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胡言乱语
“其实联邦最高法院存在的意义,就是和礼部一样。
当社会稳定的时候,这个地方解释律法和礼,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当社会发展,旧的礼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而导致旧礼发生崩塌的时候,这个地方就会想方设法的阻止。”
“毕竟说到底,这个部门之所以存在,还是为了一个阶级的统治。”
“而这个口子一开,它所解释的内容,就不再客观。
就会被严重的扭曲。
从而最后轰然崩塌。”
楚浩这么一说,李二立刻就皱起了眉头。
前段时间,长孙无忌不就是这么做的吗?
而自己变革的时候,拉上孔德伦,其实也是为了抓住礼的解释权。
因为谁抓住了这个,谁就代表了正统。
谁就能师出有名。
楚浩继续说道:“这个过程,其实很好理解。
旧礼想要留下来,新礼又想要进来。
所以矛盾和冲突在所难免。”
“大唐的世家大族,为何尾大不掉?
就是因为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李的解释权。”
“而争夺解释权的背后,其实就是天子之权和臣子之权之间的碰撞。
这种碰撞,在大唐前期并不十分明显。
因为大唐前期的皇帝,能力出众,对朝中的臣子能够进行压制。”
“但是等到大唐后期,皇帝无力压制下面的臣子,所以就出现了牛李之争。”
“这种争斗,极大的消耗了大唐的元气,一直到大唐灭亡。”
其实在楚浩看来,这种争斗的情况,现在再灯塔国也是十分严重。
灯塔国的象党和驴党,从诞生那一刻开始,就在不停的争斗。
而那个联邦最高法院,同样也不能幸免。
这种争斗的结果就是,灯塔国最后灰飞烟灭。
不断衰败。
楚浩这么一说,下面的士子们炸锅了。
眼珠子差点儿飞出来。
武草!!!
武草草草草!
刚才这人说什么?
大唐灭亡了??m.166xs.cc
士子们都一脸的不可思议。
看楚浩的眼神都变了。
你想要可不要拉着我们啊!!
当着陛下的面,你居然大言不惭的说大唐亡了!??
就凭这句话,砍你的脑袋一点儿都不冤枉。
这些士子们是通过科举刚刚选出来的。
感觉自己都是天之骄子。
又有当今陛下在。
所以士子们听到楚浩这么说,自然都义愤填膺。
主要是他们如果不义愤填膺,那陛下会怎么看?
欧!
此人说朕的大唐都亡了,你们这些士子居然都无动于衷。
那朕把你们选上来做什么?
所以一个年纪比较大的士子,立刻就跳了出来。
“胡言乱语!!
简直此有此理!!”
这个士子本能的就要反驳。
可是话都到了嘴边了,在看到了李二那凌冽的眼神之后,赶紧就咽了回去。
妈蛋。
刚才一激动,把那位公公的嘱咐给忘了。
那位公公可是说过,无论如何,他们都不得透漏一点儿自己的身份。
更不能透漏陛下的身份。
纵使说到陛下驾崩,大唐亡国,他们也不得反驳。
楚浩看到这个青年人十分激动,就示意他说话。
那青年人不敢直接就反驳。
只能硬着头皮说道:“仅仅凭借这个理由,就说大唐灭亡,根本就不足以服众。
你所言的牛李之争,我们听都没有听过。”
“而且,这派系之争,自古有之。
非大唐所独有。
总不能所有王朝的灭亡,都和这个有关吧?”
听到此人的反驳,李二不由的眼睛一亮。
这话,正是他李二想问的。
楚浩点点头。
让那个青年人坐下。
看他的眼神,多了一点赞赏。
这个青年人,倒是实在。
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书籍本就不多。
这些人的思想,还都停留千年以前。
不知道大唐灭亡,不知道牛李之争,这都很正常。
所以自己的话,他们心存疑惑,也无可厚非。
学问嘛,那就是辩论出来的。
如果老师说什么你就信什么,没有一点儿自己的想法。
那你最后只能是一个书呆子。
楚浩说道:“既然你们不知道牛李之争,那我就大概的和你们说一下。
这牛李之争,是指在唐朝后期以牛僧孺、李宗闵两人为首的牛党和李德裕、郑覃为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
争斗持续了差不多四十年。
最后都结果,李党被贬官,牛党也元气大伤。
使得朝廷无人可用。
而各地节度使趁机更加强大,藩镇割据更加严重。
唐文宗曾说,‘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
可见当时皇帝的无奈。”
“牛李之争,其实到最后并没有好处。
大唐的朝廷,依然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大量的寒门子弟无法入仕,心声怨气。
最后都投向了藩镇。
大唐后期的藩镇势力,本来就十分强大。
这些寒门士子的加入,让藩镇的势力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最后大唐被藩镇势力所灭。”
在很多人看来,礼部就是一个摆设,也没有什么权力。
在六部之中,存在感是最低的。
毕竟和其他几个部比起来,礼部确实也没有什么大的油水。
你看人家吏部,长官官吏升迁。
户部,掌管朝廷钱财。
兵部,掌管天下甲士。
刑部,掌管天下刑狱。
工部,掌管兴建。
哪个不是权力滔天,油水冒泡?
可是礼部呢?
礼部有什么?
要权力没权力,要油水没油水。
平日里来串门的人都少的可怜。
但是这都是表面现象。
其实礼部在皇帝的心里,比其他六部都要重。
其他几个都是具体干活儿的。
但是礼部,可是皇帝统治天下的根基。
所以礼部尚书的地位,十分的超然。
向来被皇帝所倚重。
因为只要掌控了礼部,就是掌控了天下的喉舌。
谁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
楚浩没有看到,就在这个青年说话反驳楚浩的时候,李二已经让人悄悄的记下了此人的名字。
那意思很明显。
此人以后的仕途,就此终结了。
如果仅仅反驳楚浩,那李二断然不会这么做。
李二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此人明显对原来的十分推崇。
这是李二无法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