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为苍生计,何以叹书迟
太学大门打开。
四面排开了带刀的侍卫,气势森然地站着,充满了压迫感。
扬州太学的副馆长周不疑,带着陈清扬等人,走了出来,面对无数的考生,他高声开口,道:
乡试规程,早已布告四方,想来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如果胆敢在这考场之上,作奸犯科及舞弊者,本朝刑律重罚不贷,望诸君知悉!
请依序而进!
顿时,诸多考生,都排队缓缓朝着太学而去。
周兄,今年的考生,可真多啊
看着无数的考生,一头白发的陈清扬叹息了一声,他想起了自己的两个学生。
卢从清,罗成斌!
这两人,本都是他的得意弟子,却在东林郡的馆试之中,彻底栽了,现在都还在大牢中关着呢。
想到这里,他的目光就忍不住在人群中寻找,寻找那个毁掉了他两个弟子的考生!
终于,他的目光找到了那个青年。
李凡。
李凡正带着陈有廷等人排队入内。
陈兄,要有心胸。
周不疑却像是看透了陈清扬,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太学,只忠于天子,忠于朝廷,咱们读圣贤书,不可常怀怨愤。
陈清扬终究只是一叹,道:周兄说的是,陈某又怎敢有怨愤?此子才华,堪称百年难得一遇啊!
周不疑颇为欣慰,自己的这个老朋友,好歹还没有被仇恨蒙蔽了眼睛。
走吧,这一次来扬州的阅卷主考官也不知是谁,还得明日才下榻太学,咱们可得去准备准备迎接。
说着,带着陈清扬转身而去。
到了乡试这一级,阅卷考官,就已经不在是扬州的本土人,而是朝中指派,而且,过程都十分保密,只有考完次日,主考官才会到每一州的太学中阅卷。
在此之前,则是朝廷太学中的监考官前来,与各州太学一起监督纪律,避免有人舞弊。
诸多考生,都按照自己的序号,找到了考间,李图也和陈有廷等人一一分别。
他进入了自己的考间之中,考间中十分简洁,桌上摆着笔墨纸砚,旁边有着一台小小的沙漏,那是用来帮助考生计时的。
此外,还有一个用火漆密封的信封。
在考间外,隔不远,就有一个带刀的侍卫站着。
可以说十分森严!
铛铛!
又是两声敲梆子的声音,传遍了考场。
李凡这才动手,拆开了信封。
他扫了一遍,看到题眼,随即是一笑。
以当世之弊,试言变法之要。
变法!
不愧是乡试,题眼已经很大了。
不再是馆试那种论述学习之类,而是要求考生能纵观全盘,知晓民生,并且有自己的主见。
但李凡却只是一声冷笑罢了。
文章题眼,虽然要求是陈当世之弊病,言变法之要,但出题人的用意,却绝是真正的想要某一个士子,提出惊天的计策。
出题人想要考察的,是士子是否明晰朝中最新的政见。
关于考试做官这件事,你怎么想不重要,怎么出题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写下来的答案,是否符合最新的精神、切合最近的方向。
简而言之,你想入朝做官,那我便借科举,看看你思想是否与朝廷保持一致。
所以啊,这题目,哪个愣头青真的狂书当世弊病,那是找死。
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天子当今推行政事的方向。
什么呢?
吏治!
天子想要改善吏治久已。
但大羲国建国四百年,早已到了王朝周期律了,若非有外敌虎视眈眈,早就分崩离析了。
正所谓,胡人随时会入侵的矛盾,掩盖了大羲国国内的巨大矛盾。
有了泰安之耻这等刻骨铭心的仇恨在,大羲国同仇敌忾,反而让大羲国吊了一口气。
否则,以当世那些狗屁官员骄奢淫逸,往死了压榨底层百姓的作风,早就是四处狼烟,九州造反了。
李凡思索了很久很久,在他的面前,有两个选择。
其一,是写一篇歌功颂德的文章,只消将建业大帝这些年来的吏治推行之下的改变大大称赞一番,再根据建业大帝近年来说过的圣言,展开写几条策略,便是一篇好文章了。
而且,他有系统在身,这篇文章,必然可以写的辞藻华丽,放眼整个扬州,也当无第二人能出其右者。
这也是当世科举的通病。
大部分人,在思想上、眼光上,根本就没有真正治国理政的能力。
但是,八股文写得好啊!
只要文采斐然,辞藻华丽,在比喻、引用等手法上花样翻新,总能拿到一个不错的名次。
其二是,从心而发,从实际而言。
但这样无异于在赌。
如果主考官是一个庸官,对真正戳到朝政痛处的文章,恐怕会如畏虎狼,直接扔开,连举人都中不了。
这个世界上,一万个官员中,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个,都是贪生怕死,不求有功,只求无过,早就已经是一种常态。
沉吟许久,李凡还是微微叹息了一声,他开始执笔。
朝廷每一令下,其意虽善,在位者犹不能推行,使膏泽加于民,而吏辄缘之为奸,以扰百姓。故曰:在位之人才不足,而草野闾巷之间亦未见其多也。夫人才不足,则天子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以合先王之意,大臣虽有能当陛下之意而欲领此者
洋洋洒洒,这一次,他不断书写,丝毫不曾停歇。
沙漏中的细沙不断落下,周围的考间中,已经有不少人离开。
最先离开考场的,是羲京来的十大才子。
他们率先走出考场,引发了在考场外等待着看热闹的观众们震惊不已。
天,羲京来的十大才子,居然就写完了?
太可怕了,沙漏中的细沙,才流了一半,这堪称扬州科举史上最快的速度吧?
不愧是羲京来的人,看他们神色淡定悠然,恐怕是成竹在胸,这样的才力太可怕了。
无数人议论着。
而戴律茂、董革栾、神经病、梅乾图等人,更都是得意无比,趾高气昂地走了出来,到了马车边。
如何?
周文渊在马车上等待着,脸上带着一抹微笑。
题眼与公子所料不差,所以我等,都是直接书写,想来这扬州解元,绝不出我十人之外了!
戴律茂得意地一笑。
其他人也是无比惬意,甚至还带着一抹不屑,觉得太简单了。
这次的题眼,正是春明宫那边传出的三个题眼之一!
完美命中!
周文渊也是笑了,这十人都是才学不凡之辈,又提前得了题眼,这次科举的结果,还能飞出他的掌心吗?
不多时,王家的王天腾也出现了。
比十大才子慢了一些,但堪称扬州本土才子中最快的一个!
王天腾不愧是王家的麒麟儿!
哎,他比羲京那十个人慢一点,不晓得能不能为咱们扬州争口气啊。
他如果都不可以,其他的人就更不用考虑了。
周围的人都是议论纷纷。
王天腾走出考场,也是气定神闲。
——此次科举,在试前,王家特意派人去了一趟羲京。
从那边带回来了一些消息,是礼部尚书王之臂让人传回来的。
那些消息,是关于此次扬州乡试的命题大方向。
并没有准确给出题眼,但是已经足够了。
这些天,王天腾用心揣摩,胸有成竹,待进入考间,再结合具体题眼将腹稿加以修改,一篇文章便已完成。
王家这小子,倒是有些意思。
周文渊扫了王天腾一眼,冷笑了一声,倒也没有说什么。
王之臂乃是礼部尚书,在朝中也是显要大元,如今还没有明确站队,似乎是紧跟建业大帝,所以,他也不便对王天腾表露什么态度。
紧接着,很多扬州知名的才子,都走了出来。
朱家的才子出来了!
秦家的秦从云也走出,看他的神色,应该是还不错?
吴家吴城完成了,他的脸色怎么不太好看?难道题眼很难?
一时间,周围议论纷纷。
有人欢喜有人愁,出了最先的羲京十大才子及王天腾神色淡定,犹如闲庭信步之外,后面出现的,几乎都是神色明显非常。
有的欣喜非常,仿佛是已然中举,高声谈论,好不兴奋
有的则是黯然神伤,不与昔日好友说上一句半句,就已经转身离去,想来是没有答好
李凡的八大门生也有人出来了!
这个时候,有人开口。
众人纷纷回头看去,却见陈有廷已经走了出来。
他神色倒也颇为淡然。
哎不对,李凡的门生都已经出来了,他怎么还没有写完?
真是可笑啊,和自己的门生一起参加乡试也就算了,居然还能比自己的门生慢?丢人丢到家了!
就是,我看,这李凡根本就是个废物啊,亏得在文星会上,还将岑云奥都击败了。
周围的人瞬间纷纷开口。
而陈有廷闻言,也是一阵愕然,李凡还没有出来?
这怎么可能
须知道,自己之所以能出来得颇快,就是因为,得到了李凡给出的无数精妙文章作为参考。
但李凡为何自己,还没有出来?
以老师的才力,应该信手拈来才是啊他喃喃着。
本来,如果不是思考深入,他不会这么慢,只是在此前,李凡曾嘱咐他们,既然为士子,须得多为天下苍生考虑,少说一些溜须拍马的话,少写一些狗屎都不如的败絮文章,所以,他才耗时许久。
紧接着,顾仁等人也纷纷走出了,他们的神色都是颇为淡定,没有那种大喜大悲之色。
但听说了李凡还没有出来之后,他们也是懵了,觉得意外非常。
老师不会是出了什么意外吧?
八大才子之一的张士怀开口,脸上带着一抹担忧。
陈哥,以老师的才力,应该轻松应付才是啊顾仁也是一脸疑惑地看着陈有廷。
陈有廷眉头微皱,但还是摇摇头,道:静观其变,老师应该不会出什么事的。
紧接着,出考场的人越来越多!
但是,李凡的身影始终没有出现!
哈哈,这李凡该不会是憋不出一篇文章吧?
这可就要结束了。
人都快走光了,他还不出来?
围观的人无比之多,此刻,几乎都在关注李凡!
嘲讽声、奚落声此起彼伏!
陈有廷等人,也是紧张了起来!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