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娘贼,为什么张明鉴和张阳泉都能就近守北门和西门,老子却要守南门?镇南王不会是针对老子吧?黄伯燕小声嘀咕。
吕青压低声音道:大寨主,镇南王诏安我们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防备方国珍。东门就是为了防方国珍的,你想去守吗?
黄伯燕愣了一下,低笑道:这样啊,那老子就不去了,海精可不好惹。
吕青笑道:江都是南北通衢,江南诸行省的贸易都要经过南门,咱们守着南门,还怕拿不到好处?
黄伯燕大喜,他最清楚江南商人的富有,凭借官家身份,可以光明正大的勒索,当真是财源滚滚。
蓝旗后面,秦苓思小声道:竟然让张明鉴和孙德崖守城门,我看鞑子王爷是疯了!
秦苓君悄声道:军师,咱们以后是不是可以光明正大做生意了?
张阳泉笑道:那是自然,鹂园的地契还在咱们手上,明天就去占回来,孛罗不花绝计不会阻拦!
过了半晌,敕封的康廉终于说完一大堆冠冕堂皇的敬词,众人拜了封赏,孛罗不花带着总管府官员离去。
三名诏安的都事过来协助三方交接。
姓王的都事正带张阳泉等人入城,孙弘忽然走来,将他打发走,亲自带张阳泉等人朝城北大门而去。
一路上,孙弘有意无意透露自己与卞家交好。张阳泉了然于心,知道此人便是帮龙潭寨谋划诏安之官员,对他极为热忱。
北门守城千户所有两个,分列北门东角和西角。
孙弘带着众人来到北门东角的千户所,与留守文吏交代了几句,便回总管府交差了。
文吏引众人进入正堂,上了茶水。
这间大堂威武气派,比龙潭寨的议事堂还要大得多,左右有两个兵器架子,角落木架上挂着副银光闪闪的铠甲,北墙嵌着个牛角装饰。
张阳泉找了张椅子坐下,向那文吏仔细询问千户所情况。
这千户所共有四进结构,占地十数亩,后所一个大校场就有四亩多地。除此之外,另有马厩粮库器械库等各种设施。
秦苓思喜道:马厩中有马吗?
文吏摇头:没了,王蒙哥将军将城中十个千户所的马匹都抽掉一大半,昨天总管府又来人,将剩下的马匹带走了。
秦苓思哼了一声,撇嘴道:这不是防着我们吗?
张阳泉问道:粮库中有多少存粮?
文吏答道:两百石左右。
秦苓思皱眉道:怎么才这么点?我们可有一千人,连一个月都不够吃!
文吏心知这帮人是刚诏安的山贼,心中一害怕,说话便哆嗦起来。
这这是总管府的规定粮食按编额发放,每月发一次!
张阳泉点点头,又问:所里有多少兵器?
文吏擦了擦额头冷汗,道:只剩两百多柄刀,而且都损坏严重,可能不大好用了。
行了,你去吧。
文吏小心翼翼地道:将军,小人是总管府派来的,如果您没什么别的事,小人可就回总管府复命去了!
去罢!
文吏如临大赦,飞快的离开了。
千户所住房极多,围建在大校场四周,足可容纳三千多兵卒,生活用品齐全。
张阳泉命众人取粮做饭,众人入住卫署之中,都有些激动,吃饭时围成圈子,你一句我一句,兴奋得像一帮大孩子。
张阳泉受众人感染,也和秦家姐妹山猪王大等百夫长在校场一角围成一圈吃饭。
有百夫长问道:大寨主,军师,咱们真要替鞑子守城门吗?
张阳泉看向他:你觉得不好吗?
那百夫长道:军师让咱干什么,咱就干什么,只是不太明白,前段日子官府还攻山,怎么突然就帮他们守门了!
想那么多干嘛,你有那脑子吗?咱们只要跟着大寨主和军师,别的都不用管不用想!
对啊,现在有吃有喝,有什么不好,就你小子多废话。
听说守城门是个肥差,以前那些城门兵不是总找咱们要钱吗?以后咱们也可以学他们一样,捞油水啦!
众人群声起哄。
张阳泉原本微笑着听众人说话,听了最后一人的话,面色一沉,朝那人道:你刚才说什么?
那百夫长愣了一下,道:我我说可以捞油油水
秦苓君娇叱道:大家以前恨元兵,就是因为他们欺压百姓,你们也想变得和他们一样吗?
我我那名百夫长满头大汗,说不出话来。
张阳泉一字字道:从今天开始,增加一条寨规,凡有滋扰百姓勒索财物者,皆严惩不贷!
众人急忙应道:是!
大哥,小的们好不容易到了这花花繁城,终于能过上快活日子,你却突然定这个规律,这不是不近人情吗?
西门千户所大堂内,刘聚喝了一大口酒,大咧咧地说。
刘聚哥哥说的对啊!
大哥,你这样不厚道啊!
弟兄们会寒心的啊!
青衣寨山贼头目齐声嚷嚷道。
张明鉴游目四顾,冷冷道:我只是禁止你们抢劫百姓,又不是不让你们快活。咱们现在不是山贼,做事情要讲些手段。
张兆龙笑眯眯地道:大哥的意思是说,咱们不能再明着抢了,可以借官身勒索,别说你们不会!
早说啊,还能这样搞!
咱听说保障湖一带有很多青楼妓馆,以后咱也可以去找女人啦!
弟兄们,咱们这好日子全靠大哥所赐,大家一起敬大哥一杯!
张明鉴与众人喝了一杯,目光瞥去,见常遇春一直不说话,问道:常兄弟觉得如何?
常遇春迟疑了一下,道:我觉得要干大事,就不能把百姓们得罪得太死。
众人顿时齐声喝骂。
常遇春,你小子的意思是让大家喝西北风吗?
什么叫不能把百姓得罪得太死?弟兄们哪个手上没有几条人命,你这话不是犯贱吗?
他娘的,江都不是有个大明寺吗?你小子这么好心,怎么不去当和尚?
常遇春大怒,就要动手,被刘聚拉住了,后者急忙安抚众人道:这小子喝酒喝傻了,兄弟们见谅,见谅!
众人这才作罢。
便在这时,门外有人来报,说郑家请张明鉴过去一趟。
张明鉴带了几个兄弟,一路来到郑府,被郑永恩请入一间富丽堂皇的阁楼。
刚一入内,张明鉴便觉一股暖气扑面而来,浑身暖洋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