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秦汉风暴

第十五章 一天天长大

秦汉风暴 虎笑西风 7896 2024-01-26 19:30

  ,最快更新秦汉风暴最新章节!子楚逃归秦国的时候,赵政刚好两岁。

  两岁的孩子牙牙学语,蹒跚学步,两岁的孩子神智未开,对于记忆也是模糊的,长大了的赵政要是还能记起两岁时的事情,他的回忆一定没有大多数孩子那么美好,相反,他的记忆应该是丑恶的,甚至是痛苦的。

  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子楚逃回秦国,扔下孤苦伶仃的赵政母子留在邯郸。

  此时,王龁大军依旧围着邯郸,赵孝成王依旧派人在搜捕子楚及其家人,赵政和赵姬随时都有可能被赵国官吏抓住,就算他们能躲过官方的追捕,可若是遇到了愤怒的赵国人,他们娘俩也有可能被活撕了煮了吃。

  好在赵姬出身不错,在嫁给吕不韦之前,赵姬是赵国富商的女儿,赵姬的家人也不忍心女儿带着小外孙在动乱的邯郸城头漂泊无依,赵家人便竭尽全力将赵姬和赵政保护了起来。

  同在这一年,楚魏两国援军杀到邯郸外,邯郸成内平原君毁家纾难凑齐三千敢死队逼迫秦军后退三十里,赵魏楚三国联军挫败秦军,王龁撤兵,邯郸之战彻底结束。

  秦军解围,赵国危局缓解,赵孝成王松了口气,对子楚的搜捕也就暂时告一段落。

  这只是官方搜捕的停滞,对赵姬母子来说,噩梦才刚刚开始。

  赵国人恨透了秦国人,原因也很简单,两年前长平一战赵军战死的加上被秦军俘虏坑杀的一共四十五万人,当时的赵国人数在三百万人左右,几乎六分之一的赵国人都死在了长平,一时间赵国家家户户披麻戴孝,哭声震天。

  后来,秦国大军围攻邯郸,邯郸军民饿着肚子守城,为了保家卫国他们像禽兽一样的煮了孩子吃,现在战争结束了,这笔账又该怎么算?

  赵国的仇当然要算到秦国的头上,是虎狼之国暴秦杀害了他们亲人,让母亲没了儿子,妻子没了丈夫,孩子没了父亲,可是赵国却没办法向秦国报仇,一是没实力,二是没胆子。

  狂躁的愤怒,总得找个地方宣泄出去。

  既然赵国打不过秦国,那么留在赵国邯郸城的秦国人可就遭殃了,这些留在邯郸做生意或游历的秦人成了赵人宣泄愤怒的对象,邯郸的秦人就像过街的老鼠,几乎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

  尤其是赵姬和赵政,娘俩一个是秦昭襄王的孙媳妇,一个是秦昭襄王的重孙子,与秦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赵姬还好说,毕竟她是纯正的赵国人,可是赵政的血管里流淌着一半秦国王室的血,在赵人的眼里,赵政不仅是一个两岁的孩子,更是秦国的孽种。

  赵政母子躲过了官方的追捕,却躲不过民间赵人的怒火。

  好在赵姬母家有钱有势,绞尽脑汁还是保护了母子两人,但可以预料的是,赵家过的也很不安生,估计三天两头的就要人往赵家大门上泼粪,大晚上的往赵家扔个生瘟鸡,隔三差五就有一帮人拿着棍棒围住赵家要弄死赵政母子。

  若是说孩子的童年就应该是五彩缤纷的,那么生活在恐惧中的赵政,他童年肯定充满着暴戾和灰暗。

  好在,还有母亲在他身边,只要有母亲赵姬在,小赵政就还能有一个宁静的港湾勉强渡过他艰难的童年岁月。

  赵家是大户人家,哪怕历经邯郸之战的饥荒,赵家应该也不缺钱,小时候躲在赵家大院的赵政倒也不愁吃不愁穿,最关键的是,他有书读。

  战国时代乃至于后世一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读书也不是一般穷苦老百姓干的事,因为书在古代是奢侈品,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买得起的。战国的书都写在竹简和木片上,耗时费力,全是人工誊写,也就是家里有钱的大户人家能买得起书读。这种情况差不多一直延续到宋代,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印在纸张上的书籍造价便宜,而且能批量生产,这才为寒门子弟读书创造了条件,读书的人多了,做官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幼小的赵政从母亲那儿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外面有很多人要杀他让他老老实实呆在家里哪儿都不能去,这让赵政从小就产生了一种感觉,他所处的这个世界是险恶的,人人都想杀他,人人也都能杀他,而弱小的他却什么也做不了。

  童年的赵政无数次看着赵家紧闭的大门,一颗坚强种子在赵政的心里默默的发芽,艰难的童年岁月潜移默化影响着赵政,这段童年记忆也在让赵政深深的明白,他必须强大,必须强大到某种地步,这个世界上的恶人才不敢欺负他和母亲。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个道理,也适用于小赵政。

  同样的,拥有灰暗童年的赵政也比别人更早的知道生存的艰难和强大的重要,他的苦难童年将深深的影响着这位千古一帝的一生。

  但赵政的童年也并不完全是封闭黑暗的,事实上,幼小的赵政有一个朋友,这个名字的朋友叫姬丹(也就是后来派荆轲差点刺死秦始皇的太子丹)。

  姬丹也是‘质子’,年纪与赵政相仿。只不过他是燕国派遣在赵国的人质,也是燕国的太子。

  燕国是战国七雄里的小国,燕国太子自然而然也就是小太子,再加上燕国和赵国挨着,两国在战国时代没少打仗,基本上也都是赵国蹂躏燕国,所以姬丹这位燕国太子在赵国的处境也并不比赵政好哪儿去。

  赵政,姬丹,一个秦国王孙,一个燕国太子,同时流落在异国他乡,同时又年纪相仿,差不多的境遇让两人很自然的成为了朋友,俩小孩一起饮着赵国的水,一起在逆境中长大,一起憧憬着未来。

  然而,赵政在平静和孤独中慢慢长大,他的童年似乎没有太大的改变,可这时候整个天下却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变化,主要在于秦国。

  至于燕国,天下大势和这位北方又老又弱的王国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赵政三岁。

  这一年,周王朝的最后一个周王姬赧去世,秦将摎攻周,占领西周君三十六城,人口三万,绵延了八百年周朝正式灭亡。同在这一年,远在楚国北部一个叫沛县的小地方,一个男婴出生在一户普通农民家庭,这是刘家第四个儿子,按照排名取名叫季(古代按照伯仲叔季排,季排名第四,刘季,也就是刘四),后来这个叫刘季的小孩儿长大了个改了个名字,这个名字我们很熟悉,叫刘邦。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年),赵政四岁。这一年,王稽(范雎的恩人,带着范雎逃去秦国的人,范雎知恩图报,举荐忘王稽做了秦国河东郡郡守)犯法,背着秦国吃里扒外和诸侯私通,按照秦罚应该判处弃世(在闹市斩首)的刑罚,同时,秦律规定,举荐者和犯法者同罪,秦昭襄王王虽赦免了范雎,但范雎畏惧,称病让出丞相位置,之后就再也没了声息。

  秦昭襄王五十三年(公元前254年),赵政五岁。这一年,韩王亲自去咸阳朝请,韩国彻底依附秦国,魏国战战兢兢听令于秦国,其余各国仰仗秦国鼻息。

  秦昭襄王五十四年(公元前253年),赵政六岁。这一年,七十多岁的秦昭王去秦国旧都城雍城(今陕西凤翔县)南郊祭祀天地。在古代,只有天子才有资格祭祀天帝,年迈的秦昭王已然以天子自居,而天子又是天下的统治者,这就显示了秦国的志向是吞并整个天下而统一。

  秦昭襄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52年),赵政七岁,秦国好不容易安生了一年。这一年,历史上并没有任何关于秦国进攻别国的消息,这对连年征战从不休止的秦国来说似乎有点不太寻常。唯一能解释的原因是这一年秦昭王病了,而且病的很重,秦国大部分的经历都放在秦昭王的身体以及准备后事上,因此好战的秦军这才安生了一年。

  秦昭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赵政八岁。这一年秋天,统治了秦国长达五十六年的老秦王溘然长逝,秦国昭王时代正式结束,新的时代即将开启。秦昭王统治秦国五十余年,彻底奠定了秦国统一的基础,八年前的长平之战更是打垮了秦国统一之前最后的强敌赵国。嬴稷是秦国历史上贡献最大的秦王之一,他一生唯一的遗憾就在于没能一统天下,不过没关系,他未成的事业将由他的子孙继续完成。

  秦昭王薨,太子安国君即位。

  老秦王是秋天死的,按照秦国祖制,新君要在旧的一年为老国王守孝,等到第二年年初才能正式称王,秦国历法以每年农历十月为第一个月,因此安国君在老秦王死后没有立即即位,而是守了两个月的丧,等到十月份的时候,安国君才即位为秦王。

  可惜,安国君好不容易坐到秦国王位上,刚坐了三天屁股没热就一命呜呼了,谥号秦孝文王。

  这倒不怪安国君死得早,要怪就怪秦昭王太能活,老头儿一口气活了七十多,等他儿子安国君即位的时候也应该有五十多岁了,战国时代五十多岁的人属于高龄老头儿,一个五十岁的老人先是忙活丧事,接着又马不停蹄的接任为秦王,几番折腾下来让身体本就不好的安国君随着他老子的步伐死在了秦王宫。

  或许秦昭王这会儿还没过奈何桥,一转头就看见他儿子也跟着过来了,爷俩正好一道搭个伴上路倒也不寂寞。

  公元前252年的秋天对于秦国的来说是真正的‘多事之秋’,就在这一年,老秦王死了,新秦王刚即位三天也死了,秦国三个月的功夫接连死了俩王,秦国上下披麻戴孝,整个咸阳白布飘飘无限悲戚,如同鬼城。

  两个老秦王死了也并不是什么坏事,至少对子楚来说都是天大的好消息。

  爷爷秦昭襄王死了,父亲秦孝文王也死了,子楚既是太子,理应由他即位为秦王。

  国不可一日无君,子楚穿着孝服,披麻戴孝正式即位为王,史称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上位了,对于赵政是个更大的好消息。

  事实上,早在几个月前秦昭襄王去世的时候,得到消息的赵孝成王惊喜万分之余却又突然想到了邯郸城里的赵政,他连忙询问赵政母子俩死了没,听到手下人汇报说赵政娘俩活的好好的,赵孝成王这才松了口气。

  秦昭王死了,安国君就是秦王,安国君死了,当年的落魄公子嬴异人现在的太子子楚就是秦王。所以说,滞留在邯郸的赵政是子楚长子,那他就是的秦国太子,以后秦国的王。

  赵孝成王打了个冷颤,不敢怠慢,忙派人毕恭毕敬的送着赵姬和赵政回国。

  八岁的赵政依依不舍的分别了好朋友姬丹,期待而又紧张的坐上了返回咸阳的马车,八年近乎牢狱般的生活让一个襁褓里的婴儿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大孩子,这个孩子很小,远远地看和别的小孩儿没有什么不同,可若是仔细看,却发现这个小孩儿的眼神超乎寻常的平静,乌黑的眼珠像是一片深不可测的湖泊,没有人知道八年磨难的童年带给了赵政什么,恐怕也只有赵政自己最清楚。

  八岁,是一个孩子心智健全的关键年龄,这个时期的孩子以惊人的速度接收着周围一切信息,他们好动且敏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慢慢形成自己的性格品性,这些逐渐成型的品性将会深深的影响他们的人生。

  回到咸阳,八岁的赵政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父亲,小赵政激动的无以复加,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儿却终究没有流出来,他抽了抽鼻子,父亲哈哈大笑一把抱住了赵政,指着周围的人一一介绍给赵政认识。

  赵政好奇的眼睛打量着周围的陌生人,两个雍容华贵的老妇都是他奶奶,这俩奶奶,一个是华阳夫人,一个是夏夫人,现在两人晋级了,一个是华阳太后,一个是夏太后。

  除此之外,赵政还看到了父亲后宫的一大帮年轻漂亮的姬妾,还有几个比他年龄小的小男孩儿纷纷用好奇的眼睛看着他,那些小孩儿都是他的弟弟,赵政年长,不屑与这些乳臭未干的孩子玩闹,他只记得这帮小孩儿里年纪最大的是五岁的成嬌,还有一个古灵精怪的大胖孩儿,父亲叫他婴。

  赵政回国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名字,准确的说是改姓氏。

  既然回了秦国,当初的赵姓肯定不能再用,认祖归宗的赵政扔掉赵姓,改姓为嬴,大名嬴政。

  八岁,嬴政回到秦国。

  回到秦国之后,嬴政这才过上一个正常孩子该有的生活。

  咸阳,是秦国的都城,贵为大王子的嬴政再也不必像在邯郸那样整天担惊受怕,他可以无拘无束的享受着自己的童年,他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悲哀的是,八岁的嬴政好像除了读书之外没有别的爱好和兴趣。

  最让嬴政开心的应该是迟到的亲情。

  八年邯郸生活,嬴政算是个单亲孩子,只有母亲没见过父亲,他不知道父爱是什么感觉,但回到咸阳之后,时常能见到父亲应该是应征最开心的事情。

  或许是因为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秦王子楚对儿子嬴政也是格外的疼爱。

  而且,嬴政还有两个疼爱他的奶奶,华阳奶奶没有亲儿子,所以拿嬴政当亲孙子,夏奶奶虽然更疼爱成嬌一些,但对大孙子嬴政也不错,两个老太太对待嬴政是拿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宫里有什么好吃点总要给嬴政留一点,八岁的嬴政在幸福中一点点的长大。

  唯一让嬴政有点不高兴的是,他父亲太忙,有时候他好几天就见不到自己的父亲。

  每每想念父亲,嬴政总要忍不住去父亲工作的地方找他,但每一次都能看到父亲和丞相吕不韦商量大事。

  嬴政逐渐了解吕不韦,也知道吕不韦散尽家财扶持父亲上位的事,年少的嬴政对吕不韦感激之余却总觉着吕不韦时不时看向自己的眼神总有些奇怪……

  子楚即位之后,确实没有亏待吕不韦,不但封吕不韦为秦国丞相,更是一口气赏赐给吕不韦河南洛阳十万户作为吕不韦的食邑。按照一户五口算,十万户就是五十万人,当时的七国人口全加起来也不过是两千多万,而吕不韦一人就占了四十分之一!

  (按照今天的人口算,相当于六千万人的税不上交不国家,全交给吕不韦一个人)

  吕不韦用事实证明他确实不是一般的商人,作为商人,他作生意发了大财,作为政客,他在位为丞相也是尽责尽责,秦国这架马车在历经短暂的动荡之后又在秦王子楚和秦相吕不韦的带领下飞速前进。

  

上一章 | 最后一章没有了,前往书页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