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d></TABLE>
“什么不可?”张宪当时就把脸沉下来了,他以为秦福生是对留守长安不满。我都说了这是临时的,你还大喊大叫的啥意思?是不服我这个大帅管吗?
秦福生却根本没注意张宪变了脸色,只管急忙陈述自己的想法,“大帅,您可不能班师回朝呀!我军形势现在一片大好,朝廷却在此时突然来了班师圣旨让您回朝。不用讲,肯定是朝廷里面有奸臣在陛下面前进了谗言。”
“大帅您如果此时班师回朝,我军费劲千辛万苦取得的大好局面立刻就要付之东流!大帅这些时日的辛苦白费不说,北伐以来阵亡的将士们,鲜血也会白流!大帅,请三思呀!”
“请大帅三思!”申国宏、俞翔二将公式躬身行礼。
原来是这么回事!张宪的脸色缓和了下来,“三位将军免礼。张宪身为大宋的臣子,吃的是国家的俸禄,有怎么能抗拒陛下的圣旨呢?三位的好意,张宪明白。你们放心,本帅定不会让将士们的鲜血白流!也绝不会把已经解放了的国土,再转手让于他人!”
给福建三将吃了一颗定心丸,张宪开始着手回朝事宜。他就算回到洛阳,和牛皋众将商量的也不过就是怎么回去、怎么防范的问题。临安他是肯定要回去的,就算不是为了什么忠君思想,仅仅是为了稳定大后方,他也得回去一趟!
再说临安南宋朝廷。有了上一回的事,秦桧已经不敢再打张宪家眷的主意了。那样干太危险了!
就像上一次那样,一下子同时得罪两位郡王,秦桧就算能抗住,可他还得冒着可能会得罪皇帝的危险!一个庆阳公主,既牵动了恩平郡王赵璩、又能牵动皇帝赵构,秦桧要动张宪,需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本来秦桧打算偃旗息鼓几年,想办法和张宪恢复一下关系。但是没想到,金兀术的密信又来了!在密信中,金兀术以命令的口吻要求秦桧和王氏两口子不论想什么办法,一定要把张宪调回到南方去!最好让他变成第二个岳飞!
秦桧两口子看完了密信,还没商量出怎么说动皇帝把张宪骗回来呢,田师中从前线跑回来了!
洛阳御前诸军都统制田师中在两军阵前稀里糊涂的被张宪抓了俘虏。虽然后来他抽空子跑了,但他心里对张宪和牛皋能不恨吗?每次想起被俘期间遭受的殴打和羞辱,田师中就气得睡不着觉。
一路上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跑回的临安。进城他就去了清河郡王府,找旧主清河郡王张俊去诉委屈。结果,张俊听完了不仅没安慰他,反而还骂了他一顿,说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田师中都傻了。他可万万没想到张俊会是这种态度!又是生气心里又是害怕,田师中回到家里就病了。
他在床上躺了三天!到了第四天头上家里来了位贵客,当朝礼部侍郎秦熺来家里看望他了。礼部侍郎这官倒是其次,秦熺的另外一个身份却让他不知所措。秦熺是秦桧的儿子!
秦熺留下了一堆名贵药材和一位老中医,就告辞离去了。老中医帮助田师中号了脉开了药方人家走了。田师中照方抓药,两天之后病体康复,秦熺又来了!
这一回俩人进行了一次深谈。秦熺帮他出了个主意,让他去找皇帝告状!秦熺的原话是:你既然都差点儿气死了,那还不如豁出去直接找到皇帝告御状!你把张宪的种种非法行为直接告诉皇帝不必告诉谁都强?
万一惹得陛下恼怒了,大不了就是个死嘛!再说了,有相爷在旁边随便帮衬两句,你又怎么会死得了呢?张俊靠不住,你现在唯一能指望的只有你自己!
富贵险中求,报酬也一样。你不豁出去,怎么能得到你想要的呢?你要知道,做任何事情都没有白白得到的。
田师中越听秦熺的话越觉得有道理。这家伙既然是大将,跟着张俊也上过前线打过仗,骨子里头自然有那么几分狠辣。关键时刻他也真敢豁出去!第二天,田师中就进皇宫求见了大宋皇帝赵构。
赵构刚刚接到了金朝送过来的国书。在国书上,大金国皇帝金熙宗严正抗议南宋将领张宪对邻国的侵略行为。金熙宗要求宋朝皇帝立刻把张宪及其侵略军召回国内,按战争罪和反人类罪,判处其死刑!
作为交换条件,大金国愿意把赵构的亲娘和老婆释放回去。
那两个可怜的女人,自从流落到北国之后,也不知遭受了多少的侮辱和痛苦。老婆和娘都是赵构至亲的亲人,他能不想吗?如果可能,他愿意用任何代价,换那两个女人的平安。
现在机会来了,赵构却犹豫了。他该怎么办?他已经陷害过一回岳飞了,难道说这一次要再把张宪给害了吗?能打仗的武将都害完了,金兵来了谁还替他披坚执锐上前线?
赵构正左右为难的时候,田师中来了。赵构知道这家伙是张俊的人,在赵构的心里,也一直以为田师中和张宪是一伙儿的。结果俩人这么一聊,赵构一看,不是那么回事呀,这田师中对张宪是恨之入骨!俩人是水火不同炉!
当然,就凭田师中还不到让赵构下圣旨调张宪回来的地步,赵构还得听听朝中大臣对此都是个什么意见?上一回他把岳飞给整死之前,就是没有听取文武百官的意见,结果弄得天怒人怨,大街上连油炸桧都卖出来了。要是再卖个油炸构,他还要不要活了?
这种事情并不适合在金殿上当众讨论,赵构就在偏殿挨着接见了几位重要朝臣。其中就有当朝丞相秦桧。
秦桧,无疑是最支持把张宪调回京城的,并且秦桧在赵构心目中的位置也是最重的。
“陛下,张宪此人足智多谋、骁勇善战,如能一心为国效忠,自然是我朝之幸。然而,张宪占据牛头山造反在前、反出大宋雄踞泽州在后。此乃枭雄也!何去何从,请陛下圣裁。”
(本章完)</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