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d></TABLE>
正午时分,艳阳高照。在一座高大的城池上,站着一群人。为首的一个人身披甲胄,头戴银盔,正举目远眺。这个人五十多岁模样,须发花白,他紧皱的眉宇间,隐隐约约有一股忧郁的神色。在这个人周围有十几个人,他们有的身穿盔甲,有的穿着布衣,他们远眺的眼神里,都有一种不安的神色。
在城内有数万士兵集结,士兵们个个身披重甲。从城头向城内望去,黑压压的全是人。人虽然多,可却十分的安静,静的有些不同寻常。风吹着城头旌旗发出簌簌的声响,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肃杀之气。
这时,匆匆走过来一个士兵,大声说道:“报告将军!探子回报!”
为首那个人虎目圆睁,他转过身,大声说道:“将探子带上来!”
“遵命!”
士兵应了一声之后,转身走了回去。不一会儿,士兵带上来一个穿着粗布麻衣,长得清癯消瘦的男人,他的一双小眼睛闪闪发亮,看上去挺精明的模样。
“敌方情况如何?”将军大声问道。
“回大人!”男人说道:“敌军大概有十万人,在距离我们襄城以东二十里外左右。以他们的速度,不到一个时辰,就会兵临城下!”
将军听了探子的回报,眉头皱的更紧。在将军周围的一些人,他们的脸上尽是忧虑和惊惧的神色。
“十万人”将军皱着眉头,似乎是在自言自语道:“我们襄城只有两万士兵,国内大部分兵力正在南方与晋国战斗,根本无暇顾及我们襄城。现在,敌我兵力悬殊太大,这可如何是好?”
“将军,末将愿与襄城共存亡!”
说话的是一个三十来岁男人,他腰间挎着弯刀,脸上浮现出坚毅的神色。
“末将等愿与襄城共存亡!”剩下的那些个人一起附和道。
将军扫了一眼众将士,又看了看城下屹立不动的士兵,将军的神色间似乎有些欣慰,他清了清嗓子,说道:“很好!只要我还活着,就不会让襄城陷入敌军之手!”
将军的话铿锵有力,他的言外之意,就是如果不幸城陷的话,他将会以身殉国。
“敌军是何人统领?”将军又向探子问道。
“回将军,敌军首领是拓跋良!”探子回答道。
“拓跋良?”将军低声重复了一遍,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将军对探子说道:“你下去再探!”
“是!”探子说完,转身匆匆离去。
“宋副将,你先去集合三千士兵,埋伏在城西云雾山,准备作战!”将军对那个挎着弯刀的男人吩咐道。
“末将遵命!”
挎刀男人说完,也转身匆匆离去。
将军又重新远眺,他的视线被高山阻挡,看不了太远的地方。
现在的中原大地局势混乱,经过近几年的混战,衍生了六个比较大的国家,他们分别是南方汉人统治的晋国,北方鲜卑慕容氏统治的燕国,西方同样是拓跋鲜卑建立的魏国,魏国再往西北,是汉人吕氏建立的凉国,东方是汉人夏氏建立的虞国,东南方是萧氏建立的梁朝。这六个国家时而结盟,时而对攻,正应了那句话,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除了这六个国家之外,还有关外的一些野蛮胡人,他们也经常会在粮食收获的季节打入关内,胡人常会抢走粮食和掳掠汉人做奴隶。
城头上的将军名叫杨万敌,他是虞国守护襄城的大将。杨万敌将军人如其名,他身经百战,身上的伤疤数都数不清。今天,杨万敌将军将迎来他人生中最大的挑战,以襄城两万士兵,面临魏国十五万来犯之敌。如此大的悬殊,可谓是几乎没有胜算,所以,襄城所有人心头都沉甸甸的。
时间过得很慢,杨万敌将军在城头踱来踱去,不时抬头观望五里之外的云雾山,他在等待宋永的消息传来。宋永,就是领了三千兵马,在云雾山埋伏的那位将军。
大概过来一个时辰,突然,云雾山传了来了杀伐之声。杨万敌将军伸长脖子,瞪大了眼睛望着云雾山方向。襄城的官兵包括老百姓,一个个绷紧了神经,今天这一战,事关他们的生死存亡。
在紧张的气息里,又过了大概有半个时辰。突然,从云雾山方向跑来数十匹战马,战马上驮着人。
“是宋将军!”有人惊呼道。
奔跑来的几十匹战马里,有一匹马上乘坐的正是宋永。在宋永他们的身后,紧追过来黑压压的全是魏国兵马。
“弓城头弓箭手准备!”
“城下放吊桥,开城门,速放宋将军进城!”
眨眼之间,杨万敌连下两道命令,多年的战争生涯,已经培养出他对战局形式做出迅速反应的能力。
吊桥放下,城门打开,宋永和他那几十匹战马上的将士火速冲进了城里。紧接着,关城门,收吊桥。而在此时,那些魏国的兵马也紧跟了过来。
“放箭!”
杨万敌将军一声令下,城头那些蓄势待发的弓箭手手中的箭像蝗虫一般射向猛扑过来的魏国士兵。魏国士兵虽然有士兵举起盾牌挡住弓箭,可还是有不计其数的士兵倒在箭下。
“铛!铛!铛!”
魏国鸣金收兵,士兵像海水退潮一般,退到一里之外,依旧对襄城虎视眈眈。
看到魏军暂时撤退,襄城的官兵暂时松了一口气。这时,宋永走到了城头杨万敌的跟前。杨万敌看到,宋永浑身沾满了鲜血,也不知道是他自己的,还是敌人的。
“宋副将,你的伤势如何?”杨万敌关切地问了一句。
“我不碍事,只是箭头中了一箭。只是,那些随我而去的兄弟”说道到这里,宋永低下了头,他嘶哑着声音说道:“三千兄弟,活着回来的不足百人”
三千多鲜活的生命,三千多朝夕相处的兄弟,早上的时候还在一起聊老婆孩子,不等到太阳落山,就这么去了。
襄城的人陷入沉默,这也是一种无声的默哀。
“大人,魏军前进了五百米!”有人叫道。
杨万敌抬头望去,发现魏军果然又前进了五百米,他们正在等待时机,进行下一波的攻击。
襄城能参加战斗的士兵也就两万多人,而魏军有十万之多,如此大的悬殊,如果短兵相接的话,无异于以卵击石。城内老百姓人心惶惶,官兵则心里也沉甸甸的。
“大人,拼了吧!”有人建议道。
“死战到底!”又有人附和道。
杨万敌似乎瞬间又老了十岁,他自己虽然早就看破生死。可是,襄城还有几万老弱病残的百姓。更重要的是,襄城是虞国的西方边城,襄城一旦失守,魏军进入虞国就如同无人之境。
正在杨万敌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有人高声说道:“将军,在下有一计策,或可退魏兵!”
(本章完)</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