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争霸文里的病弱表妹12
姜祖父姜祖母最终还是同意了,燕城安远侯府的老夫人为此特意来了一趟。
起初是不同意,后来被姜母拉到房间里了一下午的话,出来后就默认了这件事。
姜母的没错,苏言骁都二十了,也该娶妻生子,一直耗下去不是个办法。
侄女终究是亲不过儿子的。
老夫人心里愧疚,离开前拉着姜沅了好久的话,留下了许多礼物。
才回了燕城。
当苏言骁知道的时候,这件事已经尘埃落定。
苏言骁和姜沅以后只是单纯的表兄妹关系。
苏言骁不知为何竟是松了口气,轻松了许多。
不过为了表示这不会破坏两家的感情,苏言骁特意写了份书信给姜家,表示就算解除了婚约,依旧会把姜沅当亲妹妹对待的。
拿着书信出去的士兵正好迎头撞见徐应淮。
徐应淮若有所思,走进苏言骁的营帐,商量完事后,似乎只是无意间问起:
“侯爷刚刚是写信传回侯府了吗,起来我们离开燕城也有一个月了,想必老夫人也惦记侯爷了。”
一到写信,沈军师那边不知道和谁在写信,回回都有人找他。
其他的将领也多多少少给家里写过信,就徐应淮还没收到过一封信。
苏言骁摇了摇头,也没觉得这事有什么好瞒着的。
“我表妹生了一场大病,舅舅那边是八字不合,决定解除我和表妹的婚约,刚刚那封信就是写给舅灸,想着宽慰一下表妹。”
解除婚约吗。
徐应淮脑海里顿时出现了姜沅离开那回眸浅笑的画面,细到姜沅嘴角上扬的弧度徐应淮都记得清清楚楚。
清俊的眉眼也一下子软了下来。
“我还有事,就不打扰侯爷了。”
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的徐应淮都来不及听苏言骁的回答,就脚步匆匆地走了。
自己怎么会对姜沅记得那么清楚?
苏言骁也不是气的,稍微好奇了一下徐应淮怎么走得那么急,就把这事抛之脑后了。
军营里足足有五位军师,其中以沈云舒和徐应淮最为聪明。
徐应淮这个人是有点子邪门在身上的,想出来的计谋好用但阴损不在乎名声。
什么离间计,或是善用一些人物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信奉斩草除根,从不手软。
这也导致徐应淮的名声传出去后毁誉参半,有人吹捧,有人唾弃。
苏言骁有时候都不知道该不该采用徐应淮的计策,好用是好用,可这传出去以后他们的名声也就没有了。
另一位沈云舒就是真正意义上光风霁月的人物了,清秀俊朗,每次想出来的计策总是能让人眼前一亮。
用的还都是些堂堂正正的阳谋,不会有人嘴。
待人接物也是让人感到如沐春风,和谁都不是特别亲近,可很少有人会一句沈云舒的不好。
即使年岁也没有人敢看了去。
苏言骁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知人善用,哪个人有什么优点,适合做什么,都会安排到最合适的位置上。
本身的武艺和领军的能力也是少有人能比得上,很多时候都是苏言骁自己率领着大军冲在最前面。
主帅都打头阵了,后面的士兵就更不会退缩了。
再加上沈云舒和徐应淮这两位军师,苏言骁战无不胜,一路打下了三座城池。
从无败绩。
――
京城丞相府。
一个中年人翻看着递上来的书信,面容普通,可眼睛时不时闪过的精光和周身不凡的气度,无一不宣告了尊贵的身份。
大燕朝丞相陈文渊。
陈文渊似乎是看到了让人不悦的地方,把桌子上的书全都扫了下去,神色愤怒。
“不就是一个蜗居在边疆的安远侯吗,这你们都打不赢,我养你们做什么?”
一时之下都有点口不择言起来。
下面跪着的人露出一丝苦笑,哪家安远侯比谁都能打啊?
派过去的将军没一个能打得过苏言骁。
书本砸到地上的声音反而让陈文渊情绪平静了下来,手背在后面,眸中闪过一丝精光。
“听苏言骁身边还有两位出谋划策的军师?”
下面的人诺诺的:“是。”
苏言骁武功高没办法,两个手无寸铁的读书人我还解决不了吗?
陈文渊死死握着的拳头也松开了,“传令下去,务必要取了这两位军师的命,我倒要看看没人给苏言骁出主意,他还能不能这么得意。”
到后面语气中的阴狠不禁让下面的人身体颤抖,一点都不敢多看站着的陈文渊。
“是。”
皇宫。
奶娘怀里抱着六岁的皇帝,时不时发出奇怪的声音。
周围的太监宫女们似乎是习惯了这副场景,平静的一点反应都没樱
奶娘安抚地拍拍皇帝,“喝慢点,没人和你抢。”
是的,六岁的皇帝到现在还没有断奶。
皇帝生母早逝,是被丞相当做傀儡扶上这个位置的,身边无数宫人却只有一个奶娘对从奶大的皇帝有真心。
奶娘轻轻叹了口气,思绪忧愁,只有看到皇帝时才会有点笑脸。
如今京城是丞相把持大权,官员们个个有着自己的算盘,无人关心坐在上面的皇帝。
京城外面的官员对京城也是阳奉阴违,不听调令,安远侯那逆贼更是直接率领大军扬言要打到京城来。
到时候她的皇帝可要怎么办才好啊。
奶娘看着皇帝脸上无忧无虑的笑容,也只能把这番担心藏在心里,谁都不敢。
――
秋去冬来,云城极少下雪,唯有街边光秃秃的树宣告冬的来临。
今的姜家迎来了几位意想不到的客人。
“见过外祖父外祖母,舅舅舅母。”
苏言骁打了半年多的仗,手上染了不少血,身上的肃杀之气越发重了。
但在一屋子长辈面前,苏言骁收敛了许多,给长辈们问好。
“你前段时间给我写信即将到云城我还不信呢,没想到还真来了,快坐下,一家人不必客气。”
姜祖父看着许久未见的外孙,脸上慈爱,忙招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