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战争味道
从许怀宁这里学会呢滴灌技术的人,回去纷纷给自己院里的空地种上一些东西。
而且因为用的水是使用后的水,完全不会浪费,大家也不会觉得心疼。
盖好了大棚,种好了蔬菜,许怀宁没有事情做了,就跑去看了看自己前几天做的啤酒。
已经隐隐约约有了一点啤酒味了,许怀宁骄傲的闻了闻空气中弥漫着的味道,又重新把盖子给盖上了,还要继续发酵一段时间才能吃呢。
“夫人,那个一百个炉灶已经做好了,你要不要过去看看。”
“做好啦?这么快!”前段时间小时研究出简易炉灶之后,许怀宁就请了几个工人,让他们低调的做出一百个。
为了防止被有心人知道,她找的都是退伍下来的人,绝对不可能背叛这个国家的人。
不得不说,军人的动手能力就是强,这么几天就把一百个给做好了。
来到后面的屋子里,果然看到一排整整齐齐的炉灶摆放在那里。
一个退伍军人忧心忡忡的开口:“夫人……是不是要开战了?”不然为什么会做这么多适合行军打仗的东西,他们心里的想法是,只要有需要,即使他们已经退伍了,还是随时可以提着武器上战场的。
“这个我也不知道,但是为了以防万一嘛,你们也不要担心,有那么多军人呢。”还有李诚旻那一支特殊的军队,他们一个人就可以抵挡一百人了。
那群人想着也是,许怀宁一个妇道人家,即使是李大人的妻子,未必就会知道这些国家大事,于是他们也没有多问什么。
但是,许怀宁其实是知道的。因为昨天晚上,就有人过来找了李诚裕了,半夜三更的肯定不是什么小事,而且李诚裕回来后的表情非常严肃那就说明一定出事了。
“简直就是混账!”营帐里面,李诚裕看着手下呈上来的报告,忍无可忍,用力的拍了一下桌子。
朱如源此时也是气的浑身发抖,李诚旻就更是怒气冲冲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昨晚汣国的人昨晚偷袭了他们,不远处的几个村子都遭殃了。
而且据那边的探子来报,氿国的很多东西都是风家卖给他们的,就连他们的军粮大部分都是风家卖出去的。
这简直就是在卖国。
“风家现在势头正旺,而且宫里还有一个得宠的妃子,如果今天再让他们放进一个人到宫里,恐怕京城都要改姓风了。”
“现在我们在这里,管不到京城的事情,不过选秀我们的确不能袖手旁观,风家不能再让人进宫为妃。”
一个枕边风吹着就已经很恐怖了,如果再来一个,恐怕风家就真的势不可挡了。
“现在重要的不是京城选秀的事情的,羌族和氿国很显然都是有备而来,我怀疑他们可能都联合起来了,我们现在可谓是腹背受敌。”
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开战,把那些过来挑衅的人通通打回去,给他们一个教训。
“这样,景天,你负责氿国。朱将军,羌族的那些蛮子就交给你了,要开战可以,我一定会在后方全力配合你们。诚裕无能,不能在战场上跟大家一起拼命。”
说完他行了个礼,朱如源立刻扶起了他,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拼命这种事情不用那么多事情,我们还需要你留在这里给我们当后盾呢。”
说完,他深深的望了一眼一旁的裴景天,目光停留在他那张脸上,幽幽开口:“这京城……恐怕是要变天了。”
“恐怕不仅是京城,整个郦国……都要变天了。”
现在风家竟然如此明目张胆了,那就证明他们肯定有了狼子野心。有些东西经不起试探,有了开始,想要结束就难了。
一旁站着的李诚旻一脸懵逼,他看看自己的大哥,又看看自己的头儿,完全听不明白他们在讲什么,此时正求知欲十足的望着朱如源:“头儿,你们都在讲什么啊,什么变天啊?”
“……”
朱如源叹了一口气,重重的锤了一下李诚旻的胸口,笑着对李诚裕开口:“你这弟弟是一点都不像你啊,不过,我更喜欢他。”
“我也挺喜欢我弟弟的。”
莫名其妙的被表白了的李诚旻:“……”他怎么觉得这些话没有表面听起来的那么简单呢。
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李诚旻望向了还留在原地的裴景天,刚想过去问问,裴景天就动了:“你不用知道那么多,有时候,知道的少,未免不是一种幸福。”
转身离开的时候,李诚旻听到他的声音随着风飘来:“我真的很羡慕你。”羡慕你有这样一个好哥哥,有那么多朋友,有真心为自己的家人。
可他,已经什么都没有了。
气氛越来越紧张,许怀宁已经能够感觉得到了,最近镇子上出来逛街的人越来越少了。
而且从来远处村子里搬过来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许怀宁知道,这是真的要打仗了。
打仗啊,那就意味着流血,意味着死人。不知道死的是谁的儿子,谁的丈夫,谁的兄弟。总之,都是令人伤心的。
“为什么一定要打仗呢?”
“为了战争后的更好的和平。”听到她的呢喃,李诚裕从他的身后走了过来。经过这段时间的操劳,李诚裕很明显瘦了许多。
许怀宁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是又没有办法。
“小宁,从明天开始,你就不要随便出门了,外面会很危险,知道吗?”
“那你呢?”
“我没事的,我又不上战场。”他目光深邃,朝着京城的方向望着:“我已经给那边写了信了,必须得把军队过来才能开战,所以这段时间我们要憋屈一点。”
事出突然,谁知道氿国突然也向他们开火,现在他们不能正面迎战,只能等待。
另一边,风离相的人过来告诉他:“少爷,从北部那边来了一封八百里加急,应该是李诚裕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