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汉,正式出场了。
张老汉告诉四个主角,他们身处的山谷名叫蓝月山谷,是进出香格里拉的唯一通道,而映入他们眼帘的那座雪山,叫卡拉卡尔。
当故事写到这里之时,太阳出来了,云雾也散开了。
四个主角在夕阳西下的黄昏中赫然发现,映入他们眼帘的那座雪山,犹如一座巨大无比的金字塔,正在夕阳的照耀下发出万丈光芒。
然后,故事就讲述四个主角历经了好一番的艰难,当他们穿过了一片云雾缭绕的林海以后,终于进入了一处人间秘境。
那里,就是香格里拉。
故事,从这里开始就进入了高潮。
在香格里拉的绝对中心区域,有一座喇嘛寺。
这座喇嘛寺,不仅承担着管理香格里拉的重任,而且还是香格里拉秘境里最核心、最隐秘的那种存在。
香格里拉,居住着众多的民族和族群,他们信仰不尽相同,比如儒家、道家、佛家、上帝,以及上帝的儿子等等。
但凡地球上有的教派,香格里拉都有。
但是,这些信仰不同的族群却这里极为融洽的相处着。
在香格里拉,在所有领域之间,在各教派之间,在各民族之间,在人与人之间,在人与自然之间,全都恪守着适度的美德。
在香格里拉,所有人都很清楚:做任何事情都分为过度、过与不及、适度这三种状态。过度和不及,是罪恶的根源,只有适度才是完美的。
在香格里拉,人们正是因为懂得适度,所以教派之间,人与人之间才能彼此友爱,幸福
安康。
这,就是整个香格里拉得以保持祥和安宁的原因。
四个主角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和观察,就得出了结论:香格里拉,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多种气候、多种地理适度兼容和并存的地方。
当然了,这四个主角也发现香格里拉很神秘,很神奇。
其中最神奇、最不可思议的一点就是:他们遇见的很多青春靓丽的年轻男女们,其实全都超过了一百岁。
四个主角又得出了结论:香格里拉里的居民非常长寿,但长寿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不能离开。
因为一旦有人离开了香格里拉,他们就会失去曾经拥有过的年轻。
然后,继张老汉以后,小说的另外一位重量级人物就出场了。
一位喇嘛。
一位长期修炼藏传佛教密宗瑜伽的喇嘛,一位领袖。
一位主持打理香格里拉超过了100多年时间的高龄喇嘛领袖。他,自称自己才刚刚过完250岁生日。
在小说里,这位高龄的喇嘛领袖、张老汉和四个主角之一的康维,曾多次深入的探讨过关于宗教、关于哲学的有关问题。
康维,被作者塑造为一个很有灵性的年轻人,他和250多岁的高龄喇嘛建立起了某种心灵感应。
当两人之间的心灵感应升华到一定高度以后,高龄喇嘛坦言:他有意选择康威作为香格里拉的继承人。
直到这时康维才明白:飞机为什么会被劫持?飞机为什么会被迫降?他为什么会出现在香格里拉?
故事从这里开始,就进入了真正的高潮部分。
四个主角都认为:香格里拉是他们一生中所见过的最幸福最和谐的完美世界。
主角之一的康维,迷恋着香格里拉的优美与恬静。
主角之二的巴纳德,迷恋香格里拉那数不清的金矿,以及不断被开采出来的黄金。
主角之三的传教士布琳克罗小姐,迷恋香格里拉无比和谐的宗教氛围,她准备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所信仰的宗教和教义的传播中去。
也就说,四个主角中有三个人都不愿意离开,都愿意从此以后留在香格里拉。
但是,主角之四的马里森却一心一意想离开。因为他的婚期在即,他的未婚妻还在欧洲等着他赶回去完婚。
然而马里森却也清楚,想要离开又谈何容易?
首先,他要怎么离开?
其次,离开之路极其艰难,而且路途异常遥远。仅凭他一己之力,他并没有离开这里的成功把握。
于是马里森就瞄准了一个大好时机:250岁的高龄喇嘛领,突然辞世了。
当一群马帮前来给香格里拉送货时,马里森就胁迫康维一起作伴,就带着康维一起偷偷离开了香格里拉。
已被意选为继承人的康维,就在心不甘、情不愿的情况下被马里森胁迫着,一起翻山越岭,一头扎进了前方那命运叵测的未知里。
遗憾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
马里森在半路上突然身染重疾,尚未离开藏区就客死在了异国他乡。而康维,也失去了所有记忆。
在故事的结尾,康维被送上了一艘回欧洲的海船。
在孤独的归途中,一曲肖邦的钢琴演奏曲在空灵的夜空中穿透了康维的大脑神经,让他瞬间恢复了所有记忆。
作者用一种旁白的叙事手法告诉读者:在摇曳在大海上,在空灵般的钢琴旋律中,在康维的脸上流露出了一种悲哀。
那并非康维个人的悲哀,而是一种来自久远的过去,来自遥远的宇宙时空,来自一个族群的悲哀。
当晚,康维独自一人悄然离去。
从此,无人知其所踪。
故事,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