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过去了一个多月,这一个多月里,宋歌一直没有出过门,都说宋歌病倒了,宋歌也确实病倒了。
赵光义派秦内侍来了几次,带了好些个滋补的东西,
秦内侍每一次来,都看到宋歌穿着宽松的衣服,形色憔悴地坐在那里,不是给石岚写信,就是坐在那里给石岚做一些生活用品,有一次秦内侍为了好好地安慰她,坐在那里陪着宋歌说话。
秦内侍说道:“承奉郎啊,你要振作起来,有些事只能这样子,你还是要往开想。”
秦内侍还想骂一下赵廷美和赵元佐,但又没有胆子骂,就不再出声。
宋歌知道他想说什么,就说道:“没事,世事如此。”
宋歌人很是虚弱,说话的声音也小。
秦内侍见宋歌不愿说话,就出去看自己的干孙子,两个孩子胖呼呼的,见了自己喊爷爷喊得很是欢实。
秦内侍和孩子玩一会也就回去了。
回去之后,养心殿上,赵光义就要询问一番。
赵光义很是关切的问宋歌的情况,可是每次情况都一样,赵光义见问不出个什么,就说道:“也不知他们把石岚藏在哪儿去了?说实话朕也是找了的,可是在两个人的府上都没有找见。”
秦内侍说道:“陛下有心了,这可是性命攸关的事,又怎么会容易的让人找见。”
秦内侍自然是言行一致,一脸的小心和诚恳。
赵光义说道:“也许再过段时间承奉郎就振作了,若是他振作了,是不是给介绍个媳妇。”
赵光义说着违心的话,脸上却还是一脸的关切。
赵光义其实是在试探和打听宋歌和他家人的情况,想着一个男人嘛,三妻四妾的是正常现象,若是宋哲让儿子纳妾,保不准很快宋歌的妾也就怀孕了,说不定石岚就会被忘记,那样子……
赵光义这样的时候真的是不了解他的承奉郎,但是秦内侍却是知道,这是个不可能的。
秦内侍看着赵光义的猜疑,说道:“不会了,我看到的是承奉郎再也不回纳妾了,至少现在不会。
赵光义就微微点头,这个不纳妾他倒是很能理解,是个男人都会这样想的,生几个都会被当做人质,不如不生了,给自己惹得麻烦真多。
但是赵光义还是愿意宋歌夫妻团聚的,他可以有其他更加自信的办法解决这样的平衡事件,都是赵元佐这家伙要保命,要保赵廷美的命,赵光义几乎忘了自己的对宋歌的忌惮,一个脑儿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到了那两个自己掌握中的人身上。
这一会始作俑者和最后的背锅着和最后的获利者都有了,赵光义完全忘记了自己的想法,搞得他比谁都同情宋歌。
他说道:“哎,山谷里的事情正在进行,还需要他去盯着,折阳朔来信了,说是很多事都要人,言下之意要宋歌回去。
宏儿也来信了,说是非常需要宋歌去推进生产的发展,如果只是他们几个在那里这样的坚持,他感觉不到发展,只是觉得每天在重复。
而且觉得山谷里很多没有发现的财富都会被浪费掉,因为宏儿自己也不知道哪些是财富,哪些不是财富。
可是秦内侍,你觉得承奉郎这病还能好吗?
他还愿意真振作吗?"
其实当赵光义问这句话的时候,他也明显地感觉到了人和人的不同,那就是宋歌可以不停地创新,而别人只是在重复生产。一个是质的改变,一个只是量的增加,是活力和没有活力的区别。
赵光义真的很需要宋歌,他觉得虽然这一切大好的开头已经铺展开来,但是,这满田野的庄稼,满山的矿,若是没有宋歌盯着,就变不成他赵宋的财富。
就像之前的猪肉不能吃,现在却成了美味一样,宋歌,就是可以发现和创造,甚至可以改变没用为有用的奇才。
他没办法,他相信宋歌,但是作为一个君王,他不得不如此。
赵光义问秦内侍:"宋歌的煤球场生意如何?"
秦内侍恭敬的回答:“宋歌的煤球场生意一般,因为他的生产量特别少,而且只生产那种精品煤球。就是陛下您烧的这一种。自然是价格高一些,但是一般朝中要员还是能够消费得起的,可是他们却都为了省钱不去消费……"
秦内侍话说在这里就闭上了嘴。
赵光义瞬间就明白了,很生气的说道:“朕的这些大臣啊,一个个抠门的很,光想着赚钱,不知道消费,一个个的上朝的时候站在那里臭气熏天,我知道他们都用的是劣质煤球。
如今我们有那么好的煤矿,有那么好的精煤,又有承奉郎做得无烟煤球,他们这一个个的就不思进取,不知道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把那官服都熏得有了味道。
我们自己生产的煤,自己人都舍不得用,不去买,这不是对我们大宋的经济发展不做贡献吗?
我说这空气的味道,虽然没有烟了,怎么还臭哄哄的?
作为朝廷命官不引领风尚,不主动推广我们的产品,不主动推动经济的发展,他们领那么多的奉禄做什么?
明日早朝上,我得下旨,让他们家家户户都去消费承奉郎的精品煤球。
这样子,他们的官服没有异味了,我这朝堂上的味道空气也就好闻了嘛!"
赵光义一番话,就是要给宋歌卖煤球。
秦内侍听的呀,眉开眼笑,连声说道:“陛下圣明!"
赵光义说道:"不圣明不行啊,承奉郎委屈的很,我得给他送笔钱!"
秦内侍赶紧地弯腰说道:"陛下体恤承奉郎,是承奉郎的福气啊!"
赵光义对秦内侍说道:“把那上好的人参改天给承奉郎送去两根。
就让他好好的补一补,劝他还是要以我大宋的经济发展为重。
他受的委屈,我赵家记着哪!"
秦内侍听着这句话的时候,弯腰敛起来脸上的笑容,毕恭毕敬地点着头。
……
是夜,宋歌静静坐在书桌前写着《水稻集》,宋歌知道那山谷里的生产虽然在没有创新,但是就现在这个样子也要赵宋工业好好地消化一下。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