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大秦:蛙崽为我带回封神榜

第一零二章 韩信要修仙,朕要开科举,兴教育!

  第一零二章 韩信要修仙,朕要开科举,兴教育!

  淮阴韩信?

  赢无羡打量走出来的布衣青年,他穿着寒酸,却气宇轩昂,透着一种自信。

  “将万兵?”

  “还真敢说啊!”

  “他是谁?”

  “兵家的哪位高徒吗?”

  听到韩信那自信满满的喊声。

  周围士子,低声议论,或好奇,或轻蔑,或不屑。

  这些声音,并未影响到韩信,他昂着头,像孤傲的狼王一般,卓尔不群。

  韩信在淮阴,是出了名的浪荡子,曾受胯下之辱。

  但这个人,内心中有大志向。

  他自学兵书,常以孙武、白起自比。

  只是,他因为贫穷,没有人脉,无法被推选为官吏。

  赢无羡祭天封神后。

  韩信听说赢无羡要开稷下。

  他觉得,自己不能再蹉跎下去,遂揭了招贤令,来到咸阳,想要碰碰运气。

  韩信知道。

  像自己这样的人,只有抓住机会,毛遂自荐,才能在众多士子中,脱颖而出。

  赢无羡审视他,道:“你说你能将万兵?”

  韩信大声道:“是!”

  “如何证明?”赢无羡道。

  韩信道:“陛下予我百人,十天内,我能带他们击败两百人!”

  赢无羡笑了笑,道:“给你万人呢?”

  韩信道:“能敌十万!”

  “呵!”

  周围一片哗然。

  “真能说大话!”

  “万人敌十万?反正吹牛不交税!”

  “若真能做到,岂非当世第一名将,可比大将军蒙恬了吧?”

  战国时代,战火连绵。

  别说士人贵族,就是街头百姓,都能把某某战事,给你分析个二三四五六。

  单人作战,以一敌二,以一敌百,都有可能。

  但将兵人数过万,可以归为兵团作战,指挥起来,可不是嘴上说几句就可以的。

  赢无羡哈哈一笑,道:“好,壮士有志气943,但朕现在不可能给你一万人!”

  他目光转向众士子,道:“秦人有言,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比起于州部,英雄不问出处!”

  “为更好的斟选人才,朕决定开科举,以科举取士,天下之人,士农工商,不论出身,皆可参与!”

  “科举?”

  众人惊讶。

  “这是何物?”

  “科举者,分科目而举士人,等明日诸位就能见到朝廷诏书!”赢无羡道。

  关于科举制度。

  赢无羡从要重建稷下学宫开始,就在筹划了。

  朝堂诸公,经过数次廷议。

  结合天下形势,做了补充和部分修改。

  如今,终于新鲜出炉。

  “韩信,这是陛下赐你的衣物、金饼!”

  董翳把东西,转交给韩信。

  韩信并未激动,平静道:“多谢陛下!”

  董翳见此,觉得这人倒是不俗,一般人见到皇帝赏赐,只怕要感激涕零了。

  他笑道:“陛下说了,等着你韩信将兵的那天,韩兄弟,陛下对你,可是很期待啊!”

  韩信收了赏赐,询问道:“董大哥,你知道这科举,具体是怎么个考法?”

  “这个,是朝堂诸公之议,我也不知道,等明天诏令下来,你就知道了!”董翳道。

  董翳从韩信那儿离开。

  又去了看押萧何、樊哙他们的地方。

  “萧何,现在怎么办啊?”

  “安南,我打听了,是新置的郡,是百越还要往南的地方啊!”

  “要我说,半路逃了吧!”

  沛县众人颇为不安。

  “跑什么,陛下可是神仙,随便就能找到我们了!”

  “而且,我们跑了,家人怎(agdf)么办?”

  “唉,我当时就不该锤他那两拳,现在害得大家跟我一起,去那鸟不拉屎之地!”

  嘎吱!

  门打开。

  董翳走进来,对萧何他们道:“诸位,勿用惊慌,我带了陛下的口谕!”

  萧何等人看见他,连忙起身。

  董翳道:“陛下口谕:萧何、樊哙、曹参,你们这些人,不要想着跑,朕让你们去安南,是给朕开疆拓土的,在安南好好干,干好了,朕会重重有赏!”

  萧何、曹参等人,面面相觑。

  “这,真是陛下口谕?”萧何小心翼翼的道。

  怎么跟大白话一样?

  董翳肃然道:“我岂敢假传圣谕?诸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啊!”

  然后,董翳又去对叔孙通等儒生道:“陛下口谕:圣人当有教化之功,让你们去百越、安南,是为了教化蛮夷之民,说秦语,学秦文,莫要辜负朕的期望!”

  众儒生面面相觑。

  唯有叔孙通拱手道:“谨遵圣谕!”

  他已经收到孔门被灭的消息。

  三田灭孔门,烧孔庙?

  怎么可能!

  他现在是巴不得离开咸阳,远离这个是非之地。

  去安南就去安南。

  像他们这样识字的,有文化的人,去到那种地方,可是宝贝疙瘩。

  翌日!

  韩信换上御赐的衣衫,打扮精神了,怀揣金饼,走出房门。

  “看,是那个说能将十万兵的!”

  “啧啧,真厚脸皮啊!”

  “读了几本野书,就以为自己能带兵打仗了?以为自己是孙武再世啊!”

  沿途,一些讥讽声刺耳。

  但韩信不以为意。

  他连胯下之辱都能忍受。

  淮阴长舌妇们,说的比这儿难听十倍、百倍。

  他何时在意过?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鲲鹏何曾低头看过蜩与学鸠?

  “诏书来了,诏书来了!”

  前面,有士子喊着。

  只见传诏的官员,将朝堂下发的告示,粘贴在了贤人馆的外面,还有咸阳四门。

  “又有诏书了,上面说什么?”

  “上面说,陛下要以关中为试点,开科举!”

  “科举?什么意思啊?”

  “好像,和吏员考试一样吧!”

  “怎么个考法?”

  “我看看,哦,第一次科举,将于仙道元年五日,长安稷下学宫开考,关中自觉有才之人,皆可应试,由官府提供食宿、路费!”

  “第一次科举,分文、武二科!”

  “文科者,设经术、策论、数术、科学四科,每科满分一百,排名取综合分,单科特优者另取!”

  “经术、策论、数术,倒是知道,这科学是何物?”

  “科学者,常识之理也!”

  “什么意思?”

  “你问我,我哪儿知道,上面这么说的!”

  “武科呢?”

  “武科者,设骑射、武艺、将兵、地理四科,每科满分一百,排名取综合分,单科特优者另取!”

  “这地理,又是何物?”

  “应该是地形之类的吧,为将者,若不能看地形地势,怎么打仗?”

  贤人馆外。

  韩信直接看武科的内容,微微沉吟。

  论骑射、武艺,他没啥自信。

  但将兵……

  还好,有个单科特优者另取,不然他得考虑打道回府了。

  “后面还说什么?”

  “为了方便科举取士,陛下将先在关中各地,取缔庠序,开设乡学、县学、大学!”

  “乡学由县府直辖,为期六年,各乡邑五岁以上蒙童,皆需入学!”

  “乡学由官府指派老师,教官府之文,另外,乡学将免学费,供给午餐!”

  咸阳百姓惊了。

  “这,岂不是天下人,皆可读书了?”

  “圣人教化天下,陛下才是真正的圣人,开圣人之治啊!”

  “天下人,人人有书可读,陛下之胸襟,何人能比?”

  韩信暗暗吃惊,心道:“始皇连年打仗,这新皇哪儿来的钱粮,供给乡学?”

  他抬头看了眼天空,金色的云海,洒落金光,玄鸟图腾的身影若隐若现。

  “这是神仙的手段吗?”

  韩信暗暗握拳。

  等他考上科举,也想修仙了!

  “县学呢?”

  “县学由各县府所设,为期四年,入县学者,需考入学试,从乡学、游士中择优录取!”

  “读县学者,需缴纳一定学费,若成绩优秀,可申请国家培养金,学有所成,当为国效力!”

  “大学呢?”

  “大学者,由郡所设,为期四年。暂只设稷下学宫,为大秦第一大学宫!”

  “入读大学者,需考入学试,从县学、游士中,择优录取,被录取者,即为大学士。”

  “大学士者,爵同大夫!”

  “什么?”

  贤人馆的人惊了。

  大夫,可是普通人杀敌能升的最高爵位了。

  现在,考入大学就可以?

  “大学两年,即可参与科举考试,官府将优先录取,分配各地为官为吏为师!”

  “大学四年毕业,想研究学术、经术者,可申请留校,经批准后,授予研究生称号,爵同五大夫!”

  “研究学术、经术有成者,经评定有用、有功者,可为博士,爵同右庶长!”

  “若为一家之子,博闻强识,学术成一派者,由陛下亲授教授称号,可在稷下学宫,立书立言,开一家之学,爵同大上造!”

  震惊!

  贤人馆的士人。

  咸阳的百姓、官员。

  整个天下人,都震惊了!

  这样在文化层面。

  从上到下,彻底的改革,从春秋以来,还是头一回。

  以前各国的改革。

  主要涉及农、兵、吏治、商业等。

  从未有那个国君,会想到建立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

  哪怕是弄出稷下学宫的齐国,都只是把人才引进来,而没有自己培养人才。

  眼下各地的教育,是什么样呢?

  是庠序之教!

  所谓庠序,基本是由本地世族、贵族出资的私塾、家教,教育资源被他们把持着。

  贫寒之家,根本不可能读书。

  而这些人,读的是一家之言,没有忠君爱国,凡事家族利益为先。

  但现在,赢无羡要从娃娃抓起。

  先取缔各地庠序之学,整顿私塾、家教。

  再兴公学,读统一的教材、文字。

  始皇实现外在的大一统。

  赢无羡要更进一步,从文化、思想上,做到大一统!.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