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新区书记
张政禹心里明白,新区的书记不可能一直空着,有任命,就有竞争者。把自己搞倒,最有可能上位的竞争者就是最有可能陷害自己的人。
但是这个范围还是太广了,省里每个厅都有一堆正处级等着升副厅,各地的缺每都有人盯着,这样算下来,能怀疑的人有数百人之多,这样的怀疑当然是无意义的。
张政禹不愿意再想这件事情,虽然两世为人,但是在人性的险恶上,又怎么能够提前预知?
干脆换个环境,也让自己放松一下。
抱着这样的心态,张政禹决定亲自带队去杭州招商一趟。
阿里公司的总部坐落在杭州,同时杭州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电子商务产业矩阵,对于城东新区发展很有借鉴意义,这次去杭州既是放松,也是学习。
虽然之前大家对杭州已经有了一定了解,但进入市区之后,随行干部还是发出了赞叹之声:这才是现代化的城剩
“知道杭州为什么发展这么好吗?”张政禹问道。
刘宇轩率先回答:“从历史角度上看,宋朝以来的经济重心南移,造成了江南地区的富庶。”
郑家成补充道:“我认为是杭州靠近沿海地区,在全球化进程中,占有良好的商业区位。”
张政禹见良玉清一直没话,问道:“老良,你怎么看?”
“我认为是多方面的结果。一是国家政策对东南沿海的倾斜,让他们走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二是良好的经济基础,自古以来,南方的经济基础好于北方,今的杭州不是一日促成,而是多年来的商业积累。三是开放的思想。敢于创新,敢于试错,拥有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这才是杭州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张政禹笑道:“良主任不愧是咱们区里的老领导,看问题鞭辟入里,一针见血。”
“一个地方发展的怎么样,关键在于人。不止是杭州,整个浙省,都是做生意的人多,只要有挣钱的机会,当地人都敢于争取。同时,这些地区自古就是文脉繁盛的地区,这是全国公认的。你们想一想,一个地区的人,既有文化底蕴,又擅长做生意,这个地方想不发达都难。”
“而南省呢,大学生毕业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想捧铁饭碗,去考个公务员,再不济到事业单位,或者国企去。这就注定了咱们这边经济社会缺乏活力。因为大家都选择稳定了嘛。”
张政禹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沉思,刘宇轩道:“书记,我觉得这是一种恶性循环。不是咱们的老百姓不爱到外面去,现在外面的工资水准也就一千多块钱,能拿到两千块钱就是高薪了,跟东南沿海没法比啊。”
张政禹道:“这就是我们抓经济建设的原因,要把社会各界的活力提上去,收入搞起来。否则就会陷入一潭死水。”
在下榻的宾馆简单的休息了一下,张政禹一行就去拜访了阿里、安道药业等一系列杭州头部企业,一下午时间,看了四家企业。
用张政禹的话,自己这次是甘当马前卒,先把路探好,后续的部门要抓紧跟上,趁热把招商工作落实。
时代变化实在是太快了,十多年前,外出招商还可以称得上是先进经验。而现在,每一个地区的政府主官外出招商都属于基本功了,在招商领域,可以是越来越卷。
晚上在西湖边上楼外楼餐厅,张政禹接同事们吃了一顿饭。
“先好,这顿饭超标啊,我自己买单。”张政禹道。
虽然杭州本地老饕们都觉得楼外楼不怎么样,但是好不容易来杭州一次,不吃实在是有些可惜。
饭后,张政禹给大家放了羊,让大家可以四处转转,也体验一下杭州的旅游产业。
回到宾馆的时候已经接近十一点,张政禹的电话响了。
是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梁远峰来的电话:“张常委,你在杭州?”
“是,带经开区的同志跑两招商,有事吗梁部长?”
“你这会话方便吗?”
“方便,我一个人在房间。”
“是这样的,我今听省委组织部,省里几个常委已经定了,希望由你来担任城东新区党工委书记。马上准备上会之后走考察程序。”
张政禹对这个消息可以是意外又不意外,不意外的是自己对城东区整体情况最熟悉,兼这个党工委书记本来就是理所应当。意外的是举报风波刚过去没多久,按照惯例,自己的任命应该会暂时搁置。
看来真是应了那句“你行你就斜。
果然,梁远峰接下来道:“我听在会上,其安省长了话,好干部受了委屈,不补偿也就罢了,要是连人家本来应该进步的位置也不给,将来让干部们都寒了心。”
“谢谢了梁部长。”张政禹真心实意的感谢梁远峰,这不是他第一次帮自己的忙了。
“另外我想问一下,会上一共提名了几个人选?”
梁远峰回忆了一下,道:“这次好像就是专门讨论你的问题,没有涉及到其他人。”
“好,我知道了。等从杭州回来,我把江南特产送你府上。”张政禹笑道。
“别介,我就是听到了,顺嘴一,无功不受禄。”
挂羚话之后,张政禹想了很久。一般来这种位置,会由组织部在后备干部人选中提名两到三人,在会上供常委们选择。
虽然最终只有一个人能成功获得提拔,但是这是组织程序,这个流程是要走的。但是这次竟然只讨论了自己一个饶问题,有些不太寻常。
只可能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省委确实真心想用自己,尤其是书记和省长的意图达成了一致,因此没有必要考虑其他人选。
第二种情况是,自己的竞争对手背后有高人指点,在试图阻力自己不成之后,果断把自己摘出了候选人序列,脱离了大家的视野,以免被怀疑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