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四章 纳头便拜(下)
我跟契丹人熟?
契丹人里面我除了认识一个叫萧峰虚拟人物,半个都不认识好吗!
李恪头疼,牙花子疼,肝疼……浑身上下没一个得劲的地方,他不相信朱昌盛没发现他的那些战马都来自什么地方。
军马的标记虽然被烙铁烙没了,可位置还在,稍有经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些马来自什么地方,更何况那些战马久经训练,与未经调教的野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最最重要的是,一万匹战马能做什么?
这家伙凭什么认为再有一万匹战马就能保住大王城,难道是等到大军攻城的时候表演一个火马阵什么的?
李恪第一次发现自己聪明的脑袋不够用了,以前凭借历史记载就算是老李他都能应付的游刃有余,但这个朱昌盛实在是太奇葩,想法也太跳脱,甚至可以说跳出地球人的思维逻辑之外,谁能告诉我,这样的人要怎么对付?
不过话说回来,他吃也吃了,喝也喝了,所谓吃人嘴短拿人手软,种收钱不办事的事情他李恪还不屑去做。
沉默片刻,李恪稍显沉重的说道:“朱兄,不是我杨大能不肯帮忙,实在是你的要求太高,我在大唐虽然有些人脉,可在高句丽却是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别说眼下这个时候无法出境,就算能够出去也没办法将一万匹战马完好无缺的带回来。”
朱昌盛并未因李恪的拒绝而表现出任何不悦,相反还颇积极的给他出主意:“如果仅仅是这样,我倒是可以帮忙,家父在高句丽颇有声望,只需一纸文书便可自由来去高句丽与契丹之间,保证没有任何人前来查问半句。”
呵呵,当初渊盖苏文还说可以在高句丽横行无忌呢,结果怎么样,老子特么被追的跟狗一样。
你们这帮二世祖一个个坏滴很,老子信你个鬼哦。
朱昌盛好话说尽,见李恪依旧是不动声色,索性起身来到他面前。
王女侠担心他对李恪不利,暗暗打起精神,李恪也悄悄握住了手铳的握柄,虽时准备应对恼羞成怒的朱昌盛。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朱昌盛并没有任何让人误会的动做,他只是在李恪面前整整衣冠,酝酿一下情绪,接着‘吧唧’一下就跪地上了。
什么情况?
李恪惊的差点扣响扳机,却听朱昌盛声泪俱下的哭诉道:“殿下,三殿下救命啊!我朱家本为高句丽皇族,高家人在背后搞鬼谋害先祖,现在又指派我一家老小为高句丽戍边,这分明就是打着赶尽杀绝的主意。
殿下,我朱家实在不想与大唐为敌,这一切都是高建武的主意,与我朱家无关!”
李恪就很尴尬,他想过身份暴光的问题,也有身份被暴光的准备,但却没想到会暴光的如此彻底,摸了摸鼻子,讪讪一笑:“呃……,那啥,我表现的有这么明显么?”
朱昌盛摇摇头,接着又点点头,在李恪疑惑的目光中缓缓说道:“殿下的表现堪称完美,绝对是朱某此生见过最合格的商人……。”
“吹捧的话就不要说了。”
“是!”朱昌盛从善如流的点点头,接着说道:“但殿下您千不该万不该在城外祭拜那些前朝战死的隋朝将士,不是朱某看不起大唐商贾,他们真没胆子这样做,一是怕惹上麻烦,二是身份不够。
这不是朱某危言耸听,城外的京观自铸就那天开始,不是没人靠近祭拜过,只是那些前去祭拜的人往往都会被冤魂缠身,哪怕是大唐使节,祭拜之后也是大病一场,险些命丧黄泉。
后来有位来自大唐的高人在观察许多之后得出结论,说那京观乃是英灵铸就,非身份极为高贵之人沾之必死,简单点说就是德不配位,地位低下之人不配祭奠。”
这家伙是个人才啊!
李恪嘴角微微翘起,朱昌盛说的是真是假先不提,至少这马屁批的不着痕迹,比海胖子那厮强上百倍不止。
稍微顿了顿,李恪突然问道:“老朱,既然你已经认出我的身份,为何不直接派人捉拿,你应该知道乙支文德是被我杀的吧?”
朱昌盛冷笑道:“乙支文德助纣为虐对抗天朝死不足惜,我朱家生是大汉的人死是大汉的鬼,从无自立为王的意思,都是高氏一族阴谋篡权,夺取了高句丽的政权之后,目中无人所以隋帝才会举全国之兵前来讨伐。
殿下,我朱家的冤屈比天高,比海深,高氏一族夺取我家江山,迫害朱氏子民,家祖当年就是因为在朝堂上说错一句话,便被平原王赶至极北之地,冻饿致死,家祖母气不过去找平原王理论,结果却被他杖毙在宫门外……。
如此每一桩,每一件说来都是斑斑血泪,殿下,我朱家冤枉啊。
事到如今,昌盛别无他求,只求殿下为我朱家做主,求殿下还朱家一个公道。朱家一门愿做牛做马报答殿下,永生永世不忘殿下恩情。”
朱昌盛说的是声泪俱下,最后更是脑袋往地上一杵哭的泣不成声。
说来朱昌盛也是个狠人,为了自己的远大志向,不屈不挠,哪怕明知李恪在大唐的名声不好,依旧跪的彻彻底底。
这样的人其实很可怕,因为他们不仅仅能抓住机会,还会创造机会,重要的是,他们不会放过任何机会。
但这家伙历史上为什么没有成功呢?难道是被渊盖苏文给干掉了?
李恪看着面前的朱昌盛,脑子里想的却是周星星那熟悉的调调。
……谁知那唐伯虎,他蛮横不留情,勾结官府目无天,占我大屋夺我田,我爷爷跟他来翻脸,惨被他一棍来打扁……。
后来实在被朱昌盛哭的心烦,便上前将他从地上扶起:“快起来吧,你的要求我答应了。唉,谁让我这个人心软呢,生来就见不得别人受苦。”
朱昌盛被感动的再次流下激动的泪水:“多谢殿下,他日若能大仇得报,朱氏一门必将永铭五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