多的钱财!

  而东林党人,包括东林书院,其实背后都跟这些江南的工厂主们,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甚至其中很多东林党人,家里本身就是开工坊的,拥有几十架甚至上百架的织机,每月可生产生丝数万匹!

  而这些被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的东西,生丝也好,瓷器茶叶也罢,若是卖不出去,那就只会是砸在江南那些工厂主手中的一堆烂货!

  也只有将这些东西,不停地销售出去,卖到大明其他省府也好,卖到周边列国也罢,才能源源不断的换回银钱来,才能够成为他们手中的财富!

  而大明国内,现在能够消化的生丝、瓷器和茶叶,几乎已经达到了饱和的状态,增长不多,价格也提不上去,只有想方设法的,将这些东西卖到海外去,才能够换回十倍,甚至是百倍的利润来!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