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门第
翌日,都昌州府。
今日黄巾贼并未继续攻城。
连日战火,都昌城的世家大族也是损失惨重,每个人脸上都是苦大仇深,一脸哀怨。
唯有坐在右手末座的太史慈,正襟危坐,面无表情,看不出丝毫情绪的波动。
片刻,孔融拖着憔悴了许多身子,走上正座。
宾主见礼后,孔融问道:今贼众势大,昨日幸得韩阳将军死守东城,太史慈壮士单骑来援,方才叫贼人败退,使都昌城得以片刻喘息之机,今日召集诸位便是要趁此机会,商量一下对策。
韩阳的战死,昨夜已经传遍都昌,此时的世族们十分恐慌,哪里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对策。
一番吵吵闹闹,如同无头的苍蝇,嗡嗡作响,惹人心烦。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时,一道底气十足的声音响起:孔相国,某家昨日杀入贼营时,发现,贼人粮草不济,士气低落,不少贼人已经开始逃跑,昨日贼人又历经大败,此时只需让某家统帅精兵两千,定能大破贼军!都昌之围翻掌可解!
说话的正式末座的太史慈,又是昨天的那一套说辞,孔融眉头紧皱,但是今日却没有反驳。
而是看向在场的诸位: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又是一片低头议论,半晌,一个皓首老者缓缓的站起身,此人乃是都昌王氏家主王文静,祖上曾是食俸两千石的山东郡守,后来族中也是历有食俸千石的中太大夫,王氏一族在都昌乃是颇具威望的名门望族。
对着太史慈拱手道:敢问壮士现居何职?
太史慈眉头轻蹙道:如今尚是白身。
王文静哦了一声,旋即飞速的与身边的几个世家老者交换了眼神,神色间便已经没有刚刚那么恭敬了。
又接着问道:那壮士师承家学传自何处?
太史慈道:自幼跟随家乡武师学艺,在私塾读书。
哦王文静又哦了一声,旋即不再理会太史慈。
对着孔融抱拳道:相国,老朽以为,如今贼军新败,但是大军尚在,都昌城中可战之兵,不余两千人,若是据城而守,尚有保全的希望,实不敢再冒险求战。
不错!相国,韩阳将军、宗宝将军,俱是北海名将,世代家传的武将世家,连这二人都不是那管贼一合之敌,其他人跟别说了。
唔诸位言之有理只是,当下又该如何呢?孔融轻捻须髯发愁道。
太史慈被众人晾在一边,双眼中已然透着怒火。
徐襄轻叹一声,这个处处论出身,四处讲究门第的时代,太史慈这样的寒门勇将,难怪会从辽东远去江东投靠同样起于微末的孙氏一族了。
相国,太史慈壮士既然能突破重围杀入城中,想来贼人的防备已经不严了,不如趁此机会再派人突围救援吧,若是能从平寿调兵那么都昌之危,必能化解!左承祖也开口说道。
徐襄心中冷哼,这个左承祖,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太史慈能突围,别人就能突围了?真是异想天开!
近一个月的相处,徐襄深知孔融此人,虽然有才华,也礼贤下士,但是骨子里确是个阶级门阀的忠实拥趸,实在不是一个可以依附的好大腿。
徐襄朗声打断众人的议论道:相国!平寿虽然距离都昌仅有有五十里,但是前有宗宝后有韩阳将军,皆不是那管亥对手,平寿虽有强兵,却无战将,蛇无头不行,只怕难以有所作用;
不如去平原求援刘备,此去平原虽远,刘备此人也是兵微将寡,但是其手下皆是精锐,战将更是万人之敌,为人更是忠厚,相国只需书信一封,他必来救援!
麋竺惊诧的看向徐襄,他不知道为何徐襄对这个刘备如此有信心,三番两次提到。
不过此时已经到了生死之时,平原刘备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故此麋竺道:相国,内侄所言也并非没有道理,不如这样,索性此番多派人突围求援,一部依旧前往平寿调兵,另一部前往平原求援!
对,有道理,麋兄所言甚是!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孔融也点头道:既然如此,就这么办吧!至于突围的人选不知太史慈壮士,是否愿意担当大任?
太史慈沉声道:相国,某愿前往!
事情定了下来,众人散去,各自准备。
回到驿馆中,太史慈将孔融的手令和给刘备的信件,贴身收好。
徐襄倚靠在他的门前,问道:子义兄,今日堂上那些人,如此折辱与你,你为何还愿意为他们拼命?
太史慈一愣,幽幽的说道:孔北海对家母颇为看顾,某家自当报答。
徐襄点点头道:不愧是东莱太史慈,今日之辱,等子义兄威震天下,名垂青史之时,不知道他们又作何感想。
太史慈显然心情不好,保拳致谢后,不再多言。
徐襄也沉默片刻,深知以自己目前的身份,想要将太史慈这样的人绑在自己的战车上,除了用情谊,别无他法。
他深吸了一口气,下定了某个决心道:子义兄准备如何突围?
太史慈笑道:某家手中长剑,腰上雕弓,明日一早杀将出去便是了!
徐襄轻笑道:若是如此,只怕子义兄难以突围,那管亥再不济也有四万贼兵,那日子义兄能杀出重围,一来子义兄勇武无敌,二来也是黄巾贼精锐尽出,不再营中,此时他已经知晓你的厉害,对你定有所防范,再想出去只怕就难了!
太史慈沉思片刻点头道:确实如此,徐公子计将安出?
徐襄微笑说道:子义兄,你只需如此这般
太史慈听罢,目光慢慢亮起,点头道:不错,如此一来,定能成功,徐公子之才,叫人敬佩!
第二日,太史慈和徐襄带着六名都昌守军,开门出城;自顾自的在城外插好箭靶,佯装练习箭术。
管亥自昨日大败,正在军中稳固军心,果然没有多余精力前来围攻这支出城挑衅的小股部队。
只是让东城的贼众加强的防备,东城的黄巾贼众对太史慈印象深刻,十分惊骇,防备更是严密。
几轮习射后,众人便入门回城,并没有做出任何过激的行为。
第三日依旧如此,黄巾贼众依旧防范严密,紧张的关注着太史慈几人的动向。
如此往复,等到第五日时,黄巾贼众便没有那么紧张了,似乎习惯了太史慈和徐襄等人的挑衅,甚至有胆子大了,还窝在边上傻看,见射中箭靶,还大声叫好。
连日来的行为,就是徐襄出的主意,为的就是麻痹黄巾贼人,效果斐然。
如今时机成熟了。
第六日一早,太史慈再次整装,不过这一次却没有再带箭靶,也没有带上徐襄,带着六名跟着突围的都昌守军,正准备出城。
子义兄!稍待!徐襄顶盔贯甲的,骑马直奔城门口而来。
片刻,徐襄就来到太史慈面前笑道:不是说好,今日突围吗?子义兄怎么也不叫我一声?
太史慈一愣道:徐公子,这突围凶险异常,你何必要亲身犯险啊!
徐襄哈哈一笑:我与子义兄一见如故,更是钦佩子义高义,到了真章了,我怎么能退缩呢?
太史慈深知突围的凶险,依旧不允。
徐襄接着道:子义兄不必再劝了,往日都是八人一起出城,刚何况,那些黄巾贼,奉命盯着在下,若是今日我没有跟着出城,难保那些人会有所怀疑,若是如此,岂不是前功尽弃了?
再说能与子义兄同袍而战,是我的荣幸啊!即便是死在和子义兄一起冲锋的路上,我也是此生无憾了!
太史慈心中感动,只好点头答应下来。
随后一挥手,道了声:出发!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