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庆忽然想起,答应过史可法,帮助他向自己的便宜老爹要粮食,只好翻身起床,一边感叹自己的劳碌命,一边又提起了笔:
父皇,孩儿又想你了,主要原因是孩儿饿了,不但孩儿饿了,孩儿手下的兵将好像也有点饿,扬州的粮食太贵了,孩儿买不起。
想带着兵丁和他们讲讲理,却想起父皇教育孩儿要让梨,不要砸缸。所以烦请父皇帮我从朝中大臣那里借点儿,可以打借条哟。
他们要是不借给粮食,您就告诉他们,孩儿饿的受不了,就会带着兵丁去他们家里去吃,什么时候吃饱了,什么时候再去下一家……
李国庆估计自己的恶名已经传遍了朝廷,既然已经是恶名了,何不加以利用。只要大臣们听到,李国庆要带人去他们家里吃饭的消息,一定会积极借粮的。
当李国庆再次躺到床上的时候,猛然想起自己似乎还是忘了一件大事儿,工欲膳其事,必先利其器。
自己这个穿越者,怎么能不发挥穿越的优势,制造一些新的东西,克制敌军呢?好在是躺着想,没有那么累。
将现在的技术手段,仔细的分析了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短平快的项目,太复杂的就算了,太花钱的也不行。
所谓的燃烧弹,就不用说了,那玩意儿老祖宗早用过了。
最主要的是你得找得到猛火油,其他的就都好办了。他敢相信都不用他出主意,工匠们就能制造出千奇百怪的燃烧弹。
至于改造枪炮想都不用想,一是没那时间,二是现在的枪炮他也看不上,只要给他五年的时间,他敢造出半自动来。
还有急救箱,这个倒是可以搞一搞。
几种消炎、止痛的中药配方是知道的,蒸馏酒也做出来了,多蒸馏几遍,虽然达不到医用酒精的浓度,那也总比没有强。
再配合棉签儿、针线、绷带、盐水之类的,就差不多了。
不过还要培训一些卫生员,传授一些战场救护基本知识,什么消毒、止血、包扎、缝合等等,以及担架使用的方法。
至于绑腿,首先你得有布,连脚还光着呢,谁有闲钱弄绑腿,现阶段也只能如此了。
压缩饼干倒是可以做一些,只不过面粉太少了,主要的小麦产区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乱,基本上算是颗粒无收了。南方毕竟还是以大米为主,即使制作出来也不会有太大的量,应急倒还是可以的。
根据高杰、刘肇基、黄得攻他们介绍,红衣大炮的射程虽然能够达到十里左右,但攻城时的最佳位置,应该摆在半里到一里之间。
这样才能发挥红衣大炮的最佳攻城效果。超出了一里的距离,无论是准度和破坏力就差的很远了。
如果自己设计一种轻便简易的投石机,只要在城头上将燃烧弹投掷到一里左右,就可以迫使敌人不能将红衣大炮架设在这个区域,从而大大减少防守的压力。
至于明军的红衣大炮,那就不用考虑了。
很多是固定在城头上,存在很大的射击死角,可以轻易躲过去。再有就是年久失修,缺乏维护和保养,不把自己人炸了就算不错了。
还有就是缺乏合格的炮兵,他们原来都是军阀,军饷都装自己口袋了,拿什么购买火药和炮弹,所以根本就没有什么训练,没把大炮卖了就算好事。
望远镜也可以制作了,想起了望远镜,就想起了孙云球,这家伙自从被自己招来,好像整天无所事事,也就是跟着姚启圣和周昌跑跑腿,未来的眼镜大王这样浪费的不好。
这件事情就交给他了,玻璃现在还没弄出来,但是水晶是有的,后世的连云港可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天然水晶产地。
说干就干,又是一咕噜爬起来,开始绘制望远镜的草图,其实这个时候单筒望远镜已经传入了中国,只不过大家只把它当成宫廷里的玩具,而不是用在军事上。
最让人不理解的是居然没有人仿制。唉,现在的大明和后世的高仿时代差的太远了。
在外间屋伺候的王权,看见这小魔头上蹿下跳、颠三倒四得折腾来折腾去,心里琢磨,明天还不定有谁又要倒霉了。
天刚蒙蒙亮,李国庆就把孙云球找来了。当孙云球看到望远镜的图纸时,高兴的都快蹦了起来。
因为他从家跑出来,就是要找别人介绍的一个洋人,学做望远镜,阴差阳错的一直没有找到,就被李国庆收了。没想到在李国庆这里居然也能做望远镜,笑的那叫一个开心。
于是一个以资本和技术入股,一个以管理入股,两个小股东的眼镜公司就算正式成立了,当然还逼迫着李国庆画了一张老花镜的图纸。
至于为什么不弄近视镜?是因为不想破产。那个年代读书人都是四处游山玩水,能有几个近视的。
拿着李国庆给的银票和图纸,孙云球屁颠儿屁颠儿的走了,准备招兵买马开工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国庆基本成了各种培训班的讲师,先是游击战的战术讲座,从战术理论讲到战术原则,从战术特点讲到战斗方式。
什么袭击战、伏击战、破袭战、麻雀战,什么出敌不意,攻敌不备,声东击西,避实击虚,集中兵力,争取主动,以小胜集大胜。
弄得乙邦才一伙人对神仙战法佩服的五体投地,还时不时的总提问题。
李国庆十分郁闷,一旦牵扯到实际问题,也是支支吾吾的,心说这都是我从网上看来的,好不好,仗一次都没打过。
没好气儿的将他们骂走,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自己琢磨去。
紧接着就是医疗培训,找的人都是些上过战场,在这次整顿中刷下来的半大小子,十六七岁的样子。
参加培训得人员看到,一张桌案上摆着一条羊腿和一个小箱子。羊腿上的毛已刮净,上面有一条深深的伤口;小箱子上居然有一个红色的十字,还安着一个背带。
只见姚启圣打开箱子,箱子里头有几个小格儿,每个格子放着几样东西:四个瓷瓶儿,一个小碗,一个小布包,几卷儿白色布条,一把带棉花的小棍。
姚启圣打开小布包,将里面的针线穿好,放到到小碗里,倒入酒精。
然后拿起另一个小瓷瓶儿开始,用带棉花的小棍清理洗涤伤口,清理干净后。再用带棉花的小棍儿蘸上酒精擦拭伤口表面。
接着,让大家吃惊的一幕出现了。姚启圣居然用刚才泡在酒里的针线,一针一针的把伤口缝了起来。
缝好后,又用酒精擦拭了一遍,拿起另一个瓷瓶,在伤口上倒了一些药粉,涂匀后,用箱子里的白布条,一圈圈的将伤口缠好系牢。
李国庆则是担任了画外配音的角色,姚启圣每做一样事情,他就解释用的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要这么做?
于是大家听到了类似于棉签、绷带、急救箱这样的新名词,心里对这位板凳太子除了崇拜,还是崇拜。
演示完毕,李国庆拿起急救箱里的一本册子,说道:“本王管这本册子叫战地救护手册。里面写的,就是刚才演示的内容,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救治方法。”
“如果严格按照此法操作,只是受外伤的话,这个季节活下来的能到七成,要是夏天可能只有五成。”
听李国庆说完,大家全都愣了。他们知道平时在战场上受伤,有三成活下来就不错,现在居然能超过五成,难道这真是神仙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