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d></TABLE>
士者,国之大器也。
士,泛指具有一定才能的民间人才。他们往往出身于贫寒之家或没落的贵族。
于周初,士为奴隶制度下的一种阶级身份,在卿大夫之下,庶民之上。靠自己的一技之长依附于贵族,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
在春秋战国,这种现象更为普遍,甚至形成了一股风潮,当时称之为:养士。
在当时,只要是自认为有才华之人,便能够称之为士族。
他们出自于民间,依附于贵族,向往于朝野。
为了自身所学的那身抱负,不畏艰阻,舍弃一切。
或施展才华拜为君所用,或怀才不遇遁入民间。
至如今,东汉。
士者已经发展成为一国之中不可或缺,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士族,更是取代了西周战国时期的卿大夫,成为了如今新一代的贵族。
自古以来,于国于民,都少不了士者的管理。
参与朝政,治理一方,这些更是少不得士者的身影。
是为,国之大器。
士,更多的是一种精神。
提出“士“的理论标准的是孔子。《论语・子路》子贡问:“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孔子答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这就是说,只要严于律己、忠君爱国的人就能称为“士“。“士“和“君子“的概念有时基本上是重叠的,若细分,则“士“的德行修养要比“君子“略低,也可以说“士“是有志于成为“君子“的人。
这个说法,从汉代的董仲舒说服当时的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之后,便是成为了主流。
严于律己、忠君爱国,方为士。
孔子的学说鼓励知识分子“入世“,即直接做官参与政治,来报效君王和国家。汉代的官员选拔制度还不十分完善,主要是王室贵族推荐一些品德高尚的人才进入政府。比如,以“孝“出名,被选拔为官员就很常见。考试不是必须的。
这个学说自然是好的,但制度的不完整却也是会带来不少的缺陷。
最为明显的,便就是这个举荐机制。
若为明主明君,推荐的自然也必会是一些有真材实料之人。
但若不是,则难免会造成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
同流合污。
以及。
门阀势力。
门生、故吏为了利禄,不惜谄附、贿赂以求固结。大官僚与自己的门生、故吏结成集团,以增加自己的政治力量。
这便就造成了门阀势力的形成。
如今的东汉的士大夫中,便是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
这些人都是最大的地主,而且世居高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因而又是士大夫的领袖。
所谓门阀大族,就是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上具有这些特征的家族。
东汉时期选士首先看族姓阀阅,所以门阀大族的子弟在察举、征辟中照例得到优先。门阀大族是大地主中长期发展起来的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阶层。当政的外戚、宦官都要同他们联结、周旋。
如今把持朝政的宦官势力,虽敢肆意屠杀清流党人,但对于这些门阀士族,却是要礼让三分。
而这些门阀大族在本州、本郡的势力更是具有垄断性,实际上是为统治了这些州郡,可说为是圈地为王。
在并州,自然是没有这样的大士族。
而并州刺史朱淑,更是贫寒出生,朱淑初被举为孝廉,得地方官征辟举荐,从一文书,一步一步凭借着自身能力上升到了一州刺史的地位。
是为真正的贫寒士人。
也是,郝月眼中,真正的士人。
值得的尊敬。
晋阳城的此景,让郝月不得不对朱淑颇为尊敬。
也是对于这样的天下,十分向往。
晋阳城清晨的这份场景,让他看到了前世的一些模样。
一大清早外出晨跑,周遭三三两两的行人,或是一样早起锻炼,或是打着哈欠前去上班,路边准备着的大小摊点,更是忙个不停。
安静,祥和,充足。
这,是郝月想看到的天下。
呼,我会加油的~!
(本章完)</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