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乃华心中杀意沸腾,可是却有心无力,自己文论是阿尔图哈的身体还是本尊的身体,说白了都是文弱书生的身体。
虽然经过完成了系统的任务,有了一定的强化,但是也只是比普通人强上稍许罢了,一对一吴乃华还能用本尊的身体,靠力量打赢,但是如果上战场,吴乃华是没有一丁点的把握可以全身而退,更别提什么纵横沙场了。
有道是,拼不过武技,拼科技。
虽然系统商场中没有杀伤性武器,但是防卫性的装备倒还是有的,只是价格是现在的吴乃华万万不能接受的。
看着那件全身性防弹衣,价格竟然要整整一千两白银,吴乃华就望之兴叹。
虽说防弹衣无法防刀剑,但是此时的清朝初期,火器依旧在满清军队中大行其道。
而且,这件全身性防弹衣,更是在头部,胸前背后和四肢重点部位假装了钢板防护,对于刀剑也有一定的防护能力。
这才是吴乃华看重的原因。
从王屠夫家中一行,吴乃华就确定,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天地会一定会去救孔家族人,吴乃华劝不了,也只能到时候想办法去救他们。
此时的吴乃华,不过孤家寡人一个,想要救他们,也只能自己前去。
吴乃华怕不怕死,作为一个现代人,吴乃华从来不否认自己怕死的心。
但是,有些事情就是这样,不能去考虑值不值得,也不能考虑是生是死。
若是没有那些舍身取义的人,中华怎么可能会一次又一次的崛起。
义无返顾,并不代表着要愣头愣脑的往前冲,在去之前,吴乃华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搞到一千两白银,将自己的安全尽到最大的保障。
没钱了怎么办,如果时间宽裕,吴乃华自然有许多办法去赚到钱,但是现在时间紧迫,吴乃华也只能用非常手段了。
好在自己是身在上下一气的清朝,若是放在其他汉人政权的初期,自己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吴乃华也在深深后悔,自己之前一心想着怎么去坑康熙和鳌拜,将精力也都放在了这个上面,而忽略了金钱的作用。
按照原本吴乃华的想法,等到自己登临官场,钱还不是呼啦啦的流进自己的口袋。
“丁巳!”
吴乃华叫了一声。
管家赶忙掀开窗帘,将脑袋探了进来。
吴乃华面无表情的说道:“去给吴应熊送张请帖,就说我晚上在春风楼等着,与他共进晚餐!”
丁巳闻言点了点头,说道:“知道了,主子!”
摆了摆手,挥退了丁巳,吴乃华就直接进入了系统空间中。
吴乃华要抓紧敲定采购的清单,时间已经不多了。
京城之中,满城勋贵有没有钱,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但是谁的钱最好拿,那他散财童子吴应熊排第二,就没有人敢说自己是第一。
从多尔衮死去,满清朝廷对于三藩的态度就是每日三变,作为质子的吴应熊的日子自然也不好过。
虽然各种赏赐不断,但是朝廷想要削弱三藩的态度却已经从越发的明显。
因为孔有德的原因,作为三藩之外的第四个藩王,他的态度使得三藩也是迫于压力,对于清廷的变向虚弱也只能忍气吞声。
吴应熊作为质子,自然不是真的来京城混吃等死的,吴三桂每年都会个吴应熊准备大批的银两,贿赂朝廷大员。
大家也都心知肚明,银子该怎么拿怎么拿,漂亮话该怎么说就怎么说,事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丝毫没有半点拿人手短,吃人嘴短的意思。
大家也都默认了吴应熊的事情,谁没银子了,总是第一个想到吴应熊。
虽说知道朝廷要削藩的意思,但是一但吴三桂真的被削了,吴应熊势必要离开京城,大家可就少了这么一个送财童子,所以,虽然忽悠着吴应熊,但是为了自己能够多那些银子,这些朝公大臣,倒也有意无意的帮助了吴三桂一把,使得这些年来的手段也都无关痛痒。
不过,这几天,吴三桂可是头发都快愁白了。
虽说自己老爹绞死了明朝名义上的最后一个皇帝,但是那也是各为其主的事情。
但是,自己现在却要被迫手提屠刀,去斩杀那万师之表的孔家族人,吴应熊知道,自己一但真的真么做了,定然要天下的读书人口诛笔伐,遗臭万年。
更甚者直接连累到自己的父亲,甚至让朝中文武百官中的汉大臣推倒力主削藩的一方去。
无数的银子向流水一般送了出去,可是最后,除了那些和这件事无关的官员,凡是说得上话的,银子怎么送出去的,都怎么退了回来。
这是吴应熊在京城多年所没有遇到的状况。
知道这件事极难改变。
本想让建宁公主走走太皇太后的路子,谁知道,随着旨意的颁布,建宁公主也被皇帝唤到了宫中,段时间内,吴应熊是见不到建宁公主了。
这可真的愁坏了吴应熊。
“老爷,有拜帖!”
就在吴应熊愁眉苦脸的时候,管家走了进来,递上了拜帖。
吴应熊都是一愣,以为自己听错了,这个时候还有人会给自己拜帖?
连忙结果拜帖,吴应熊看后顿时哈哈大笑起来,立刻就吩咐管家准备银子。
太阳刚刚偏西,吴应熊就匆匆忙忙的带着手下向春风楼赶去,到了春风楼,得知房间已经订好,接待吴应熊的是吴乃华的管家丁巳。
丁巳也没有想到,吴应熊竟然会来这么早,这太阳还没下山呢!
吴应熊也不以为意,虽说这样会落入被动,但是此时的情况,也不由得吴应熊主动放低姿态。
吴应熊有些坐立不安的在房间中等待着,茶水一壶又换了一壶,终于,太阳西落,房间外的走廊上传来了脚步声。
吴应熊转身望去,正好看到吴乃华推门而入的场景。
只见吴乃华一脸热切的笑容,仿佛看到了一座金山,笑着说道:“阿尔图哈见过世子,多日不见,甚为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