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明码电报引起的轰动
这个时候,从外面又走进来了一位参谋人员。
“哈伊!陛下,华夏方面的电报,对方公开承认昨天晚上的袭击是由他们造成的。”
“哦?”
“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方面军都有来电,那个土匪军阀发表了公开电报,声明……声明是对我们的报复!”
“纳尼?”所有人都疑惑了。
“哈伊!对方在电报里说,由于华北方面军破坏了北平城大部分古建筑,对于他们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为此……”
欲仁怒了:“巴嘎雅鹿!北平之战到底是怎么回事,现在情况怎么样了,为什么敌人会这么说?”
陆相板垣蒸四郎硬着头皮说道:“陛下,北平作战是由北方面军参谋长岗不直三郎指挥,目前很有可能全军覆没了!”
“嗯?杉三园呢?他不是华北方面军司令吗?为什么不是他指挥?”
“哈伊!杉三园在战前前往各地查看防御情况,还没有来得及回城,就已经被堵在外面了,所以……”
好吧!
这里面杉三园给他们发电报求情的多次,又许下了不少利益,他们这才为他遮掩一二。
否则以他的这点伎俩,又怎么可能瞒得过其他的老狐狸!
欲仁并不知情,所以他也没有多在意。
“哟西!既然已经查到了敌人是谁,那我们一定要狠狠的报复回去!”
“可是,陛下,如果岗不直三郎在和他们交战的时候真的破坏了他们在北京的皇宫或者其他古建筑,那么……”
“破坏了又怎么样?战争的时候怎么可能顾及得了那么多?”
好吧,既然这样的话,他们也只能奉命制定报复计划了。
不过这个时候又让他们感到为难了!
华北方面军刚刚又被重创了,目前非但没有进攻的能力,连自保都堪忧,这让他们怎么报复?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徐州会战正在高潮的阶段,虽然在台儿庄的时候损失过万,但是他们目前仍然占据绝对优势。
他们总不可能把那里的战事完全停下,然后调转兵力北上,致使前面所做的努力功亏一篑吧?
于是经过他们一番讨论之后,决定加快徐州会战的速度,将国军击败之后,再和关东军一起调转兵力夹击夏子龙部。
鬼子的反应非常迅速,先是在国内动员起十个八个师团的数量,然后再运到青岛和连云港等地登陆。
同时由海军第三舰队组成的派遣舰队主力立刻北上渤海,准备和空军一起联合对付夏子龙部。
但是在他们反映这段时间,夏子龙发出的这一份明码电报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国内民众对于收复北平感到了极为振奋,抗战的热情也更为高涨起来了。
“号外,号外,华北大捷!北平大捷!”
“号外号外,北平大战,小鬼子损兵折将两个师团,北平已经收复!”
“夏家军北平大战小鬼子,全歼对方两个师团,收复了北平城!!”
“快来看啊,新鲜出炉的报纸,抗战至今最大的胜利,把小鬼子赶出华夏在即!”
“小孩儿,真的假的?北平真的已经收复了?”
“这位大爷,那哪还能有假?夏大帅已经用明码电报发向全世界,现在也就只有你们不知道了!”
“嘿,你小子竟然敢嘲笑我?”
“啊哈哈,不敢不敢!不过作为一个爱国人士,大爷你难道不想了解一下吗?”
“嗯,不错,那给我一张吧!”
“我也要,给我拿两张!”
“我也要一张!”
一会儿的功夫,所有的报纸全都销售一空,报社加班加点都没办法跟得上需求速度。
“好样的,夏大帅果然是真爷们儿!”
“太好了,北平终于收复回来了,小鬼子的日子也长不了了!”
“你们注意到了没有,从以前的开始算起,夏大帅已经连续消灭了鬼子五六个师团十几万人了!”
“是吗?”
“你还别说,还真是这么一回事!你们看这里,从之前的驻蒙军,到后来的华北方面军,再到现在的北平城,总共已经有六个师团的兵力了。”
“厉害,厉害啊!”
“是啊,去年北平事变的时候,小鬼子的兵力也不过十几万人,就能够横扫华北无敌。可是现在……啧啧啧!”
这时候有人叫道:“哎哎哎,你们看这里!”
“什么?面向全国招兵?”
这可让他们惊讶了!
夏子龙虽然从来没有停止过招兵买马,但是从来没有公开向全国发布招兵公告,只是在占领区范围内而已。
这一次不同了!
夏子龙知道北平已经收复之后,自己的声望绝对如日中天,到时候即便光头再想抹黑没办法了。
依靠着自己巨大的威望和影响力,夏子龙决定面向全国招募兵员。
自己手下的兵大多都是农民出身,文化知识并不高,而且太过于集中这个地方,对于以后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他以前所了解到的什么将军县,可是这玩意儿其他地方想比都比不了。
就好比西南云贵等地,人家基本上都没有参与到中原地区的战争,也不怎么加入他们的势力,那么将军又从何而来?
太过于集中了也并不是一件好事,很可能会形成地域抱团,以后可不太好控制。
这一点在装甲兵、炮兵和空军,以及未来组建起来的海军上面出现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这些军队需要的专业性太强,基本上都会从系统里补充。
不过在以后夏子龙会把大量的武器装备交给现实世界招募的人,让他们慢慢的训练起来。
所以为了以后长远的考虑,他现在必须要把兵员来源分散开来。
别搞得像朱元璋一样,突然间发现淮西集团竟然控制了绝大多数的军队,这威胁简直太大了。
事情果然如夏子预料的那样,由于现在他的影响力急剧飙升,招兵公告发出去之后,立刻就有大量的知识青年通过各种途径来到绥远和察哈尔,进入到了军营里面。
在随后的两三个月里,至少有超过十几万天南地北的人来到了绥远、察哈尔和河北。
一方面补充了兵员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缺少文化青年的困境。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