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说完,去屋里抓一把米出来,用碓窝舂细,舀进一个搪瓷盅盅里,加了半盅清水进去,再用勺子搅匀,放到炭火旁边煨起来,一边煨一边搅。
煨到米浆变得粘稠,像糨糊一般,才端起来。
母亲取一个小碗,舀一些米糨糊进去,吹至温热,才喂给女儿吃。
饿得大哭的女儿,这才停止了哭泣,脸上挂着泪水,伸出小舌头,舔舐着黏在嘴唇上的糨糊,惹得大家一阵哈哈大笑,都说这娃以后绝对很好吃。
果然如此,后来的一切事实证明,女儿就是一个妥妥的吃货。
待女儿吃饱了,母亲才跟我说,以后万一遇到缺奶水的情况,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喂养孩子,而且这样养的孩子更健康,唯一不同的是可以提前将米泡胀,然后再磨,这样熬煮的米酱酱更有营养。
后来,再没有出现过缺奶的突发状况,这方法便没有用上。
直到后来,儿子出世,因为种种原因,在不明情况下,我误食了扑炎痛,回了奶水,导致儿子饿肚子,又买不起奶粉的情况下,我又重新用回了这种方法,才把早产两个月的儿子给喂养大。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眼看家里又没钱了。
挨过了大年十五,牛二娃终于下定决心,出去找活干。
之前在城里打了架,跟人结了仇,指定是不能再去那,只得另寻出路了,可自己一个人,没有伴,也没有朋友,能去哪儿呢?
思来想去,还是只能去父母那看看,两个兄弟能不能跟自己一道出去找活干。
恰在此时,牛二娃的父母家收到了一封来自P县的信。
信是小唐娃儿寄来的,里面除了一张信签纸还有两张照片,一张是小唐娃儿他们一家的合影,另一张则是儿子唐伟伟的八个月照片。
家里就牛老四认的字稍微多一点,由他磕磕绊绊的把信从头到尾念了一遍给大家听。
信的大概意思就是,牛老三在小唐娃儿家过得很好,让父母兄弟姐妹们不要挂念,希望二老保重身体,有机会去P县玩耍几天,同时也盼兄弟姐妹们抽时间去他们那里逛逛,看看他们那的环境。
也就是这封信,给了牛二娃父子几人很大的希望。
之前就听小唐娃儿说过,他们当地的煤窑很多,好挣钱。
于是,他们想一起去小唐娃儿家,到那去进煤窑挖煤矿,讨些生活费用。
这父子仨都从未出过远门,心里还是有些害怕,便打算叫上老二也一起跟着去。
正商议的时候,牛二娃突然就回来了。
牛老六还打趣牛二娃道:“这人啊,真的是不能说,一说就来了,跟长了顺风耳一样!”
经过一番商议,牛二娃母亲说牛老五还小,家里养蚕也需要人手,就留下来,让老头子跟着牛二娃和牛老四兄弟俩去P县。
在这之前,父子仨都从没去过小唐娃儿家,根本不知道他家在那个地方,凭着信封上的寄信地址,硬是一路打听,寻到了小唐娃儿家。
对于爷仨的到来,小唐娃儿和牛老三自然是满心欢喜。
小唐娃儿在矿上找到自己的老板,说明情况,给爷仨安排了进矿井的工作。
活虽然有些辛苦,也有些危险,但是一分钱的工资都不会少,并且随走随结。
工作算是稳定了,可是在生活上,小唐娃儿的压力却增加了。
本来他一个人的工资,负担一家老小四口人,仅是勉强过得去,这凭空一下就多了三个大男人吃饭,在经济上便有些吃紧了。
家里的山地,只能种些红薯或者包谷之类的,都拿来喂牲口了,平时吃的大米得到山脚下的集镇去买。
家里没有车,大米买好以后,只能靠肩挑背磨扛回来。小唐娃儿要上班,没有时间去买,每一次买米都是牛老三把孩子扔家里给老娘照看,自己独自一人下山去买了背回来。
这都不算什么,最让人受不了的是,每天爷仨下班回来,啥活也不帮着干,坐等牛老三做好饭菜端上桌子,自顾自地拿碗盛自己的饭,管自己吃饱喝足就好;
更要命的是,爷仨住的屋子里,又脏又臭,垃圾随地扔,穿脏了的衣服鞋子脱下来都扔到角落里堆着,等着牛老三给洗。
刚开始的时候,牛老三任劳任怨,没有跟父子三人提过任何意见。
毕竟是自己的娘家人,大老远的来投靠自己,也狠不下心来说一个不字。
家里老娘,要忙地里的活,还要帮着牛老三照顾孩子,打理家务,婆媳俩每天都是累的精疲力尽,腰酸背疼的。
这样的日子久了,难免不会出矛盾。
一天,因为倒班,牛老四没有上班,窝在屋里睡大觉。
正好遇到家里没米了,婆婆上地里干活去了,牛老三得照顾孩子,还得去买米。
便想着让牛老四下山去帮忙买一点米回来,自己在家里照顾孩子和打理家务。
哪知牛老三刚一开口,就被牛老四一阵喝斥:“这是在你家,该你的事,为啥要我去买米呢?”
牛老三有些委屈,好言好语的跟牛老四说:“老四,我晓得这是在我家,你今天又没有上班,帮我去买一哈,我也会给你钱的呀,不会让你出一分钱的,我这带着伟伟,上街买米恼火得很。”
“就你恼火?我上班也很累啊!好不容易歇一天,都不让我安生睡一哈瞌睡,你还是我家牛老三不?”
“我是牛老三,咋果了?就应该供着你们养着你们呀?我也有我的家,不可能说,一辈子都要给你们当保姆,伺候你们呀!”牛老三的怨气一下上来了,忍不住怼起牛老四来。
牛老四突然一阵冷笑:“呵呵,牛老三,你这是嫌弃我们了啊?那我们走了还不行么?等老汉儿和老二下班回来,我们就走!有啥子了不得的?切!”
“好!你自己说的啊,要是不走,你就不算是人!”牛老三气得背起孩子转身下山买米去了。
农历的二月,天还比较冷。
可在山路上,怀里抱着孩子,背上背着一袋大米的牛老三,满头大汗,步履蹒跚地往回走着。
她心里委屈极了,这要是在平日里,她哪会如此辛苦。
以前买米都是要等到小唐娃儿休班,有时间了才下山买米,根本不会让自己这么辛苦。
这下可好,来了三个大爷,不仅得好吃好喝的伺候着,还得给他们洗衣浆补,自己累不说,这还没人体谅自己的苦楚。真是让人气愤!166小说
牛老三是越想越气,越想越委屈,忍不住一阵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