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这个吞金兽不好养

第两百二十五章 穷和富

这个吞金兽不好养 花花小君 7905 2024-02-07 16:59

  和曹庆阳的聊天结束以后,叶新晨就是开始真正的忙碌了起来,股权激励说起来简单,忙碌的却是他自己啊。

  不过对于这一点,那叶新晨是偷不得懒的,毕竟那是自己的公司,也就只有自己才有资格去弄这个股权激励。

  不过目前,还是先带着自己的儿子和女儿好好的玩一下吧。

  叶新晨看着两个玩的疯狂的关关和欢欢,嘴角露出一抹笑意。

  一旁,王晓雪也是笑呵呵的,“怎么了,谁发的消息啊?竟然还笑了?”

  叶新晨看了一眼王晓雪,“曹庆阳找我问事情,我考虑着公司要股权激励,所以就不聊了。另外,我笑是因为看着儿子女儿玩的开心笑的,难道你还是以为我是聊天,而且还是和庆阳聊天聊的开心笑的吗?”

  “有何不可呢?”王晓雪笑了笑,眼角露出一抹狡黠的神色。

  叶新晨翻了翻白眼,“可拉倒吧。”

  “老公,那什么股权激励……你是不是又要忙起来了?”王晓雪问道。

  “是啊,那肯定啊。”叶新晨叹了口气,“我就知道不会一直闲着的。”

  “切。”王晓雪也是翻了翻白眼,“老公,等会儿我们去哪?”

  “等会你想去哪儿?”叶新晨直接问道。

  “我想去买护肤品……不过许县的护肤品不太行,就不想去了。”

  王晓雪叹了口气,因为家里面有钱了,王晓雪自然也是不吝啬钱财去买贵的好的护肤品化妆品之类的,只不过许县这里毕竟人均消费水平还是不够,所以那些大牌商家并没有入驻。

  “你要是想的话……我收购一家化妆品公司就行了。”叶新晨淡淡的开口说道,语气非常的豪横。

  “这样子是不是不太好吧?”王晓雪说实话是有点心动的,但是呢,心动归心动,收购这种化妆品公司,肯定是几十亿起步的。

  嗯,王晓雪想的是那些大牌的化妆品,至于杂牌……他们配吗?

  咳咳。

  这也不是王晓雪也膨胀起来了,主要是这几年他们的生活质量一直在提高,当然了,吃喝也和正常人一样,毕竟又不是说买一袋米几十万……

  这个生活质量指的就是日常穿搭装扮消费很高,每个月十几万几十万轻轻松松。

  你要问为啥花这么快,那就是因为王晓雪喜欢看那些美妆博主的直播,所以有时候开心的时候,王晓雪就会打赏出去。

  反正对于她来说,这点钱也不算钱,因为她每个月都有两千万的零花钱……

  嗯,每个月两千万的零花钱。

  基本上花不完,但是叶新晨还是会每个月打两千万到王晓雪的卡里面。

  哎,有钱人的生活就是这么的枯燥乏味。

  至于叶新晨啊,他每个月都会有一个亿从公司打到他卡里面,所以……

  也很枯燥乏味。

  因为走的是公司的账,所以叶新晨这就不算工资了,也因此,没有扣税……

  就是这么朴实无华省下了几千万。

  当然,话说回来,叶新晨王晓雪每个月消费算是蛮低的了,毕竟身家国内首富没跑了,这是实话。

  “也没事,反正我们有钱。”叶新晨笑了笑,“而且收购又不是贴钱,那也是以后会给公司带来源源不断的利益的。”

  叶新晨想着,也是笑了笑,这就是有钱人越有钱的原因了,有钱人只会越来越有钱,还真的不是开玩笑。

  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实际上也是有原因的,只不过这些原因太过于现实。

  为啥,因为穷人最难突破的就是父母,而且还有可怕的同质化分层,再加上消费的枷锁,习得性无助,那能富起来就怪气了。

  至于为什么说穷人最难突破的是父母呢,是因为父母是每个人的起点,也是绝大部分人的天花板。

  比如国外那边的成熟型社会,这一点表现得非常明显,绝大部分孩子没法超过自己的父母。

  而国内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自己一事无成,教育起孩子来头头是道,但是孩子好像故意跟他们对着干,无论父母说什么,孩子就是不听。

  其实这是一个值得让很多父母反思的现象,绝大部分父母都没有意识到,孩子是在模仿自己啊。

  因为你是怎么做的他就会怎么做。

  当然了,等他长大了,他也会这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并且也会头头是道,但是孩子依旧当作听不见,然后该干啥干啥。

  也就是说,排除低概率基因变异的情况,孩子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两套基因,一套是生理学意义上的基因,你孩子长得像你,跟你有着一样的瞳孔颜色和耳垂形状,这是生理基因。

  另一套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基因,你孩子做事方式也很像你,思考方式也很像你。

  如果没有义务教育,你的孩子大概率就是你的翻版,这就叫社会基因。

  义务教育改变了很多家庭的社会基因,毕竟能跟着牛顿学点基本常识,跟着鲁迅学能对社会和人性有所了解。

  不再局限于所有知识都来自家长,但是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几乎是决定性的。

  也就是说,富人会把自己的一些经验传承给孩子,穷人会把自己的很多方法和理念传授给下一代,尽管很多东西他自己也知道不对,但是不知不觉就传递下去了,这样的结果往往是父母啥样孩子也啥样,多么令人悲观和不安。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从父母那里并不能学到多少有用的生存技能,因为父母辈的人也不大明白如何加强自己的生存技能,更不知道如何把生存技能传递给下一代,而且这种状态会一直通过社会基因向下遗传。

  这一点在农业时代特别明显,因为那时候读书是奢侈品,并不能像现在这样随随便便就能学习到知识,一般的家庭根本不去想读书学习的事,经验几乎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

  只有类似曾国藩这种地主家庭,大儿子老老实实在家种地,剩下的孩子里选个脑子灵活的读书,这代人考个秀才,下代人就可以考个进士。

  等到其中的一个出息了,就把家里其他兄弟也带出去,比如后来曾国藩发达了,就把自己的俩兄弟曾国华和曾国荃也带出来了,跟他一起在外边打仗立功。

  后来曾国华阵亡在了三河镇,另一个弟弟曾国荃则混得风生水起。

  古代整体遵循的就是一种进化算法,一步一步来,每代人中择优培育,如果一个人发达了,大家一起跟着发达。

  现代社会跟古代相比,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最早起源于德意志,被认为是后来德意志和美联邦迅速赶超日不落的撒手锏。

  日不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他们的工作重点是煤矿和纺织,技术含量不高,日不落当时把工人当牲口使,用死了一批就换一批,根本没人力资源一说。

  德意志是最早开始普及义务教育。

  电力时代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得有相关知识才行。

  日不落那种牲口教育模式就落伍了,因为不识字的人没法操作电力设备。

  其后,注重教育,全民素质高的德意志和美联邦后来居上,这招后来又成了岛国、华国等后发国家的杀手锏。

  义务教育强行把孩子们送到学校,一方面可以搞爱国教育,美联邦那样的一个大熔炉国家,每天早上孩子们都要背诵誓词,就是大家熟知的上帝之下,不可分割,时间长了,国家意识就出来了。

  义务教育的另一个优势就是打破社会基因。父母知道的东西就那么点,孩子自然难以跟着父母学到知识。

  而学校有义务教育,孩子被送到学校强行灌输宇宙大爆炸、进化论、分子生物学之类。

  在华国,义务教育这些年创造了不少奇迹,穷得掉渣的村里竟然能出几十个大学生,改变了命运,突破了父母的天花板,不得不说义务教育功德无量。

  不过能够考上理想大学的毕竟是少数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出现了一种情况,即各个层次的人会聚在一起。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优秀的人会聚在一起,这倒也不是他们故意排外,而是一种能从数学上证明的同质化分层机制。

  这种现象跨越物种,跨越文明,任何地方都存在。

  也就是说,假如你是个穷人,你离开了家庭,尽量不受家庭影响,但是你的社会阶层决定你周围的人普遍不是特别优秀的那种人,你从他们身上学不到太多的东西,你想变得厉害就得突破这个圈。

  什么是可怕的同质化分层?

  一般社会初期的时候都平等,有点像把水和油使劲摇一摇,在一段时间内混在了一起,但是静置一会儿,慢慢就恢复到水油分离状态了,各个阶层会形成明显的界线。

  不要觉得不合理,全世界都这样,古代和现代也都这样。

  比如一些小城市的人去大城市,发现大城市里的人打扮其实差得不太多,说不上什么时尚。

  只不过08年左右是个分水岭,城乡迅速分化了,大城市的年轻人越来越时尚,距村里的长得都不太一样了。

  其实观察国外就能发现,国外已经和平发展几百年了,而华国从一穷二白发展到现在,和他们相比,发展的时间没多久。

  现在大家就开始讨论中产阶级什么的,中产阶级一年能在孩子身上花十几万、几十万,教育演变成了军备竞赛。

  而且在未来,这种状态只会越来越严重,而且呈现出圈子化,各种不同的圈子一起生活、合作。

  有的圈子里的人只需要维持现状不坠落就可以了,有的圈子却需要不断地向上突破。

  有点像有些人住在高楼层,只要维持不掉下来就行了,有些却需要气喘吁吁爬上去。

  问题是高楼层的人在竞争中维持很高的优势,层次越低的人资源和条件越差,爬起来就越难。

  这种现象在全世界都存在,而且越成熟的社会越这样。

  就比如在德意志,百分之五的人拥有全国将近一半的房子,剩下的人大部分租房。

  莱比锡只有百分之五的人有房,剩下的人租这些人的户。

  之前网络上有个说法,说是德意志人不急着买房,所以房价不高。

  实际上只有傻瓜才不喜欢房,德意志人多数都攒不住钱,普遍买不起房。

  国外的国家,富裕的家庭从一开始就买了优质学校的学区房,然后通过优质小学升优质初中,然后是重点中学、重点大学,顺着这样的路径就上去了。

  当然了,这里不是说进了优质小学就一定能上名校,国外顶级私立也没这个效果,但是概率会增加很多。

  相对的,普通人上名校的概率会减少很多,受教育的权利就这样一点点向上移动。

  明清时期朝廷就发现一个现象,南方在科举考试中比北方厉害得多。

  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比如南方受战乱祸害较少,很多富足且有文化的家族底子足,这些家族往往藏书上万册,甚至有藏书楼,历代都有人在朝廷做官,熟悉科举套路,辅导下家里孩子自然有加成。

  更重要的是,从宋朝开始,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南方可以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培养小孩上,南方读书的孩子无论是比例还是数量都远远超过北方。

  其中某两个省的书院加起来数量比全国都多。经济实力的优势今后馈到所有层面,包括教育。

  华国从明朝开始,就有点像现在的录取模式,各个省都会有照顾,而不是简单的全国一起录取,但是在各省内部,依旧是有些地方霸占了全省绝大部分名额。

  随着经济的继续发展,社会再演变一些年,到处都会演变成一个个的圈,你进不了这个圈,就做不了会演变成一个个的圈,你进不了这个圈,就做不了某些特定的事。

  举例来说,孩子进不了某些好的学校,就考不上211和985,或者说很难考上。

  如果上不了这类大学,将来就没法进入更好的公司。

  这些并不是准备贩卖焦虑,而是一种即将到来的客观现实,或者说已经来了。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