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得问过张强
李主任奇怪了:“老杨,你这是干嘛?”
“嘿嘿……”
杨厂长嘿嘿笑道:“领导,给你看看我刚刚得到的宝贝。”
李主任正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呢!办公室里突然白光一闪,一束灯光照着整个办公室亮堂堂的。
李主任见多识广,头灯他也是见过的,可是那些头灯的灯光都是昏黄的。
而杨厂长手上这个宝贝的灯光,却是白澈澈的。
李主任惊得站了起来,离开了办公桌。
“咝……老杨,快给我看看。”
杨厂长连忙把头灯递给了他。
李主任接过头灯,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个,也太亮了。
嗯,这不是重点。
李主任很快就发现了重点。
“咦,这玩意怎么没有电池?他不需要电池带动的吗?”
杨厂长连忙打开了电灯。对李主任介绍道:“领导,我说了你也许也不敢相信,电池就在这里,就这块小玩意就是电池,能提供能量整整8小时。”
“什么?这是电池?塑料做的?”李主任不敢相信的问道。
杨厂长摇摇头说道:“不是,电池被塑料包在里面了。”
李主任无语了,拿着头灯翻来覆去的检查。
最后摇摇头说道:“不可能,不可能有这样的电池。这么小,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能量?”
“领导,我就知道你不信,幸好我做足了准备。”
杨厂长说着,就在公文包里拿出了资料。找到了其中一张,交给了李主任。
李主任拿过来就看了起来。
“咝……”
看着看着,李主任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这怎么可能?这真的是电池?这么小,这么轻?”
杨厂长点点头,看着他。说道:“领导,你说,这个能不能搞?”
“这不是能不能搞的问题,主要是,这真的可能吗?”李主任还是有点不敢相信。
杨厂长倒是挺乐观道:“走,咱们找技术人员鉴定去。”
李主任终于反应了过来:“对对对,找技术人员鉴定。走,立刻就走。”
是的,什么事情都不如这事情重要。这玩意要是弄出来了,对国家的贡献太大了。
要知道,可充电锂金属电池在1996年才诞生,其安全性、比容量、自放电率和性能价格比均优于锂离子电池,更是秒杀其他类的电池。
而且由于其自身的高技术要求限制,就算是到了下个世纪20年代,也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公司能生产这种锂金属电池。
毫不夸张的说,这是先进了半个世纪的技术。如果能弄出来,你说会怎么样?
李主任和杨厂长当然知道这个的重要性。于是两人马不停蹄的找到了检测部门。
当那些技术人员拿到这个头灯的时候,同样被雷得一愣一愣的。
等他们小心翼翼的把电池盖子拆开,把里面的那一小块电池拿出来的时候,一大帮技术人员都惊呆了。
“这这这,这是电池?”
看着这一小块电池,这些技术人员都有一种看科幻片的感觉。
他们都是这方面的技术人员,对于电池的概念还停留在一次性电池和铅酸电池的概念上。
一次性电池,电池里面的能量消耗完了,那就可以丢掉了。
铅酸电池倒是可以反复充电,可是,这玩意的体积太大了。
能充电的电池,他们就没见过这么小一块的。
不对,他们就没见过这么小一块的电池。
检测部门的张部长拉着李主任的手。
“老李呀,太感谢您了,给我们送来了这么好的东西。我决定了,尽我所能,一定尽快把这东西研究出来。”
李主任脸上的肌肉不停的抽搐着。
你研究个屁,你以为我是送给你的啊?
李主任直接甩掉了他的手,和杨厂长拿起他们的宝贝就走。
开什么玩笑?这么好的宝贝我拿来送给你,我又不是有病。
李主任回来之后,马不停蹄的立马打电话上报。
李主任的电话,立马得到了上面的重视。
很快,这方面的领导和人才都来了。就连生产电池的电池厂厂长也来了。
没办法,由于他们拿着电池去检测,那边的部长,通知了电池厂的林厂长。
会议召开,杨厂长懵逼了。
因为,领导们的意思是,要把这一项技术交给电池厂来研究。
领导们的理由也很充分。电池厂有底子,有相应的技术人才。
所以,把这项技术交给他们,能得到最快最好的发展。
杨厂长欲哭无泪,和李主任一起据理力争,终究还是胳膊拧不过大腿。
最后,杨厂长想起了张强。连忙说道:“领导,这项技术的发明人是我们轧钢厂的主任张强。
这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只要建厂就能够生产。不存在研究一说。
所以,我不同意把技术交到电子厂让他们研究,这是浪费资源的行为。”
电池厂林厂长说话了:“杨厂长,话不是这么说。技术留在你们轧钢厂,你们还要重新建厂。
要是交给我们,我们同样不需要研究,而且也不需要建厂,直接就能够生产。所以,这项技术还是教给我们电池厂的好。”
李主任和杨厂长都无语了。
这个怎么比?完全没有可比性啊!
两个人都着急了。
最后,杨厂长灵光一闪。说道:“领导,我不同意林厂长的说法。技术是属于我们轧钢厂主任张强的。所以我想,我们应该听听他的意见。
如果别人上交一份技术,你就直接拿走。那对于发明人,是不公平的。以后,谁还敢搞发明,上交技术?”
对于杨厂长这句话,领导们还是很认同的。
最后,会议暂停。领导们决定到轧钢厂去找张强,听听他的意见。
第2天,张强早早的就来上班了。
龙门吊厂已经生产出了好几个龙门吊,他们机修车间,就安装上了两个。
但是,订单太多了,相对的,张强的工作也很忙。
上午9点的时候,好几辆吉普车驶进了轧钢厂。这顿时引来了全厂的注意。
没办法,轧钢厂自建厂以来,都没有一次性来过这么多领导。
张副厂长满头大汗,在何雨水的带领下,匆匆的来到了车间,找到了张强。
能不能把技术留在轧钢厂,就得看张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