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大宋之重铸山河

第七一二章 三宗罪

大宋之重铸山河 放羊的樵夫 3938 2024-02-09 10:04

  破都城,烧皇宫,毁宗庙。徐

  还的三宗大罪立即被绘声绘色,大肆传扬,一时间沸沸扬扬。

  毫无疑问,这是临安的手笔。秦桧和张俊在得到消息的时候,便理解了田师中的用意,自然会抓住机会。

  尤其是田张氏回到临安,带回田师中的绝笔信之后,一切都清晰明了。

  虽然丢掉了东京,算是罪过不过,但念在田师中拼死力战,不惜以性命给徐还的名誉沉重一击。秦

  桧着实不好怪罪,再加上张俊的惋惜与争取,甚至不得不以小皇帝赵昚的名义褒奖追谥,甚至追封了爵位,由其长子继承。张

  俊甚至打算将田师中的儿子送入宫中,作为小皇帝的伴读,作为一种潜在的回报和福利,却不想被田张氏婉拒了。一身孝服的她始终记得丈夫临终遗言,不愿在身处庙堂旋涡之中,故而以为亡夫守灵为由,带着子女扶陵返回故乡。张

  俊见其坚决,也不好拒绝,着人将其送返故乡。田张氏母子数人先是在家乡守灵,不久之后动荡渐起,一家人随即消失在视野中,自此再无人知晓他们的下落。临

  安城里,秦桧和张俊顾不得为了孤儿寡母大费周章,更多的心思用在局势的应对上。

  利用田师中临死的控告大做文章,煽动了一批老学究各种攻讦,谣言四起。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同的声音响起。临

  安城里,还有一座文澜书院,乃是徐还一手支持下建立。此处本就多有忠义之辈,其中不少人与高阳王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面

  对秦桧等人的攻讦,文澜书院的先生和学子们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疑议,声称战火中有所损伤乃是常见情形。

  至于宫室宗庙到底是如何毁坏,是何人的罪过,应该仔细查证方可下结论,不可如此草率。

  与此同时,书院的先生和学子们提出了另一个质疑——吴皇后何在?皇后血诏何解?

  吴皇后的血诏经赵子彦送到了韩世忠夫妇手中,然后辗转送到徐还手中,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杀器。

  比太上皇的诏书还有管用,因为这是来自临安城内的声音,堪称是铁证如山。吴皇后出面的指正无疑最有力量。

  皇帝赵构并非自然死亡,而是被人弑杀!弑

  君之人乃是当朝宰相秦桧、枢密使张俊。

  高阳郡王起兵乃是奉诏而行,合理合法,乃是讨伐不臣,诛杀奸佞,为大行皇帝报仇的忠义之举。

  舆论的热点往往只有一个,尤其是这种相互关联,说法对立的话题。就

  好比后世的热搜榜,谁占上风一方面要看话题的劲爆程度,另一方面就要看传播程度了。

  文澜书院在士林,尤其是江南地区的影响十分巨大,话题与传播人物都自带热度,传播量可想而知。面

  对汹汹舆情,临安朝廷也试图想要辟谣,无论是太皇太后韦氏,还是庆国公,以及两府的宰相都出面斥责谣言。可

  是书生们只有一句话——除非吴皇后亲自出面辟谣。

  可是左等右等,吴皇后就是不露面,对外的说辞是大行皇帝崩逝,皇后悲痛,卧病在榻。

  消息传出,换来的则是更多的质疑,当真是病了吗?恐怕被软禁,甚至关押才是真的吧!风

  言风语自然不会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负责处理此事的庆国公对此头大不已,他多次劝说,甚至以吴家族人为要挟,想要迫使吴皇后出面说话。奈

  何吴皇后铁了心一言不发,面对汹汹舆情,庆国公反而不敢动吴家人,否则更会贻人口实。

  吴皇后不开口,临安朝廷的处境可想而知,奈何他们无可奈何。

  唯有严令临安府管控书生,压制流言,文澜书院对此多有怨言,但比较克制。眼下的局面,没必要和临安朝廷过度冲突,引起不必要的伤亡。

  与此同时,秦桧也加紧步伐,在舆论层面反击徐还。除了三宗罪之外,他还想到了另外一桩事,一件对自身不见得很有利,但会让徐还更为难做的事情。

  一旦操作得当,足以让眼下的舆论战上升一个层级。只是这件事不是他一个人能做到的,还需要金国的配合。粘

  罕与兀术内斗,在军事上无法给予足够的支持,舆论上却是可以的。这件小事压根不会影响到金国内部局面,却可以给徐还造成不小的麻烦。秦

  桧相信,无论粘罕还是兀术,都不会反对,都会予以全力支持的。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军事层面,舆论固然重要,但民心向背这种事短期内难有效用。反倒是战场上,西军可谓节节胜利。

  徐还大军已经推进到了淮水沿岸,张宪的水军也已到了皖江,一旦攻克,即可抵达江州城下。

  两路大军,已经对淮南和江南形成钳制、合围之势。此

  时此刻,临安朝廷本该众志成城,启用有才能的将领驻守要塞之地。但是,恰恰相反,事实却是临阵换将。驻

  守楚州的张浚和江州的赵鼎率先被撤换,这二位都是当过宰辅的人,无论威望还是才能在大宋都是首屈一指。但

  临安朝廷并不信任他们,毕竟他们都和徐还关系匪浅,要么有过合作,要么曾是徐还的铁杆支持者。

  这等情形下,指望他们驻守要塞,极有可能和徐还里应外合,引狼入室,所以替换也在情理之中。

  张浚和赵鼎多少有些不情愿,对临安发生的一系列变故颇有微词和质疑,在心理上也是偏向徐还一侧的。

  但是一直以来,徐还并未联络他们,也没有等到发挥作用的时候,临安已经先动手了。

  自打淮西兵变之后,临安对于驻地将领的控制比较严格,纵然张浚和赵鼎威望高,想要彻底掌控一支兵马也不容易。

  张俊是枢密使,手握重兵,虎视眈眈,他们很难轻举妄动。加上家眷大都在临安城里,免不了会投鼠忌器,所以只好听命行事。等

  到张浚和赵鼎离任,秦桧和张俊都松了一口气,然后将目光瞄准了江宁的吕颐浩和镇江的韩世忠。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