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长征一号火箭的研制,举步维艰。
北京南苑,七机部火箭研究院偌大的总装厂房里,一片狼藉,混乱不堪,到处是标语、大字报。玻璃碎了,许多精密仪器、设备趴了窝,上面蒙上了一层灰。大字报有批“科研十四条”的,说“十四条是修正主义路线”,有批聂荣臻、任新民、梁守槃、屠守锷、黄纬禄、孙家栋的。还有赞美聂荣臻等人的。一看便知,两派矛盾尖锐,严重对立。两派一个名叫“915”,一个名叫“916”。
工厂停工,工人跑去闹革命,任新民一个人孤零零站在厂房中央,望着面前的一片狼藉,内心十分焦虑。外面,不断有高喊口号的声音,还有高音喇叭刺耳的声音。
915和916这两派群众组织,整天你整我我整你,搞乱了秩序。任新民一直没搞清,这两派有什么区别?他们不是都口口声声拥护毛主席吗?他问别人,人家告诉他,拥护毛主席不假,但915是保守派,916是革命派,915成员多是政工干部,916成员多是技术干部。任新民亲眼所见,这两派你争我夺,斗争激烈,可以说不共戴天。军管会的人,他们都敢打,真是无法无天了。
任新民因为是有影响的大专家,所以是两派争夺的重点对象,都想把他拉过去。有人问他,你打算加入哪一派?任新民说,我哪一派都不入,我就想集中精力搞长征一号。它搞不成,卫星就别想上天!我是长征一号的总师,做梦都想让它早一点成功。
结果,由于他哪一派都不入,“冥顽不化”,两派都为难他。有人在他家门前刷上大字:“打倒大叛徒任新民!”还有人叫嚷,让他老实交待在美国的历史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搞攻关,他这个技术负责人真是太难做了。不是难在技术本身,而是各个单位都有不讲理的造反派,造反派还分成两派或三派,观点都针锋相对,水火不容,你赞成他就反对,你反对他又拥护,搞得昏天黑地一团糟,遇到任何技术问题,都吵起来没个完。
困难关头,任新民相信,广大科技人员和工人群众还是通情达理的,热爱航天事业的人还是大多数,只是需要他多跑些路,多费些口舌,多一点耐心,多受些委屈。那阵子,他伴着“造反有理”的歌声,伴着武斗的枪声,坐公交车穿梭于南苑、永定路研究室或者是云岗发动机试车台之间,常常是利用坐公交车的工夫,打个盹儿。
长征一号火箭的研制,就是在这种艰难情况下推进的。
科学家日子不好过,元帅的日子也不好过。
在国防科委大楼门前的墙上,常常能看到批判、火烧聂荣臻的大字报。八届十二中全会为“二月逆流”事件定了调子,“二月逆流”成员全都成了反党分子。至此,聂荣臻成为国防工业、国防科研系统的主要批判对象。
1967年7月15日,军委常委会上,聂荣臻提议把军事接管的国防科研机构,组成18个研究院,以便排除干扰,开展国防科研工作。他的愿望是,既要保护好这些单位不受冲击,同时还不中断国防科研工作。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9月20日,这个提议经国务院会议讨论后,正式形成了《聂荣臻同志关于国防科研体制调整改组方案的报告》,上报毛泽东、林彪、周恩来、中央常委、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10月25日,毛泽东在这个报告上批示:“荣臻同志:此件压了很久,今天看过,很好,照办。”并决定以中共中央文件的形式发出,要求各单位遵照执行。
拿到这个批示,聂荣臻心里踏实了一些。但是没几天,国防科委造反派贴出大字报,说聂荣臻为了垒聂氏山头,所以想出了组建18个研究院的主意。谁都明白,很多地方,局面已经失控,靠一份中央文件,想解决所有问题,不可能。
聂荣臻预感到自己快要靠边站了。有一天,他把钱学森叫来,说:“学森,我现在最放不下心的,还是卫星。科学院乱得厉害,卫星研制工作,得想办法另起炉灶。我想找机会,建议军委下命令成立空间技术研究院,把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任务,交由国防科委来抓。”
钱学森说:“您的意思,把卫星任务从科学院拿过来?”
聂荣臻点点头:“到时候,我想推荐你兼任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今天叫你来,就是先给你打个招呼。”
钱学森说:“聂总,院长这个担子,可是不轻呀!”
聂荣臻说:“正因为不轻,才让你来担。”
钱学森一时犹豫。
聂荣臻问:“有什么困难吗?”
钱学森说:“聂总,我一定担起来,请您放心。”
聂荣臻欣慰地笑了笑:“除了卫星本体,火箭的研制,也不能放松。学森,你是著名科学家,又受到毛主席、周总理保护,七机部那边,两派都不敢动你,这个特殊的时候,你要发挥你的特殊作用。”
钱学森郑重地点点头。
聂荣臻告诉钱学森,“二月逆流”的事,越闹越大了,他们几个老家伙,中央定了性,为“二月逆流”反党成员。钱学森吃惊地说:“什么?您反党?”
聂荣臻苦笑,无语。钱学森急了:“聂总,国防科研离不开您,您不能交这个班!”
聂荣臻摇摇头,说自己是共产党员,中央的决定,得服从。又说,自己革命一辈子,从来不是为自己。只要国家强大,人民过上太平日子,个人的荣辱,不算什么。当年打仗的时候,他是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现在,仍然是。他动情地说:“学森,我抓科技13年了,我们认识也有13年了,感谢你这些年来对中国航天,对我本人的支持、帮助,谢谢你了!”
聂荣臻眼窝里蓄满了泪,他颤抖着举起手,冲钱学森敬了一个军礼。钱学森泪水滚落下来,急忙举起手来还礼:“聂帅,我想说,在您手下工作的时间,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经历。您永远是我们科技工作者的聂老总。”
两人紧紧地含泪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