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解惑
景皓轻叹一声,带着浓浓的自责。 到这个时候,苏溪也不想和他置气了,慢慢将头转过,望向景皓,因为姿势的别扭而不由得动了动身子,哪知道景皓搂住她的手更紧了。
“你放心,我还不起来,就是换个姿势。”苏溪没好气地解释道,心道景皓的警惕心理还真是越来越强了。
苏溪没注意到是,景皓的脸“噌”的一下就红了,有些别扭地看向了他处。
待苏溪终于消停了,再次望向景皓的时候,看到他脸上异样的红,似乎是明白过什么来了,也不由得红了脸,低低地笑起来,身子也跟着发颤。
“别笑,别动,不然一会儿我可不能够保证会对你做什么出格的事情。”景皓低沉着声音对苏溪提醒道,苏溪能够感觉到他那略有些僵硬的身体,更觉好笑,忍不住“噗嗤”一声干脆笑出声音来。
景皓侧过头看向苏溪,本来想要用行动警告她不要胡来的,可却在看到脸上还挂着泪,眼睛红红的苏溪开怀大笑的时候,生生止住了自己的念头,反倒是开始欣赏起露出笑容的苏溪来。
在巫村的这些天,她没有真心露出过一个笑容,面对族长、巫医和玉篱的时候,她又是笑的多么的苦涩,还要面对玉篱的刁难和纠缠。
景皓明白她的难处,也知道她在寻他的这一路上,也一定吃了不少的苦,好不容易千辛万苦找到自己,结果自己还对她上演了一出失忆,对她不认识,苏溪要有多强大的心和忍耐力,才能够硬扛到如今的,景皓难以想象。
这个时候对苏溪,他哪里还有想要小惩她的想法啊,心疼她还来不及呢。
苏溪笑着望向景皓,发觉他眼神中满是柔情和对自己的心疼,渐渐收敛了脸上的笑容:“那个,你不是要解释吗?你身上有被咬伤的地方,我帮你包扎,你讲我听。”
刚刚是因为舍不得,彼此都舍不得离开对方的温暖,可是他们心中也清楚的很,距离夜半子时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更何况他们还要逃出巫村。如今,可是不能够放松警惕。
穿戴整齐,苏溪为景皓胳膊上被毒虫所咬伤的皮肤包扎,因为吃了解药的原因,只是留了一点儿脓水,倒不是很严重的样子,但是因为身上类似于这样的伤疤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包扎起来也不是很轻松。
景皓靠在墙壁上,难得看见苏溪这般温柔的对待自己,至少,在她性情大变之后这是第一次这般温柔,很是享受,甚至有些庆幸自己所受的伤。
“听隋政说,你刚刚被带到巫村来的时候,浑身上下没有一处是完好的,有一两处剑伤不致命却流血过多,其余的地方是你落崖之后树枝和石砾的刮伤。”说着,苏溪将景皓的袖子往上掀开一点儿,果真看见了两处伤疤,一看就是剑伤。
苏溪盯着那伤疤,好不容易止住的泪水又在眼里打转。景皓似是不经意的将袖子往下褪了褪,反而是急速转移话题,不悦地对挑眉对苏溪问道:“隋政?你和他有多熟,竟是这样称呼他,我比你见他的次数多,在巫村待的时间长,我都要叫他隋大夫的,你倒好,才来了多长时间啊,就和人家这般自来熟了。”
苏溪怎么会不知道,景皓这是在故意转移话题,他可不是那种随随便便就吃醋的人,像他这种极度有自信的人,怎么会明知道隋政不如他还要吃他的飞醋呢。
淡淡叹口气,苏溪倒是也不揪着这个问题继续发问,给他其他的伤口包扎的时候,问道:“我知道你是被隋大夫救活的,那后来呢?”
看苏溪不再执着在伤疤这一问题之上,景皓倒是也不再贫嘴,开始给苏溪解释原委:“你说的没错,确实是隋政将我救活的,不过,我在苏醒的同时,身体里也被种了两种蛊。”
听到这儿的时候,苏溪包扎的手不由得顿住了,望向景皓的目光中带了心疼和疑惑,原来不仅仅是蛊虫,还有其他的蛊,这个玉篱,还真是够心狠手辣的。
“她喜欢上了我,不想放我走,所以就让隋政在我的体内种了钟情蛊,只能够对她一个女子有感觉,不能够喜欢上其他的女子,否则,我的心就会疼,没有解药便会生生的疼死。不仅如此,她知道我会武功,所以还让隋政在我的体内种了绵力蛊,压制住我的内力,所以,我才不能够运用轻功,在对付毒虫的时候,也才会那般的费力。”
苏溪恍然,难怪,刚刚看景皓那个样子,好像是不会武功一般,原来内力是被绵力蛊给压制住了。
“这些都是我在未睁眼却已经清醒的时候从玉篱和隋政的谈话之中听到的,我知道,我需要在这里修养,而玉篱不会轻易放我离开,我只能够暂时妥协,并且装作失忆的样子来哄骗住他们,让他们以为我真的已经忘记过去,倒是减少了他们对我的警惕心和提防心,我也才能够于装昏睡之中偷听到他们更多的讲话,得知更多有关外面的消息。”
苏溪就说嘛,景皓是个聪明人,他自有他的办法来对付玉篱的,而她,早该这样坚定信心来相信他的,也省的一个人在这里瞎使力气。
“可是,在竹楼的时候,你既然没有失忆,为什么不和我相认,骗我骗的好辛苦。”苏溪是委屈的,撇撇嘴,鼻头一酸,差点儿又掉下眼泪来。
景皓握住她的手,将她揽在怀里,叹口气:“我也想要和你相认啊,可实在是逼不得已。我是从玉篱身边丫鬟的口中得知你来到了巫村,当时我都要担心死了,你这是羊入虎口啊,和玉篱这样的女子斗,你的聪明不见得比她差,可是你的心狠手辣程度是绝对比不过她的,加上巫村是她的地盘,她想要对付你,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随便给你安个罪名都能够让你死无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