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国潮1980

国潮1980 镶黄旗 10927 2024-10-07 06:29

  十二天的时间,《红楼梦》剧组成员的日程被宁卫民安排得满满的,几位主演尤其忙到不堪。

  从来到东京的当天晚上参加了tb电视台在东京坛宫饭庄举办的欢迎宴之后。

  此后,剧组成员就没了悠闲的时间。

  所有人都需要连续应对各种记者招待会、各界茶话会、电视台直播专访,表演节目,大学师生座谈会、戏服展览开幕式、剧照展览开幕式、签名售书活动等等,能够留给他们自由安排的业余时间很少。

  每天就连早于晚上十点能回到酒店的机会都不多。

  所以就连欧阳奋强和陈晓旭、张莉、邓婕这些总爱互相恶作剧的「闹将」都自觉消停了,再也没人折腾。

  要知道,他们几个月前在港城的时候,晚上还互相用电话传假消息,骗人下楼去会客呢。

  由此可知,在这里他们到底有多忙多累啊。

  实际上,就剧组的这些人,有时候结束一天活动之后,人困马乏的都不想吃夜宵了。

  回房尽快洗漱完毕,只要一躺在床上直接就能入梦。

  但是即便如此,剧组中的每一个人都别无怨言。

  不为别的,就是因为宁卫民把钱给够了呀。

  而且除了报酬丰厚,衣食住行后勤的安排也做到位了。

  让大家吃的好,穿的好,车接车送,还有翻译陪同,方便无比,分外承情。

  既然大家伙全都感念他的好处,自然就会打起精神全力配合。

  另外,宁卫民给大家安排的活动计划也很妥当。

  忙归忙,赶归赶,但宁卫民提前告诉大家,东京、京都和大阪这三地,剧组都是忙三天休一天。

  那一天就是专为他们留出的游览和购物的时间。

  东京著名的迪士尼乐园,京都的祗园、金阁寺、京都御所,大阪的大阪城公园、心斋桥、道顿崛,都有安排。

  而且还有导游和司机陪同,为他们提供服务,替他们打理一切杂务。

  那谁心里还不踏实啊?

  要知道,在共和国内地,目前为止,还是实行每周单日休息呢。

  在日本工作三天就能休息一天,对《红楼梦》剧组成员来说已经很幸福了,相当于赚了一天呢。

  他们都感到这样的工作进程安排,已经很人性化了,是相当的仁厚了。

  谁要是不知足,再有更高的奢望,再挑剔什么。

  那简直就是矫情,也太不懂事了。

  会被大家一起围攻,骂他没良心的。

  这还不算,甚至就是具体的工作环境和内容,也比大家想象中要有意思的多。

  由于这几年深耕日本市场,宁卫民作为组织者,不但实力到位了,而且他原本在京城就善于组织活动,喜欢特立独行。

  这次亦然,他运用手里的资源,颇有些超越了时代见识的标新立异的想法。

  结果一举打破了文化交流活动原本只有室内访谈和表演节目环节的死板模式。

  转而让这种活动在他的手里变得立体起来,生动有趣了不少。

  不但对于日本人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就是《红楼梦》剧组成员们,也都感到挺新奇,长见识了。

  敢情宁卫民这次为了宣传《红楼梦》电视剧举办的交流活动,他并没有让剧组单打独斗,孤军奋战,而是出动了「集团军」来进行「协同作战」――于每一个活动现场举办《红楼梦》主题的「文化节」。

  像坛宫饭庄和惠文堂书店都是他亲手指挥的企业,自然是指哪儿打哪儿。

  还有两家友好合作企业金牛宫和大和观光,冲着宁

  卫民的面子,也都派人来凑了热闹,在活动现场设有摊位。

  这样一来,那就相当于办了一次流动性的主题巡展,或者说是主题游园会。

  比起传统的做法,宣称形式上要灵活多了。

  而且还别看展位不多,但几家单位所提供的内容却不单调,甚至应该说相当的丰富和立体。

  首先,以宝黛钗为大背景的《红楼梦》主题海报就足够吸引眼球的。

  只要会场前一摆放好,就让人眼前一亮。

  甭管有没有人被招呼过来,反正带着tb电视台的标题那是够醒目的。

  只要有人看到,就会对这部电视剧正在tb晨间剧时段播出有个印象。

  起码也能多几个因为好奇心去关注的观众,增加一下收视率。

  要是真有人凑过来,首先就会看到,惠文堂摊位上琳琅满目的电视剧宣传册还有日文版《红楼梦》的书籍和连环画册,这都是能直观体现出文化主题的东西。

  另外,欢乐喜庆的「中国结」、各式各样的草编昆虫、团扇,香扇,宫灯,锦盒,以及《红楼梦》主题的绢人和各种红楼主题工艺品摆放于惠文堂书店的展台之上,也足够引人驻足的。

  尤其是剧组带来的剧中道具,和戏装戏服的相关展示,更是特别耀目。

  以至于让不少参观的日本姑娘在现场直呼「实在太漂亮了,真想穿上拍个照」。

  金牛宫和大和广告更是借机卖力推销。

  一个是极力推荐《红楼梦》、《李香兰》还有邓丽君的音乐磁带。

  另一个是以华夏旅游宣传图册为手段,借机承揽华夏旅游业务。

  还别说,真有不少人来问津的。

  此外,为了增加互动交流的有效性与趣味性,宁卫民在现场还直接开启了「娱乐模式」。

  演员们在举行过文化交流会后,会有在文化节的活动现场,与观众互动和合影的环节,这个自然不必说,绝对会受到观众的热捧。

  而除此之外,宁卫民还会利用坛宫饭庄的面人师傅,以及冷菜厨师的糖画手艺,来与观众进行互动,为现场添人气、造气势。

  以及借助民乐乐师的演奏,书法演示,围棋摆残局,这些文艺活动,来为现场活跃气氛。

  还有消费抽奖,套圈,打金钱眼,这些有趣的有奖游艺项目,为参观观众增加愉快的体验感。

  但最最关键的,最能吸引人气,让活动气氛一直处于高峰的,还得说是华夏美食的体验内容。

  宁卫民向来笃定,文化交流,从美食入手最容易。

  所以这一次,他也把华夏小吃当成了重点主抓项目。

  坛宫的厨师至少被他抽调了二十人。

  他们在活动现场一字排开,摆出了至少三十米长的美食摊点,为参加活动的人们提供饮食服务,展现华夏美食的魅力。

  每个摊位上方,几乎都用中文写明了提供的饮食内容。

  第一档,肉饼、馅饼、锅贴儿、糊塌子、褡裢火烧,配荷叶粥,八宝粥。

  第二档,炒饭、炒面、炒饼、炒疙瘩、烩猫耳朵,配番茄鸡蛋汤,酸辣汤。

  第三档,蒸饺、水饺、烧麦、包子、懒龙,配酸梅汤,绿豆汤。

  第四档,凉粉儿、扒糕、芝麻酱凉面、麻辣凉面、炸酱面,配柠檬水和啤酒。

  此外还有葱花饼、银丝卷、糖三角、老面馒头、粽子、糯米鸡、凉米切糕、豌豆黄、驴打滚、艾窝窝售卖。

  桂花藕、芥末堆儿、果仁菠菜、芹菜腐竹,这些凉菜售卖。

  宫廷奶酪、杏仁豆腐、杨梅刨冰、果子干儿,这些清凉

  的甜品售卖。

  以及叉烧、酱鸭、酱肉、熏鸡、素什锦、素鸡这些熟食,以及烧饼夹肉、烤串儿、炸货、灌肠、煎饼售卖。

  当然,肯定也会提供饽饽礼盒、茶食礼盒、面点礼盒,还有以红楼梦和十二金钗冠名的蜜饯、糖果、黄酒,这些伴手礼售卖。

  宁卫民甚至「慷慨」地在现场免费赠送茉莉花茶给所有光顾的客人饮用。

  果不其然,现场的情况正如宁卫民所料。

  一开始的时候,人流还有限。

  但是当每个摊点都摆上了各种各样,或冷或热、香喷喷的中餐小吃之后,没用多久,活动现场就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

  被吸引过来的人中,除了主要与会的观众,大学师生们,还有公园的游客,恰巧途经此地被烟火气吸引过来的路人,也有闻着香味找过来家庭主妇和退休老人,甚至还有想念家乡味道的老华侨。

  尤其是到了正午时候,当出来吃饭的上班族也来凑热闹,那绝对是人流最多的时候。

  哪怕排起了长长的队列,甚至有一天还赶上了下雨,都阻止不了,也浇不灭这些食客们的热情。

  完全可以从中清楚的感受到,华夏美食拥有让人无法拒绝的魔力,有太多的日本人对中餐爱得如此深沉。

  坦白说来,其实在国人眼中,这些引发了轰动的「中华美食」还真没有什么,无非就是家常便饭一样的东西。

  在京城,绝大部分的便民饭馆都会做,任何一个闹市区的小吃摊儿都买的着。

  其实和《红楼梦》还真有点不搭噶,因为全是民间烟火气,一点也不「高大上」。

  但是话说回来了,日本饭菜的寡淡是在论的,这一点就连他们自己也承认。

  尽管今天的日本餐馆在国际上颇有市场,料理这个名字也挺入耳。

  什么乌冬面、天妇罗、鱼生、寿司、清酒,都挺有名气,生意都做到欧美去了。

  但其实日本菜翻来覆去其实也就这么几样了。

  而且这些日本菜的味道还是经过华夏厨师调教过的,否则日本菜简直不堪吃。

  在日本的老华侨都清楚,即便是在华夏国力最弱,遭受侵略的时候,为了获得华夏烹饪的秘密,当时的日本本土,照样有餐馆老板愿意把女儿嫁给优秀的华夏厨师。

  但即使这样,因为中餐太过复杂,日本人仍然学不好,做不好。

  这就是为什么日本人的舌头总是受不了中餐的诱惑,在日本的中餐馆总是人满为患的原因。

  这是浸透在血脉和骨子里的崇拜,所以说中餐是日餐的祖宗一点不夸张。

  另外,这些饮食虽然普通,你也得看谁做的不是?

  坛宫的厨师原本就没有庸手啊。

  老师傅都是打名店里返聘来的,中年厨师也都是重文区服务局直接从区属的各家名店里调配来的骨干。

  更别说跟着宁卫民来的这些人都是优中选优挑出来的,每一个都是独当一面的好手,哪怕放在京城厨行都是出挑儿的主儿。

  要不坛宫饭庄怎么两三年的功夫就能爬到宫廷菜的头把交椅,连北海的仿膳都被他们抢走了风头?

  要不怎么坛宫饭庄就连一层的小吃店都天天门口排大队,每天都提前售罄呢?

  那凭的就是手艺啊。

  他们这些人做出来的吃食能不好吃嘛。

  何况在京城厨行里还有句老话,说是能把海参鲍翅做的好吃不算本事,能把一盘炒白菜做的好吃的那才叫本事。

  这说的就是返璞归真的道理,说的就是平凡之中见神奇,而坛宫的厨师们恰恰就有这样的能耐。

  别的不说,就是原本没把这些东西放在眼里的剧组成员们,到了饭点一尝这些东西,也都惊讶了。

  「怎么这么好吃啊?」「林妹妹」惊了。

  「就是啊,太怪了。这还是咱们天天吃的东西吗?」「平儿」也奇怪。

  「嗯,绝对五星级水平。要不说人家坛宫饭庄是金字招牌呢。」王熙凤都服气。

  「那什么……我……我恐怕还得再来俩五星级的银丝卷,你们要么?」「宝玉」感觉嘴没饱,顺带着打趣「王熙凤」一把。

  「兄弟,等等,我跟你一块去。我也得再来几个五星级的烤串儿,再来罐儿啤酒。」

  更没想到,连「贾琏」都「同流合污」了,一样没了矜持。

  那想想吧,连他们这些纯粹的华夏子孙都如此,日本人吃到嘴里得惊艳到什么地步?

  能吃到这些厨师做的东西,对这些日本普通人来讲,那绝对是三生有幸的事情。

  这些厨师的手艺可金贵着呢。

  如果不是为了推广《红楼梦》,做文化输出,哪儿能按可平价卖给大众?

  同样的东西,要在坛宫饭庄里消费,价格起码翻五倍。

  最后,还有至关重要,也很真实的一条,最能说明原因――那就是山猪吃不来细糠。

  要知道,每一地都有特殊的饮食文化,每个民族都有特殊的饮食习惯。

  具体到我们的国家,更有特殊的历史背景,人文环境的演变和地大物博的客观条件限制。

  正是这些复杂的因素造就了我们的八大菜系,数不胜数的地方名菜,让华夏美食变得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但是中餐成也在此,败也在此。

  因为高级的饮食具有相应的文化门槛,不是随便谁都能吃得懂,懂得吃的。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外国人连五味调和的概念都没有,舌头的味蕾也不发达,多数只能分辨出甜、酸、咸来。

  对于麻、苦、辣根本不懂欣赏,甚至对多重的复合味道根本品味不出。

  对于这样无知的洋人,你给他吃真正的大菜,那纯属对牛弹琴,媚眼抛给瞎子看。

  他都不知道该怎么下嘴,有什么讲究。

  只觉得麻烦,繁琐,一头雾水。

  要是还得挑刺,剔骨,那更完,多半还会让洋人觉得尴尬且狼狈。

  这种情况下,他们能对中餐有什么好印象才怪呢。

  说白了,只有通俗化,大众化,文化门槛低的东西才有利于走向国际,做文化输出。

  这就是为什么日本料理更易被欧美国家认可且接受的原因。

  不外乎简单直白纯粹罢了。

  美式快餐能够风靡全球也是这样的,够粗暴,够直白,高盐高油高糖。

  而像法国大餐,西方世界公认的高级,在对外输出上一样举步维艰,照样崴泥。

  法餐和中餐的处境也差不多,数量虽然多,但正宗的法餐厅其实很少,多数都是李鬼在扮演李逵。

  但这个道理,偏偏中华大地很少有人懂得,即使聪明如江念芸者也照样看不透。

  他们总想把中餐最高深,最精妙的东西拿出来,结果却与美好的初衷背道而驰,反而让洋人敬而远之。

  好在对于这个问题,宁卫民和康术德去津门的时候,已经聊得很透彻了。

  他自然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于是也就有了用这些最通俗,最大众化的小吃,用最质朴,最纯粹的味道,成功打开日本人味蕾。

  让他们对于正宗中华饮食赞不绝口,感到震惊的初体验。

  京城这些最基础的小吃和点心对日本人

  来说,比什么都好使!吃完直接心服口服!深入人心!

  实际上现场不少日本人就对记者表示,自己从来没去过华夏,完全没想到华夏的饮食和日本的中华料理店相差那么大,本地的料理店远远没有这些厨师烹饪的水平。

  他们品尝过这些美食后,简直不能自拔。

  现在不但对《红楼梦》这部电视剧感兴趣了,也对大和观光的旅游项目有了解的**,真想飞到华夏去大快朵颐。

  在采访中还有日本民众告诉记者,华夏美食的种类实在是太丰富了,看见哪个都想吃,尽管已经有点撑了,但消化一会儿之后还想再买点。

  免费阅读

  inf。inf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