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图谋
偌大的正堂中,坐在上手的王嘉胤沉默不语,其身旁的亲信们也是若有所思,耳畔旁只剩下庄外流民若有若无的吆喝声...
"这些白眼狼,莫不是忘了谁让他们吃饱肚子的,竟是指手画脚起来。"
兴许是受不了正堂中愈发压抑的气氛,一名身材魁梧的汉子猛然于座位上起身,一脸不忿的嚷嚷道。
他叫王自用,乃是王嘉胤的同村发小,自幼一同长大,感情深厚,也曾一同于九边重镇从军,举手投足间颇有些武人的味道。
此时发怒,更是气势骇人,令得堂中其余几名汉子都是不由自主的屏住了呼吸,不敢随意出声。
"不碍事。"
"就连天子都是兵马强壮者为之,遑论这义军首领?"
不置可否的摇了摇头,王嘉胤自嘴角挤出了一抹淡笑,本是波澜不惊的眼眸深处也是射出了一道精光。
刚刚的王二出身澄城县,乃是这陕西有名的"穷山恶水",故而追随其左右的流民百姓着实不少。
但王二终究只是背朝黄土的庄稼汉,根本不懂所谓的"用人之道",只会凭借着人数的优势逞凶斗狠。
反观他王嘉胤,虽然也是草芥出身,但却曾在边军中任职,涨了不少见识,自然不是王二那等庄稼汉可比。
眼下正是招兵买马的关键时机,暂时还不好"翻脸",待到其麾下人马在壮大一些,这王二若是还敢在其面前"倚老卖老",仗着其最先起事,便胡乱指手画脚,他不介意将其灭口。
一念至此,王嘉胤的眼中便是有寒芒闪过,这兵荒马乱的,死个人在正常不过了。
"这小皇帝继位之后,便是大力整饬行伍,更是收拢了不少军权,就连飞扬跋扈的宗室亲王也是收敛了不少,听说朝廷还要在北直隶大力耕种番薯,土豆等农作物,据称可以活人无数.."
轻轻点了点头,一向自诩为"军师"的王自用自顾自的说道:"若是长此以往,估摸着腐朽不堪的大明弄不好还真能起死回生。"
"好在陕西连年大旱,百姓苦不堪言,各地官员们又是横征暴敛,不知收敛,这才给了我等机会.."
"如今这陕西灾民遍地,这便是我等的机会。"
言罢,王自用的脸上便涌现了些许疯狂之色,呼吸也是瞬间急促起来,眼神更是炽热无比。
他们在场的这些人能够从一众流民百姓中"脱颖而出",自然不是目光短浅之辈,他们早已意识到看似如日中天的大明实则已是千疮百孔。
只可惜小皇帝上台之后,于辽东不可一世的建州女真及肆虐西南大地多年的"奢安叛军"皆是先后败于官兵之后,否则这大明早已乱成了一锅粥。
"所言不虚。"
似是预见到了未来的大好前景,坐在上首的王嘉胤也是露出了一抹疯狂之色,这陕西一向"贫瘠",境内不只有多少流民百姓,这便是源源不断的兵力呐。
正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大明朝的国祚已是传承了两百余年,早已进入了王朝的"末年",只需要一个契机,便能让其轰然倒塌。
王嘉胤深知,大明朝似他这等怀有大志的"野心家"不在少数,光是过去的几个时间里,陕西各地便犹如雨后春笋一般,突然冒出了不少"义军"。
若是再往前推几年,白莲教首徐鸿儒于山东兖州裹挟流民百姓及麾下信徒揭竿起义,更是公然自称为"中兴福烈帝"。
虽然这场使得明廷上下为之惊慌失措的叛乱迅速被解决,但却极大的动摇了明廷的国本,也让王嘉胤等野心家看到了希望。
经过近些年的蛰伏,王嘉胤深知陕西的"民怨"已是到达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才于"酒醉"之后揭竿起义。
"王大哥,若是朝廷委任了新的陕西巡抚,那怎么是不是先安生些日子,让各地的兄弟们先撤回来?"
就在王嘉胤雄心万丈,坐着"问鼎天下"的美梦的时候,一道惊疑不定的声音将其重新拉回到了现实之中。
顺着声音望去,只见得一名汉子正一脸忧心的盯着上首的王嘉胤,双手也因为紧张而不自觉的握紧了拳头。
作为王嘉胤的心腹之人,他自是清楚王嘉胤在过去两个月的时间里,除了招兵买马之外也没有闲着。
王嘉胤不断派遣"使者"去游说于各地揭竿起义的义军首领,希望将他们这些人尽数整合到麾下。
如此之举,虽然能够迅速壮大麾下势力,但也更为容易成为朝廷的眼中钉。
他虽然没有念过书,但也知晓树大招风的道理。
他们这些人本就围困过延安府,更与真真正正的官兵交过手,当被那洪承畴怀恨在心。
若是继续"招兵买马",一旦朝廷大军赶到,定然会顷刻间沦为重点打击的对象。
就凭麾下那群食不果腹的流民百姓,就算人数众多,只怕也不是朝廷正规军的对手。
更别提朝廷既然擢升原本负责督粮的洪承畴为陕西巡抚,定然是有备而来,绝不会简单的"围剿"。
十有八九,还会有源源不断的粮食运抵陕西。
若是饥肠辘辘,这些面如菜色的流民百姓自是会为了一口吃的,跟随他们摇旗呐喊,冲锋陷阵;但若是朝廷赈灾粮运到,又有大军从旁威慑,只怕他们的义军顷刻间便会烟消云散。
"不可!"
"越是如此,我等越不能蛰伏,否则再难有出头之日。"
不待上首的王嘉胤有所反应,"军师"王自用便是抢先一步说道,脸上更是充斥着急切之色。
若是真如面前这汉子所说,就此蛰伏,王自用有十足的把握,他们人人都能够携带一笔巨款,去四季如春的南直隶,舒舒服服的度过下半生。
但是尝到了权利甜头的王自用却是不肯中途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