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燕王府。
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家背携着一大袋书轴画卷,风尘仆仆地从马车上下来,他穿过王府前厅,回廊,花园,后院,来到后门一出别院小屋。
小屋里坐着等他的,正是燕王妃。
“回禀王妃,小的已经按照您的吩咐,把邓家小姐和公子的字画,全部托人收了回来。”老仆向燕王妃行了个礼后,双手打开布袋,把二十几副轴卷取出放在案几上。
“是吗?可是托了不同的官宦和商家,以不同人的名义去预定的?”燕王妃微笑着问。
“回王妃,我们用了七家的名头去收,每家预定两至三幅,预定的要求提的各不相同,有山水画、花草画、书帖、扇面题字等等,收购的价钱比外面普通店面的字画要高出两成,全部付的是现款,邓家小姐肯定是察觉不出异样的。”
“老奴还问了书画先生,他说邓家小姐公子的字画,一看就知道师出名家,有唐宋遗风,集百家之长,有大家风范,是上等好作品,值得收藏。”
“真的?那我要看一看。”燕王妃拿起案几上的一个卷轴,展开一幅画卷,是一幅水粉细腻的牡丹画,细笔勾勒,白描绘法,金粉吐蕊,画得很是细致,画卷右下落款一枚圆形红印,是一个小篆的“谨”字。
“画得真好看。彤姐姐若是泉下有知,也会非常欣慰,自家的孩子终于长大,还都很有出息。”燕王妃由衷地赞叹。
回想起那韩国公李善长的外孙女李彤,自小师从宋濂,宋濂不仅早年当过先帝洪武的老师,还给前朝太子朱标讲授经学,主张文以明道,文道合一,是大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唉,只可惜,这个大明朝文章学问第一人,七十岁高龄时,因前朝“胡惟庸”谋逆案连累,唯一一个宝贝孙子宋慎被砍了头,一把年纪的文坛泰斗被流放客死他乡。
时间,细沙般无声的扬起,飘散,消逝。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传承,如今也只有借这手中的字画,可以侧面一睹当年大明朝开国文章学问第一人宋公之风采了。
“王妃,你再看看,这是邓家小少爷的字贴。”老仆展开另一幅字帖,提的是唐朝李白的诗《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落款是一方形小印,一个小篆的“尘”字。
“不错不错,这字也也得极好,这是习了唐朝名家的柳体和颜体吧,根骨有力,又游逸有余。邓家的孩子,劫后余生,成了可造之才,申国公邓镇泉下有知,也要含笑九泉了。”燕王妃回忆起当年邓镇领兵的英气,其父邓愈十六岁领兵抗元,一代开国元勋叱咤疆场戎马半生,唉,可惜,十年前那场谋反罪的牵连,让大明朝开国两个最显赫的家族彻底陨落。
“王妃,这些字画如何处理,挂在哪里?”老仆问。
“把咱们王府所有房间挂的字画全部换掉,都换上这些新的,看着赏心悦目。”燕王妃看了这些字画,心情大好,微笑着吩咐下去。
“好的,王妃,老奴回头就命人换上新的字画。”
从长安带回字画的老奴姓颜,是燕王府的管家,从燕王妃离开魏国公徐达府上嫁给燕王朱棣,就一直跟随在王妃身边,管家老颜以及道衍和尚姚广孝,这两人是如今燕王和王妃身边最贴心的心腹。
管家老颜心中念到,燕王妃性情纯良,可惜前朝洪武皇帝从来没太正眼看过燕王,多年来也只有征战四方立功时夸奖过燕王几句,处处压制忌惮燕王。
新皇建文登基之后,更是变本加厉,如今这燕王府的奴仆,一半以上都是当朝建文皇帝安插进府的,从厨子到园丁,从丫鬟到杂役,每日都在监视着燕王和燕王妃起居饮食一举一动,这些个朝廷安插在燕王府里的奴才,事无巨细都要记录下来想新皇建文汇报,有一次,管家老颜亲自截获了一纸密报,一个端茶的丫鬟正偷偷揣了打算出府传递消息,半尺不到的小纸条,上书:“晨卯时燕王起,后食粥糜,午食红枣莲子羹,晌午与燕王妃对弈围棋,输十五子,未会见其他人。”管家老王看了哑然失笑,禀报燕王和王妃,他们也双双失笑,但并未做其他处理动作。估计着如今府里燕王打个喷嚏,都有人要休书汇报建文皇帝。
管家老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眼看王妃和燕王,一天一天越发沉默少语,府里的日子也越来越艰难,每一天都是煎熬。
“王妃,恕老奴直言,您对这四个孩子,这十年也是费尽苦心了,安排府里姚广孝道衍大师的大徒弟郑一貉,去当申国公邓府三个孩子的武艺师傅,结交在当年已经人人避之不及怕受牵连惹祸上身的凉国公蓝玉的小夫人,安排蓝家小少爷也跟了郑一貉习武,后来韩国公李善长和凉国公蓝玉果然都以“谋逆罪”被抄家论斩,您安排郑一貉在危难之中,救下邓家三位小姐公子和蓝家小公子,保下李太傅和蓝将军最后一点血脉。”
“这么多年,您默默安排着他们四个孩子拜师学艺,细致无微地照顾他们起居饮食,自己却从不露面,不显山不露水。”
管家老颜说到这里,有些哽咽,“我们燕王府里已经如此艰难了,连吃喝用度都被朝廷限制死定量开销,您还不忘关照这四个孩子。”
“邓家三个孩子离开了郑师傅的镖局,您又开始不放心,怕他们没人照顾了,生计艰难,又命老奴以七八家商宦人家的名义,高价向邓家小姐公子预定书画,以保证他们就算没有了郑大师傅的照顾,也能衣食无忧。”管家老颜老泪纵横,感伤于燕王妃的委屈,抹起眼泪来。
“哎呀,老颜,您老人家今天这是怎么了?谬赞了,谬赞了。”燕王妃拍拍管家老颜的肩膀,忽然想起如今王府里背腹受敌,举步艰辛,一举一动都在被人严密监视。
她警惕地看了看四周,两人身处王府后亭的一处别院小屋,隔壁是堆杂物的屋子,她走到窗边,静静听了一会周围的动静,又忽然打开房门,见外面确实没有人偷听,才放下心来。
燕王妃细心的把门窗关好,微笑着坐下,向管家老颜说到:“老颜,您老人家跟随我快二十年,从徐府到北平,一路辗转颠簸,感谢您老人家始终对咱们的不离不弃。”燕王妃顿了顿,继续道。
“韩国公李善长,去世的早些的卫国公邓愈,还有凉国公蓝玉,和家父徐达都是年轻时一起患难过来的兄弟,他们曾经在一个战壕里杀敌,在一个山坳里吃野菜行军,经历了数载艰难,才剿灭了陈友谅和大元,助先帝洪武开国建立了大明朝,终得平息纷争,天下太平。”
“可是前朝洪武做了皇帝之后,却开始刚愎多疑,开国执政没过多久,就开始一步一步向开国老臣下手,家父默默看着眼里,却因自身也难保,敢怒而不敢言,尤其先帝洪武晚年这二十来年,更是变本加厉。家父去世前,弥留之际,曾经和我推心置腹的说过一番话。”
“他说,倘若这些个老伙计,都一个个有着谋反叛乱的心思,何不在开国建朝那会儿,军队乱战的时候,背后一刀就把洪武给杀了,那时候谋反不是更容易吗?我们这些老伙计,又何苦几十年带着一身领兵杀敌留下的伤痕,追随洪武皇帝开国建制,平定四海?”
“这二十来年,被莫名问罪赐死的官员十余万人,人数都超过大明开国打仗时死的了,家父徐达一辈子格尽职守本本分分,也难逃洪武多次试探,好在谨言慎行又苟且多活了几年。家父去世前,嘱咐我说,这些开国老臣之间,同袍兄弟,情深义重,曾经一起血雨腥风共了患难,奈何却没有缘分同享富贵,他怕下去地下,无言以对老伙计老兄弟责骂,他命我私底下,尽力而为,救助一些开国老臣的遗腹血脉。家父说,尽人事而知天命,与人为善,是为福缘。”
“老颜,虽然如今咱们燕王府,背腹受敌,建文小儿一登基,就天天热衷着捣鼓削藩,他先收拾了咱家燕王同母所生的亲弟弟周王朱橚,又废了我家亲妹妹嫁的代王朱桂。那周王朱橚对医学药理痴迷得很,是个医术呆子,专心著书习医,你说他哪有那闲功夫去谋反?”
“至于代王朱桂,我妹妹芸儿说她嫁的这个夫君,就爱看斗蛐蛐斗鸡,研究奇珍异宝的稀罕玩意,不问世事,把自己关家里天天自己玩,你说他又哪有能耐去造反?”
“呵呵,这建文小儿他削来削去,不就是想削了你家燕王的脑袋吗?可他又没那么大的胆子,咱们燕王镇守北疆快二十年,击退了蒙古,招降了北元,只要有咱家燕王在北平的一天,所有北边蛮夷外族就一天不敢胡乱动弹,建文小儿在皇城应天也才有一天安稳日子。”
“这么浅显的道理,建文小儿和他那群草包谋士不会不懂。”燕王妃冷眼嘲讽着当下局势,停顿喝了口茶。
“所以老颜,你不用太担心,家父说,行善积福,自有福报。半年前建文小儿派来北平那三个毛头小官,来夺燕王的财权兵权,顺便还想来收拾燕王,不就是咱们十年前救助的那个蓝家小公子,出手相助替换了燕王受刑,成功瞒住那三个赴任履新的草包,更是救下了燕王府上下老小。”
“那次也是我这么多年以来,头一次见到长大的蓝家小公子,我问他,为什么要改名叫江芜茗,他说,江湖一草寇,从此无姓也无名。唉,这四个孩子忍辱负重,长大成人到今日,想必也是吃了不少苦头,一心想远离纷争,隐匿江湖,无名也无姓,聊以寂静度过平生。”
“所以你看,平日里行善积德,不用问原因和结果,自然有福报。”燕王妃微笑着,拍拍管家老颜的肩膀,神色有着万物崩塌也不为所动的淡定泰然,笃定而娴静。
“我懂了,王妃,老奴以后,心中有数了,不慌不忙,我们行善积德,不管外界如何动荡,我们自然有菩萨福泽庇佑。”
“对了,老颜,你知道吗?想当年,我那大弟弟徐辉祖也想拜前朝文章第一人宋濂宋公为师,结果呀,宋公嫌弃辉祖愚笨,不肯收他为徒,却收了太傅李善长的外孙女,呵呵,辉祖当年可是懊恼了好一阵子。后来,我专门去了几次申国公邓府,会见了邓夫人李彤,果然是蕙质兰心文雅聪慧的妙人,邓夫人外祖父李善长比肩萧何,家学渊远深厚,确实比我家弟弟徐辉祖那个莽夫强多了。”
“可惜当年,咱们也只有能力救出邓府三个小娃娃,对李彤和邓镇无能为力,今日见到你从长安收回来的这些字画,当年故人音貌容颜仿佛重生,又在眼前,好不欣慰。”
燕王妃眼角也渗出一点泪光,又展开那副牡丹图,花瓣舒展,芳芯吐蕊,树深时见鹿,似是故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