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国家被楚国灭亡,自己成了亡国之人。手机端 m.</p>
楚国人也认为他们是亡国之人。</p>
这种思想,让楚国境内民族问题太多。</p>
甚至这么多年来,叛乱次数冠绝众国之首。</p>
那些小国的百姓都这么心念旧国,坚守自己的旧国身份,数百、数千年,都无法完全磨灭。</p>
六国这个级别的百姓呢?</p>
如何磨去他们心自己是齐人、是魏人这个必定更加根深蒂固的观念?</p>
楚国还是以多人口,花了十数万年时间,去吞噬少人口。</p>
要是大秦灭了六国,以少人口、吞噬多人口。</p>
那结果……</p>
只是稍微一想,不少人是心一寒。</p>
如何一统天下不说,光是一统天下后,如何治理这个问题,好像难的让人头皮发麻。</p>
“请大王明示。”商鞅等人余光对视一眼,一齐行礼道。</p>
“大秦欲一统天下,不管是逐步吞噬,还是快速灭除六国,最重要的,皆是如何治理?</p>
我大秦如今官员不足,难道日后让六国降臣、为我大秦治理天下?”帝子受淡漠的声音带出一丝冷意。</p>
在他前世记忆,那个大秦一统天下,但底蕴太薄。</p>
所以地方绝大部分官员都是六国投降而来的,导致央对地方的实际掌握太弱。</p>
甚至央都混进了太多六国官员。</p>
嬴政活着还好,以他的威望压着。</p>
可他死后,铁血秦军又一南一北分散,加其余分散到了全天下各郡县,在七国这么多年的血仇之下,被六国之人轻易掀翻、吞噬。</p>
即使两个世界不同,他也绝不会如此。</p>
商鞅等人立刻明白了,创建太学、学宫,大王是要培养官员!</p>
但的确如此,没有足够多的官员储备,大秦拿什么去治理一统之后的天下。</p>
靠六国到时投降过来的大臣?</p>
“孤要的不是惊才绝艳的大贤,而是足够多治理一郡一县的人才。</p>
孤欲在学宫之,免费招收大秦适龄之人。</p>
在太学之,开设百家院派,诸子百家,只要有学识者,皆可在其授课。</p>
但来了,那不用走了,来我大秦、是我大秦之人。</p>
太学建立之日,传话诸子百家,孤要的、是完整一派,想一脚踏几只船,妄想。</p>
待我大秦人才足够之日,便是孤兵出函谷关、一统天下之时。”不容置疑的淡漠声音,却仿佛是极热的火焰。</p>
带着一股无法言喻的魔性力量,顿时间,让这大秦核心心皆是火热起来。</p>
连商鞅这等老狐狸,都有一种热血沸腾之感。</p>
有种不管不顾,随着面前这道身影,去拼死一场的冲动。</p>
但也只是一瞬间,便压制下来,开始细细思索帝子受的话。</p>
那其蕴含的东西,可是非常多。</p>
不过,众人都已经齐齐行礼道:“臣誓死协助大王。”</p>
“都退下,明日、内阁商议学宫建立之事,那些才子、便是最好的老师。</p>
学宫第一批学子结束学业,便建立太学。</p>
在此之前,学宫暂由吏部管理。”帝子受一挥手,淡声道。</p>
“喏。”众大臣行礼,向殿外而去。</p>
一个个心皆是不能平静,有火热、有忧虑、有沉重、有激动等等。</p>
帝子受目光淡漠的看着众人退下,他知道,这些人心都绝不会平静,甚至冷静下来后,有不少更不会认同他的话。</p>
但、他们没有拒绝的权力。</p>
……</p>
十几位大臣各怀心事离去,继续处理着自己的事务。</p>
白天,一切有条不紊的发展。</p>
夜晚。</p>
张仪府。</p>
“师兄,大王今日之言、你如何看?”一间被重重阵法笼罩的书房,范雎看着张仪、语气有些止不住的沉重。</p>
他和张仪都是纵横家人,但他严格来说,并不是纵横家纵横二子。</p>
只是当年得到过鬼谷子指点一段时间,拜在其门下学习,跟张仪是师兄弟关系。</p>
在大秦朝堂,一直以来都是联手,默默抵挡着威望太高的商鞅。</p>
今日帝子受的话,让他思维真正打开了一方新的天地。</p>
一统天下。</p>
而不再是大秦霸业。</p>
但一时的激动后,冷静下来,细细思索帝子受的每句话,其蕴含的东西,让他都感到心惊胆战。</p>
不得不来张仪这里,共同商量。</p>
面色颇为忠厚的张仪,一双精光流转的眼睛,也是布满凝重。</p>
今日大王后来几句话,明显有些不搭,但他们不会以为这是一时激动说出的。</p>
而是告诉他们,目的是先一统大秦核心的思想。</p>
“建立太学和学宫之事你如何看?”张仪略一沉思,缓缓开口道。</p>
范雎目光一眨,这个他已经考虑了数个时辰,已经明白帝子受用意,当即徐徐道:“大王说得不错,一统天下难,但治理同样难。</p>
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官员储备。</p>
跟稷下学宫不同,每郡一学宫,招收大秦适龄之人学习基础,打好根基,起码让他们有当小吏的能力。</p>
太学统领各郡学宫,同时作为高端学府,将每郡学宫结束学习的学子,培养成更加出色的人才。</p>
充当县令、以及太守、郡丞层次的人才。</p>
虽然这从没有出现过,但师弟我认为,应该能成功。”</p>
张仪点点头,赞同道:“为兄同样如此认为,大王所说太学、学宫,一定能成功解决我大秦官员不足的问题。</p>
连老师都有了,那些没通过的才子,当学宫老师、已经足够。</p>
即使会有一些人阻拦,但在一统天下的大势下,无异于螳臂当车、不足为虑。”</p>
范雎点头,太学、学宫肯定会阻拦一些人的利益。</p>
但一统天下这四个字,足以将他、张仪、商鞅、吕不韦等等人联合到一起,加大王,没人能阻拦。</p>
“太学、学宫之事没有问题,那么你认为大王所说,逐步吞噬好?还是迅速扫灭六国好?”张仪语气更凝重了一分。</p>
虽然帝子受只是一说,但他们不能不考虑。</p>
这其关联的太多了。</p>
这个问题,范雎同样早思索了。</p>
这是秦国一统天下的大战略,如何能不重视?</p>
“两种方式各有优劣,前者、可以稳扎稳打,逐渐消化六国,为以后治理打好根基,进退皆有利自如。</p>
但这样会跟六国陷入消耗战,几国必定会多次联合攻打我大秦,即使师兄你出马,也不能次次打消六国顾虑、破坏联盟,其变故太大。</p>
后者快速扫灭六国,先不说我们有没有那个实力,这的确有助于快速决定胜局,完成一统天下的伟业。</p>
劣处是即使做到了,后患也绝对无穷。”范雎沉声道。</p>
张仪略一点头,话题一转道:“这个现在其实并不着急,现在国内变动还没有结束,一切准备都还没完成。</p>
大王这时说出来,应该也只是提前提醒我们,让我们有心理准备。</p>
同时凝聚人心,让我们更加支持与他。”</p>
范雎也没有过多说这事,此时这事的确不急。</p>
两人对视一眼,知道最大的问题来了。</p>
“太学之设立百家学派,大王这是要靠拢诸子百家。”还是张仪先开口,声音越来越凝重道:“可又要明确不接受脚踏两只船。</p>
这是在逼迫诸子百家彻底站队啊!”</p>
范雎点头,诸子百家几乎都是根深枝茂。</p>
但除了法家、兵家等少数几家外。</p>
都是形成完整的体系,即使各国都有他们的人,但主体都是明确的。</p>
派些人前来大秦太学传播学问,诸子百家都绝不会不同意。</p>
派一分支都没问题。</p>
可大王不接受脚踏两只船这种话都说出口了。</p>
显然,大王是下定决心,让那些诸子百家,彻底站队。</p>
不来、那是敌人。</p>
虽然没明确说一家之,两派人意见不一,一派前来投靠秦国,一派投靠他国这种情况该如何?</p>
但他们能感觉到,绝不会是什么喜闻乐见的办法。</p>
这并不附和一国的做事方法,因为这会招来太多不必要的敌人。</p>
他们也清楚这只是帝子受给他们的预先提醒,所以很多说法,都较大概模糊。</p>
但他们都能感觉到,大王是认真的。</p>
他真会那样做。</p>
该怎么办?</p>
到时,大秦绝对会引来很多不必要的敌人。</p>
因为像墨家、儒家这等学派,还有很多学派,是不可能主体投靠大秦的。</p>
待的好好的,凭什么、为什么投靠?</p>
你能一统天下?</p>
既然不投靠,按照大王的意思,那是敌人了。</p>
不臣服,是敌人。</p>
只要想一想,他们觉得有些头疼。</p>
这简直是要决战秦国之外、全天下的意思。</p>
但去阻止大王?</p>
这还没有开始实行,现在去劝阻,定会为了一还没发生的事,恶了大王。</p>
而且也许其有更深层次的意思呢?</p>
算现在劝阻成功了,谁知道到时候会怎么样。</p>
学宫第一批学子结束学业,再建立太学,那时再实行此法。</p>
这其最少也要等二十多年再说。</p>
毕竟哪怕只是打基础,学子学习知识并不太难,可修炼呢?</p>
这可是需要大把时间的。</p>
(第三章,谢谢支持,第四章一点之前更新。)</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