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卧龙凤雏:……
东汉末年。
对于幕的此番发言,三国恐成最大受害者,且最大受害群体一定是刘备一群。
诸葛亮:……
庞统:……
众所周知,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庞统字士元,号凤雏。
而你巧不巧,他们还都是蜀汉的,一个是刘备三顾茅庐请来的丞相,一个是刘备帐下重要谋士。
此时此刻,两位受害者齐齐沉默,风轻云淡的外表下,正在思考,这号是不是不能要了。
知道幕是在反讽是一方面,能不能接受是另一方面。
他们是真的不想面对身边人因为幕的故意调侃,而带着调侃的目光和诡异的眼神。
也并不是很想让众人一联想到卧龙凤雏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他们,而是蠢货。
这一刻,明明还没有从幕那里听到他们的败家子,他们却已经开始心梗呢。
此时此刻,他们满脑子都是,救救我救救我救救我。
……
再次无意间伤害到了两位老祖宗并不脆弱的心灵,虞美人还在激流勇进。
[这里友情提示,千万不要对宋朝的那群统治者们抱有期待,想想我们现在讲的话题吧,“三易回河”,这怎么看也不像是会轻易结束的样子。
事实也正是这人,在死了人之后,宋廷并没有因此反思自己的错误,反而更加兴致勃勃。
是的,你们没有听错,这燃起了他们的斗志,他们觉得,他们一定要把这个“伟大”的计划进行到底。
所以,在宋仁宗去世没多久之后,宋神宗接过行黄河改造工程的接力棒,并立志做出一个大事业。
王安石啊,虽然我支持你变法,但黄河,就真的不是你能处理的了。
这不,再次翻车了,并让本就严重的黄河问题更加雪上加霜。]
出于对王安石敢于变法的好感,虞美人发誓自己话已经很尽量不阴阳怪气了。
[事情是这样的,宋神宗年间,有一个名叫李公义的人发明了铁龙爪。
这玩意简单就是用铁器制成爪形,以绳子系在船尾沉入水底,船开动之后,铁龙爪就搅动泥沙,这样来回几遍之后,河床被搅动,水位也就相应的上升,达到疏浚河床的目的。
这乍一看是个好办法对不对。
宦官黄怀信就觉得这办法不错,上报给了王安石。
王安石也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并做出了一个放大版,觉得这玩意完全可以用来解决黄河问题。
反正加宽自然河道不行,那就动用人工黑科技呗。
梦做挺好,但现实是,浚川杷,也就是铁龙爪造成后,有过治理黄河经验的人直接表示,这玩意根本不校
他们并不是没有解释的,他们明“如果水太深,则浮力很大,浚川杷就沉不到水底,即使勉强沉到了,力量极其微弱。
如果水太浅,一旦遇上石头,根本搅不动,而且浚川杷在水底下很容易翻转过来,所谓浚川杷,就是个儿戏。”
但王安石不信邪,他觉得这玩意完全可行,所以他在一大片反对的声音中,向宋神宗力挺这玩意。
然后宋神宗信了。
但他俩还是有一点理智在的,他们决定试验一番,如果确认可行,他们再投入使用。
这个操作乍一看是不是也是一点问题没樱
但问题是。众所周知,王安石看饶眼光,实在是一言难尽。
于是,这个实验的人,也就是范子渊,他在明知浚川杷收效甚微,甚至是毫无作用的情况下。
向宋神宗和王安石表示:有用,大大的有用,可行,大大的可校
王安石那个大喜过望,当即表示:行动!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反正这玩意屁用没有,唯有治理黄河的人赚的盆满钵满。
顺便的,还让黄河的生态被破坏,并且,关曹村决堤的黄河改道措施也是失败的,且这一次的结果比上一次更加恶劣,
最后带来的结果更是极其惨重,不仅让曹村溃堤,还淹没了大约3000万亩的良田,使得曾经非常繁荣的淮河地区瞬间就变成了“死城”。
然后,到了宋哲宗心里,祖宗们给他捅的巨大篓子就摆在面前,前两次黄河改造措施,让黄河的河床已经非常高了。
到了宋哲宗时期,已经发展的相当危险,可能的一场雨就有可能会使得黄河再次洪水泛滥。
反正因为两次脑干缺失的操作,让不可能变为可能,让偶然变成了必然,让突发奇想却成了确定落实,这怎么就不算是一种进步呢。
此时此刻,宋哲宗就一个目的,能不能让黄河的河道回到原来的轨迹。
答案是不能。
事实上,当时的朝廷只不过开了一道河来引水,就再一次引发决堤。
――“盖自开元、大历以来,水未有如此之大,非堤之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