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黔带着张小乙穿过万年县县衙旁门,来到了县衙的后堂。
在后堂中,有两个人正坐在上首位置,手边两盏残茶都已经空了大半,看来已经等待了不少时间。
“不良人张小乙,见过两位大人!”
张小乙朝着两人行了一礼,这两个人他都认识,一个是万年县县令汤如海,另外一个则是被刺宰相之子武翊黄!
只是汤如海穿着绯袍,而武翊黄则是一身书生打扮,并未穿着官服。
“张副尉免礼。”武翊黄有些急不可耐道:“今次过来见张副尉是想要确认你找到线索之真伪,我想知道汤县令呈上帖子中没有的细节!”
副尉是最小的武官名称,算是一个客套的称呼,正如后世对每个体制内的普通科员都称呼为主任一样。
张小乙一愣,目光朝汤如海看去。
汤如海这个老狐狸却不置可否,拿起残茶喝了起来,一副绝对不掺和你们之间事情的模样。
张小乙见状,便明白汤如海是想要置身事外了。
之前之所以他要呈上被刺案线索,是因为他和下辖的不良人接了圣人旨意,不呈上线索等于是抗旨不遵,这并不代表汤如海想要介入到朝廷党争之中。
“您想知道什么?”张小乙想了想询问道。
“事情的发展、经过、结果,还有你们对这个线索的价值判断!简单来说,我要知道你们对这个案子的一切信息!”武翊黄霸道的说道。
张小乙知道自己没办法拒绝,对方这种大人物,想要对付自己实在是太容易了,甚至不需要自己动手,只要一个眼神,下面便会有大把的人为了讨好他而来对付自己。
这人,自己得罪不起……不过却未必不能利用!
张小乙心中百转千回,表面上却没有露出任何的马脚,将事情的经过以及自己当时的思路全都说了一遍。
武翊黄显然听的十分认真,甚至不时打断张小乙的叙述,让张小乙解释的更加清晰明了一些。
在张小乙全部说完之后,武翊黄脸色郑重的深吸了一口气,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来回踱了两步。
最后,他站在了张小乙的身前,神情严肃道:“张副尉,从你描述的话语中,我相信这是一条极为有价值的线索,还请你一定要据此追查出幕后真凶,还家父一个公道!”
说罢,武翊黄郑重行了一个叉手礼。
“不敢不敢。”张小乙连忙还礼。
行礼完毕,武翊黄便极为干脆的离开了后堂,丝毫没有理会旁边的汤如海和郭子黔。
这让两人都有些尴尬。
汤如海故意清了清嗓子,自我圆场的说道:“这个武大人真是毛毛躁躁,也不等本官送他一送。”
“是啊是啊,毕竟太过年轻了,少年得志却少了历练啊!”郭子黔在一旁附和道。
说完,两人又是一阵尴尬的沉默,最终汤如海只得半捂着脸让张小乙和郭子黔出了后堂。
在回到太平巢的路上,张小乙感到奇怪的问道:“郭帅,这个武大人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特意来询问我这个无名小卒?”
郭子黔撇撇嘴:“这人疑心太重,生怕递上去的东西被人用了春秋笔法,所以亲自向你问清楚具体情况,你看着吧,这次他回去后朝堂上肯定要乱上好一阵了!”
“朝堂如何我并不关心,毕竟距离我实在太远!”张小乙摇了摇头:“郭帅,你说搜检军器监的事情能成吗?”
“我希望不能成,可惜多半事情不会如我所愿,缉凶司……呵呵,一个画饼罢了!”郭子黔难得透露了一些口风。
张小乙在一旁没吭声,他明白郭子黔的意思,如果搜检军器监一事未能实现,那么被刺案无论有没有查到真凶,不良人都能够有所转圜――我查到了凶手你不让接着查了,那还好意思怪我?
不思功,先补过。
郭子黔的官场态度在这件事情上暴露无遗。
可惜,正如郭子黔说的那样,搜检军器监几乎已经成了定局,区别只是搜检到什么程度而已。
因为,当朝宰相被刺,朝廷却给不出一个交代,这件事情圣人不答应,百官不答应,甚至连百姓也不会答应。
唐人是骄傲的,无论哪个方面,你敢阻挠他们的骄傲,那么汹涌的民意就会撕碎你。
三天后,果不其然,郭子黔一语成谶,圣人下令军器监配合缉凶司搜检,凡有阻挠者处极刑!
早在天宝年间,因为北疆入侵的原因,玄宗皇帝迁军器监至北都并州太原府,大部分的事务官和工匠都一并迁了过去,在长安中留下的只有一座府衙和高阶官员,主要营管资料和人事变动。
下面跑腿的小官小吏只有寥寥几人。
再加上因为搜检的原因,军器监上下对不良人极为敌视,军器监监正和监丞索性就没出面,只派了一名年纪极轻的军器监典事辅助。
反正圣人的旨意是不得阻挠,我不阻挠也不配合,你拿我也没办法……
因此,当不良人到军器监衙门时,只有一名年仅弱冠的八品典事相迎。
“我军器监中设有甲坊署、弩坊署、都水监、诸津四个部门,不知道诸位想先去看哪里?”军器监八品典事徐怀玉带着不良人一边走进衙门,一边不卑不亢的询问道。
张小乙站在不良人中间,其他不良人打量着军器监衙门,但是他却在打量这位八品典事徐怀玉。
看的出来,徐怀玉应该是出身世家大族,待人接物有板有眼,与人交谈之时表现的让人如沐春风,没有良好的家教是没办法做到这一点的。
让张小乙好奇的是,如果出身世家大族,那么为什么会成为军器监的典事?
要知道,当朝虽然风气开放,而且国人自傲,但是匠人的地位依旧低微,军器监与匠人打交道,在朝廷内话语权并不高。
真正的世家大族,哪怕进不了中书省当个吏官学习政务,也会想方设法进鸿胪寺或者光禄寺,为以后的官场人脉打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