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领着葛诚穿过连廊,来到方孝孺的书房。
“老弟你来的正好,老夫正好泡了一壶碧螺春。老夫记得你是最爱喝绿茶的。”
方孝孺满脸堆笑一把拉着葛诚进屋,书房雅致摆设精巧,瑞脑里燃着沉香,鎏金的火盆里燃着炭,进屋就是扑面而来的暖香。
可是葛诚只觉得冷,从脚趾到手指,每一个毛孔,每一根头发,都透着寒气。
“老弟,老夫身边如今也没个体己的人,把你调过来京城翰林院怎么样?你入职翰林院给老夫当个副手,从一品,老夫再给你们这阖家老小,在京城寻一处大宅子,咱们哥俩从同窗变成同僚,你看如何?”
“反正北平也待不了多久的,天气冷,地广人稀,老弟以你这学识身段,跟着燕王,是大大的埋没了你。”
“怎么样,老弟,和老夫继续当同僚,一起辅佐圣上,你可愿意?”方孝孺笑得亲切慈祥,给葛诚倒了一杯碧螺春。
葛诚礼貌着保持着笑容,他看着眼前这一小杯茶,却像是在看一杯鹤顶红。
他没有碰茶杯,道:“卑职才疏学浅,和方大人的才学相比,还是天壤之别,翰林院乃朝中文臣首席重地,卑职怕是没有这个能力和福气就任。”
方孝孺微微挑了一下眉毛,“咱哥俩相识于微时,二十一年前咱两还什么也不是,却有抱负大谈治国之道,如今时过境迁,老夫还真的碰上机会了,老弟你就一起过来帮个忙呗。”
“再说了,这是应天,是京城,是皇城,什么事情都有圣上护着,安全啊!”方孝孺又在葛诚的杯里添了一点热茶,把茶杯推到他面前。
“感谢方大人提携,卑职这北平长史任职期不是还没有届满么,卑职就算想来京城投奔方大人,也得有个由头不是?”
葛诚握了一下方孝孺倒满滚烫茶水的茶杯,依然没有拿起来喝。
“老弟啊,幸亏当年老夫是举荐你去了秦王府,不然国子监当年出来的同窗,十有八九都分配去了户部任职,你可还记得?”方孝孺见葛诚以升官加爵来诱惑似乎并不上钩,既然软的不吃,便话题一转,来的硬的吧。
“卑职当然记得,卑职能享受到今日的荣宠,还多亏了方大人的推荐。”
“哎呀,后来分配去户部任职的,咱们俩当年的那些同窗,那一年的人,你知道都卷进了什么案子吗?”
“户部?是郭桓案?”葛诚心中开始警觉,方孝孺这是想说什么?
“老弟,你也不是外人,咱们俩前后脚进的仕途,这么些年也看了不少朝廷的起起伏伏,要不是当年老夫留了个心眼,把你推荐给秦王,去府里当个长史,若是一个不留神任由你分配去了户部,这“郭桓案”牵连户部官员之广,老弟若是当年留在户部,估计也是难逃一死。”
方孝孺又把葛诚面前的茶盏往他跟前推了一推。
方孝孺,你的意思是,葛诚我能苟且活到今日,这条命都是你给的咯?
当年国子监同窗的几十人,确实都分配到个州府的户部,唯独他葛诚因为方孝孺的一封举荐信被指派到了秦王府。
严格来说,这二十一年来在三个皇叔府里的安稳日子,确实也是得益于他方孝孺。
滴水之恩,似乎真的该涌泉相报。
“郭桓案”,起因于户部官员贪腐,前后几年牵连了几万人被杀,先帝洪武刚愎多疑,嗜杀成性,一个“郭桓案”处死了几万官宦,再一个“空印案”又处死了几万官员,从官从政二十一年来,他葛诚躲过了这两场官场的大杀劫,侥幸从几万人的尸体旁走过,屠刀和鲜血都没有落在自己身上,确实还得好好感谢,最初方孝孺写的那封举荐信。
一步对,步步对。
一步错,步步错。
都已经侥幸活到今了天,是不是再听方孝孺的一次,就可以继续侥幸活下去?
蝼蚁尚且偷生,为人何不惜命。
葛诚端起再三被方孝孺倒满敬过来的茶杯,就算眼前这是一杯鹤顶红,明知是对方早已挖好的陷阱,备好的毒药,他也得喝下去。
他入仕为官的工作是方孝孺介绍的,他全家二十多口人在方孝孺手上。
他已经没有退路了。
“卑职才疏学浅,能走到今时今日,全仰仗方大人当初提携,卑职见如今圣上仁厚治国,方大人辅政有功,深得圣上重用,不知还需要卑职做些什么?”
方孝孺见葛诚接招了,立即大喜,又给葛诚倒满第二杯滚烫的碧螺春。
“既然说起了前朝洪武年间的旧事,老夫有幸接了先皇指派的任务,当了如今圣上建文的顾命大臣,如今眼下,老夫干的活,不过就是旧事重施,这由头实际和洪武年间也并没有什么区别。”
“老弟你可知,先帝洪武建国,分封赏赐的一等功臣有多少人?善终活下来的又有多少人?”方孝孺挑着眉斜眼,阴沉的问他。
“这个,卑职没有留意,还请方大人明示。”葛诚开始有点紧张,今天这一席话,似乎就快要触碰到大明王朝开国以来最核心的那个机密了。
“先帝洪武,起兵于草根,辗转经历各种战役近二十年,才建立起大明朝统一天下,天下平定之初,先帝分封了一同参战功勋显赫的一等功臣三十四位,其中六公,二十八候。”
“这一等功臣,三十四位公候,却在先帝执政的最后二十年间,因为各种罪名,有贪污的有侵占的有走私的有压榨百姓的有蓄意谋反的,坐实了种种罪名之后,在非正常状态下,死去了三十个。”
“老弟,你可曾想过,这是为何?”
“难道说,成了一等一的功臣,分封了王公侯爵的人,都会变坏吗?”
“难道说,人啊,一旦得了荣宠,就会肆意妄为,目无法纪吗?”
“难道说,人啊,一旦衣食无忧,就会想方设法推翻王法,自己谋反上位当皇帝吗?”
葛诚愣了半晌,喉咙里就快要冒出那两个字:“不会。”
换了是他自己,一定不会。
前前后后打了二十多年的仗,风里来雨里去,无数次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在众人背影中寻找出那个带头领队的老伙计,然后飞奔上前汇合,继续并肩战斗,投入下一场洪水猛兽的战役,攻下另一座城池,占领下一个山头。
最后,终于胜利了。
可以有屋住,有衣穿,家中老小得以欢聚一堂,不必再朝不保夕,不必再挨冻受饿,不必再担心明天项上人头会不会被敌军一刀砍下。
起兵?
谋反?
推翻大明朝?
何必折腾呢?
开国分封的功臣都已经这么老了,老得连走路都要人搀扶了,何必呢?
葛诚见方孝孺目光灼灼的望着他,等他回答,便勉强小声说了六个字:“卑职认为未必。”
“是呗,老夫也任为他们不会的。”
“先帝洪武颁《大诰》于天下,严苛法令,白纸黑字都标示清楚了,干什么样的坏事就要遭受到什么样的刑罚,这些被分封的一等开国功臣,已经颠簸了半生,好不容易才过上安稳日子,何必以身试法,以下乱上,以卵击石,去求得一死?”
“但是,事实却是,这开国三十四个一等一的功臣,死了三十个。”
“因为先帝发现,这三十个人,可以一呼百应,可以割据出一方势力,可以互相团结成一个派系。”
“他们甚至有自己的信仰和主张,对先帝颁布的《大诰》不屑一顾,胆敢对朝廷的政事品头论足。”
“他们,成了真正的领袖。”
“于是,他们的死期到了。”
“是不是真的贪赃枉法,是不是真的以下乱上,是不是真的蓄意谋反,其实倒也不重要了。”
“老弟,这番话,你听明白了吗?”
方孝孺又向葛诚面前已满上的茶杯,添了几滴滚烫的碧螺春。
葛诚怔怔的看着眼前的茶杯,心中一片苍茫,仿佛孤身一人置身于一望无际的林海雪原中。
理想多么崇高,坚持多么难得,成果多么绚烂,取得再多再多的成就,那又能如何?
他们不过都是一介臣子。
他们一旦有了光芒,一旦有了自己的主见,一旦有了自己的团体,他们,就离死期不远了。
这便是皇权吧。
“卑职多谢方大人教诲,方大人具体都需要卑职做些什么,尽管吩咐。”葛诚端起茶杯,喝下第二杯茶,热茶浸透弥漫过他的喉咙,心脏,血液,游走于五脏六腑间,他当然知道在这个节骨眼上,自己对于方孝孺来说大有利用价值,对方断然不会在水里下任何毒药。
但是他还是觉得,自己像是喝下了两杯鹤顶红,这两杯碧螺春下肚,他妥协了,他让步了,他被毒药侵蚀了。
他除了听命,除了就范,还能干什么?
“先帝在世时,因前朝太子朱标性格仁厚温和,先帝怕太子执政上台,政局不稳,便用了各种手段诛杀了这三十位开国大臣,可惜太子去世得早,先帝便令皇太孙继位,还把这皇太孙允炆托付给老臣,老臣诚惶诚恐的接过这个差事,却发现皇太孙允炆这孩子,比他爹更仁慈更温厚不下百倍。”
“而现如今,还能称作为一方领袖,能一呼百应的,割据出一方势力,团结成一个派系的,就只剩下先帝分封留下的藩王了。”
“不瞒老弟,这削藩大计,老夫和齐大人黄大人几个都已经谋划得差不多了,大部分藩王,都被锦衣卫找到了违法犯纪的证据,待时机成熟,圣上一个接着一个下令废黜了就是,没太大难度。”
“唯独这个燕王,老弟,你可要帮帮老夫啊!”
“锦衣卫查了燕王大半年,什么像样的证据都没捞到半张。”
“圣上不是又派了张昺谢贵他们三个接任北平布政使和指挥使吗?这三人也没搜出罪证?”葛诚问,说老实话,客观来说,燕王执政确实勤勉,也不好女色,在北平呆了二十年身边就只有一个王妃,徐达的长女徐仪华。燕王对边防军要也是鞠躬尽瘁,打起仗来十次有八次都是自己亲自披甲上阵。
也难怪锦衣卫扒拉半年也扒拉不出罪证。
“老夫不是怀疑燕王得了疯病是装出来的么,就让张昺他们下点功夫去验证一番,看看燕王是不是真的疯了,结果,三人回来,一致认定,燕王是真的真的疯了。”
“唉,也不知燕王是真的清心寡欲执政廉明,还是步步为营心机深沉,这折腾大半年,他就是个铁疙瘩,身上一丝缝都找不出来,完全找不到地方下手,这可愁死老夫了。”方孝孺一脸懊恼,又给葛诚斟上一杯热茶。
“所以老夫就拜托老弟,反正你在北平也有职位上的便利,什么贪赃枉法,以下犯上,蓄意谋反之类的蛛丝马迹,只要大概能沾上点边的,你便书信给老夫,老夫让圣上派几个锦衣卫顺藤摸瓜再抓上几个人,尽快坐实了燕王的罪名,早日为圣上除去这个心头大患。”
“削藩这件事啊,早办结,早了事。”
“废了燕王,老弟便能顺理成章的调回京城翰林院,屈就老弟当老夫的副手,老弟,你可愿意啊?”
方孝孺把倒满碧螺春的第三杯茶又往葛诚面前推了一下。
“至于老弟的兄弟和孩子,老夫都已经安排妥当了,老弟和你兄弟的六个孩子,安排在京城的宗学读书,老弟你的两个哥哥,老夫也给谋到了两个四品的职位,你这一家子的吃喝用度,老夫全部都已经妥妥的安排上了,就等老弟你办完北平的差事,能早日回京城和老夫继续在翰林院共事了。”
高官,厚禄,衣食无忧,阖家团圆。
听起来,多么的诱人。
指使他这个小小的长史,去搜罗燕王的贪赃枉法,以下犯上,蓄意谋反的罪名和罪状,罪名小了,不够格废黜罢免,毕竟灭了大元,皇室宗亲里燕王居首功;罪名大了,燕王,怕是就得死了吧。
谁叫他是一方领袖呢?
谁叫他能一呼百应呢?
可惜生在帝王家,哪怕再劳苦功高,也逃不过这被过河拆桥的命运。
“卑职听从方大人吩咐,回去北平一定留心留意燕王举动,一有发现就立刻汇报方大人。”
葛诚不再推辞,一口气喝下这第三杯茶。
从这一刻起,葛诚便已不再是葛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