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首发(求订阅)
李泰很注重揣摩别人的心思.
比如此时,他已经看明白了李世民的态度.
所以说起漂亮话来,自然一套接着一套.
“父皇,儿臣认为,现在问题的重点,不应该放在五姓门阀身上.”
果不其然,这话立刻.
引起李世民的兴趣,问道:“怎么说”
“儿臣觉得,即便大哥想要解决问题,也应该去想想怎么妥善安置流民,增加大唐收入,而不应该去和五姓子退让.”
“贞观立国十年来,大唐遇到不少困境,天灾,人祸,外邦入侵,若是每次大唐都妥协,和亲,这只会让别人以为大唐好欺负.
一旦形成如此定性观念,他们便会贪婪,便会继续去索取更大的利益,若是次次如此,大唐的天威何在”
李泰很胖,胖子说话就显得中气十足.
如今李泰掷地有声,抛出这观念后,大殿内鸦雀无声,.
李世民更是欣赏的看着李泰,击掌道:“我儿说的好!”
3李承乾淡淡抬起头,稍稍看了李泰一眼,便又默不作声的低下头.
他又一次低估了李易在父皇心中的地位.
他怎么也没想到,李易这个外戚驸马,在父皇心中的地位,竟比他这个嫡长子还要高.
而李泰恰好就揣摩透了这一点.
如此一来,李承乾真要开始在心中默默反思.
究竟该不该和李易树敌.
其实李世民今天就是想看看群臣的态度,他并不是真解决不了.
听到李泰这漂亮话后,李世民眉开眼笑.
“唐尚书,你来说说怎么解决我儿这个难题吧.”
李泰一惊.
李承乾也同样一惊.
百官更是惊愕的看着唐俭.
原来陛下已经胜券在握了.
原来他刚才所有的话,都是在试探大家的态度.
想及此,李承乾冷汗直流.
李泰暗自庆幸的同时,又心有余悸.
同样‘胜券在握’的,还有五姓门阀一群人.
长安,崔御史府邸.
崔季礼气定神闲.
睨着余下四姓门阀.
他淡淡的道:“若是老夫的不错,宫内已经乱成一锅粥了.”
余下四家没说话.
良久后王伯夷才道:“我一次算是豁出去了,万一,李二郎真有对策,届时你待如何”
崔季礼呷了一口茶道:“没有万一,王兄就放心吧,不出一日,李二郎必会赔礼道歉,虽然他不可能亲自露面,但最皇子过来.”
“几百万佃户流民,这个窟窿是个死节,得了.”
“李二郎更不可能!”
他笑了笑,见王伯夷依旧狐疑,拍胸保证道:“老夫像你担保,若是真出现什么个万一,老夫跪地叫你爹,放心吧,莫要慌,稳住即可.”
不出片刻,就有小厮走来对崔季礼道:“阿郎,朝廷吵起来了.”
崔季礼淡定的道:“吵吧,不出意外,今天下午就会有皇子过来了.”
他挥手打发走了小厮,让他在府上备宴,准备接客.
说罢,他又看着惴惴不安的四大家族,淡然道:“你们莫要苦着脸,损失也就这么一两日的事,放心吧,这点损失,伤不了我等门阀的根骨,一旦李二郎交出李易,我崔家便算是欠你们一个人情,好处么呵呵.”
到了这么高的程度,做人做事,有些事都不需要说的太明白.
崔季礼这话,就算是给他们吃了一颗1定心丸.
这两日的损失,崔家会弥补给他们的.
听及此,四大家族的人这才稍稍展颜.
眼看着日落西下,崔季礼吩咐小厮道:“你们晚宴置办快点,估摸着宫里要来人了.”
“王兄,卢兄,咱们去前厅稍稍坐片刻.”
夕阳西下.
崔季礼吩咐小厮道:“大门打开了没有”
“奇怪呢,这个时候朱雀街也不堵啊.”
王伯夷喃喃道:“会不会不来了”
崔季礼狐疑道:“不应该啊,这个时候他们应该很焦急才是,再等等.”
掌灯时分.
“再等等.”
午夜时分.
茶水饭菜已经凉了.
崔季礼叹口气道:“可能要等到明天了.”
王伯夷不安的道:“会不会李二郎想出对策了不行找人去宫里问问.”
崔季礼脸色稍变,他是殿中御史.
若不是大小朝会,他是没资格去垂政殿的.
垂政殿都是朝堂大佬商议机密之事.
就算五姓子的手能伸到千牛卫中,可也仅仅只能听到垂政殿较大的动静.
余下的便什么也听不到了.
现在让崔季礼去宫中打听.
他能找谁打听那些国公高官,他的手还够不到啊!“莫慌,稳住,若是老夫猜测的不错,李二郎在和我们玩心理战,呵呵.”
其余四大家族一想,也差不多是这么回事.
高手之间的博弈,往往就是看谁心态能稳得住.
反正就耗着,看究竟李二郎耗得起,还是五姓门阀耗得起.
除非李二郎想亡国,不然一定会低三下四的来求到他们.
想想都爽啊!另一边,垂政殿内.
朝会还在:召开.
他们在商讨关于寺庙道观的改革,这件事若不商议出结果.
李二陛下不会放任何一人回去.
前面的关于道路,房产等行业的改革,大家也大差不差的都同意了.
唯独寺庙道观.
这涉及到千百年来的根基,又关乎天地宗庙等玄幻的东西,要让这些儒学文官当即答应,显然不太现实.
李二和唐俭的观点很简单,改革寺庙道观的税收,势在必行.
于是乎,以唐俭,魏征,魏王泰,太子李承乾为主阵线的改革派.
和以长孙无忌,房玄龄为首的保守派,进行了一夜的激烈辩论.
飞卢提醒您:读书三件事收藏,
21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