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文娱新贵

第800章:导演们的模仿和借鉴

文娱新贵 曲不曲 4854 2024-02-09 23:19

  当然,从电影的观赏性来说,《芳华》确实好看于《归来》。手机端 m.</p>

  至少工团这个群体和他们的生活,普通人很感兴趣,更不要说还有那些年代感的美丽照片,那些大长腿、泳装照,身材婀娜的女样板戏演员等美丽剧照。</p>

  同为严歌苓的小说,《归来》截取了原著《陆犯焉识》的一小部分,以人生的大悲情,情感的大真挚为主题,描绘了一段锥心刺骨又仓促莫名的情感。</p>

  整部电影老谋子拍的深沉冷静,丝毫也没渲染个人外的情感,像一部冷静的摄像机拍摄了真实历史。</p>

  其几个模糊处理的时间结点,给人以深深遐想。</p>

  陆焉识为什么被关,偷跑回来为什么被抓,他的妻子为什么对面相逢不相识,只能风雨无阻的在5号一遍又一遍的去车站接陆焉识,这其都经历了什么?</p>

  这些没有解释清楚的事件,没有拍摄出来,或者说不能拍摄出来,但是点出来后,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或者假装不懂的人,因此讽刺挖苦导演,那没什么好说了。</p>

  跟《归来》通过陆焉识反映的知识分子的命运变迁不同,《芳华》改编自严歌苓的‘自传’小说《你触摸了我》,主要刻画一个工团团体的故事。</p>

  电影通过‘青春洋溢’的工团,被排挤的新人何小萍,好人刘峰被冤枉,还有其他高干子弟、右倾家庭子女等身份的团员,刻画了那代人的青春,还有当时战争的残酷,致敬了6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的青春。</p>

  电影掺杂了很多导演的个人情感,加入了诸多商业考量,因此有些细节很不真实。</p>

  演员的着装和对话最为明显,工团男女之间的开放程度和新潮的语言,都毫无那个年代的感觉。</p>

  团里面关于垫胸、牛仔裤的调戏,女领导的杯子也是现在的杯子,那个时代的物品元素,也不符合。</p>

  至于电影的情节,电影男兵、女兵生活化的场景表现,而那个时代、原著,隐含的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对立却没有刻画出来,倒像是个现代的校园青春故事。</p>

  官二代、富二代学生合伙挤兑小气、没见识,犯错的穷学生,一个绿茶婊女同学游离于几个男生之间,添狗男主角没有好下场,等等。</p>

  原著和那个时代该有的禁欲主义气氛、不同阶层人的对立没有,可以营造的时代感,却又好似工团版的《阳关灿烂的日子》!</p>

  导演用电影视觉语言呈现的也都是对那个红色年代的意淫,充满毫不掩饰的赞美留恋!</p>

  这些与真实的那个年代相,已经不是某些影评人评价《归来》是截取温情片段,制造烟幕弹,粉饰太平,可以说是篡改涂抹,进行个人化重塑。</p>

  从这一点来说,《归来》在时代背景,呈现时代物品、人物语言等细节,要真实的多,更没有加入创作者的个人喜好厌恶。</p>

  而这种态度才是一部艺电影,对那段历史,对所有观众该有的最大尊重。</p>

  可正因为如此,《归来》整部电影显得沉闷、严肃、冰冷,观赏性不足,无法吸引到更多年轻人进入影院观影,所以票房成绩也远不如《芳华》。</p>

  而《芳华》在数次调档,不断炒作,首日冲票房,后续占住排片后,最终凭着病毒式的口碑营销,取得了超十亿的票房。</p>

  倒是电影结尾,男女主角一个残,一个病,天造地设,相依为命,再结合其他工团成员,要么当大老板,要么嫁给富商,要么出国生活,都成为了掌握时代绝大多数话语权的代表形象,算是有了一些黑暗幽默和讽刺的意味。</p>

  但是电影后端仓促的处理,没有任何着墨叙述,有多少年轻人会注意到,会想明白男女主悲惨处境的原因?</p>

  有人说《芳华》是小钢炮唯一让人感到遗憾的电影,差那么一点,他或许能从大导成为大师。</p>

  周夏对此不置可否。</p>

  《芳华》的成功,离不开电影那些后来成为掌权者的鼓吹,《芳华》记录的是他们青春的最美好,而《归来》揭露的是他们年少最不爱回忆的往事。</p>

  一正一反,心里的天平会倾斜。</p>

  两部影片都不完美,都有许多遗憾,敢于、愿意拍那个时代,确实是种勇气和担当。</p>

  但相之下,老谋子冷静旁观,小钢炮主观呈现,大师和大导之分体现了出来。</p>

  至少老谋子心存敬畏,没有对历史随意涂抹修改……,而小钢炮已经当自己无敌,无所敬畏,真的开始娱乐大众了。</p>

  有人说,他的《夜宴》是在致敬《英雄》、《潘金莲》是在致敬《秋菊》、《芳华》则是致敬《归来》。</p>

  这虽然是玩笑话,是对小钢炮的讥讽,但确实大有人信。</p>

  成功是可以借鉴和模仿的。</p>

  老谋子说他的《英雄》是在《卧虎藏龙》前筹备的,《影》跟《刺客聂隐娘》没有关系,但照样有许多人不信他的话。</p>

  只能说借鉴和模仿并没有错,但要是太明显,还画虎不成,那遭人诟病也是再所难免。</p>

  拍了一天的戏,周夏回到酒店,在笔记本看着《归来》映的情况,想到这些事情,心有感,正打算微博发点声音。</p>

  打开微博之后,却发现有许多他的。</p>

  这些人几乎都是他的粉丝,连官方粉丝团、后援会的微博账号,竟然也有他。</p>

  周夏仔细一看,发现他的人都转载了一条微博,是他的一个铁粉,已经到了白血病晚期,许下人生最后一个心愿,想见他一面,没有遗憾了,而这些人都在帮那个粉丝。</p>

  周夏心里一紧,仔细查看了这个女粉的微博,发现还真是她的铁粉。</p>

  早在他09年开小说签售会的时候跟他合影过,也经常参加他的电影首映礼什么的。</p>

  周夏赶紧拨打杨天真的电话,询问什么情况。</p>

  电话接通后,杨天真告诉周夏,正在联系和确认对方身份的真实性,一旦一切确认好了,会跟周夏第一时间联系。</p>

  挂断电话之后,周夏看着微博沉默起来,不由想起了一部电影:《我不是药神》。</p>

  《我不是药神》是关于白血病患者的一部电影。</p>

  记得三月初参加奥斯卡颁奖礼时,那部获得了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三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也是同一类题材的电影。</p>

  许多人甚至说《我不是药神》是国版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抄袭了前者。</p>

  两部电影都是真实的故事改编,题材类似,一个是白血病,一个是艾滋病,有所借鉴,确实在所难免。</p>

  但说是潮汐,是些胡扯了。</p>

  事实,《我不是药神》,导演木野、监制兼主演徐光头,真正致敬和借鉴的电影是韩国电影《辩护人》。</p>

  </p>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