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乐受到鼓励,有些激动道:臣的师父曾经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依臣看来世家豪强如此热衷兼并土地,蓄养奴婢,说到底无非是为了追求利益。
且彼等一向唯利是图,为了追求利益,甚至连里通外虏,走私塞外这种要抄家灭族的事都敢做,所以只要给彼等足够的利益,就不怕彼等不动心。
刘庄越发好奇,急切道:到底是何种利益,莫不是让朝廷对彼等做出让步,给予彼等各种特权,若是如此,纵然借到粮食,又有何可喜之处?
非也!陛下且听臣细细道来。李乐笑着道:臣所思之策,对此朝廷也是巨大的好处,更不需给予彼等什么特权。
刘庄胃口一下被吊得足足的:逍遥且细言之。
臣的办法,其实就是丝绸!
丝绸?
刘庄有些想不明白,丝绸与卖粮、借粮之间能有什么联系?
就听李乐娓娓道来:臣年幼时,曾跟随师父游历葱岭以西诸国,亲眼见到丝绸在这些地方有多受欢迎,当地的人无不称赞其柔软而顺滑,像鲜花一样色彩绚丽,质地像蛛丝一样轻盈强韧;
且不仅容易携带,更能在葱岭以西卖出比黄金还高的高价,譬如安息帝国,便靠着垄断丝绸的中转贸易,获利及其丰厚,师父曾计算过,其获利竟达十倍还多。
且在安息,及安息以东的大月氏(贵霜帝国),那儿的人无不竞相用丝绸来装饰宫殿、制作拜火教祭师的祭袍,甚至充当鲜艳的军旗;
而在安息以西的大秦,那儿的皇帝与贵族,都以能穿上中国丝绸为荣,其所信仰宗教的法衣,祭服、挂幕、祭坛装饰概用丝绸,大秦的官吏也以穿着着特殊形式的丝袍来彰显富贵奢华,一般的商人及富人,无不为之疯狂。
哪怕在西域诸国,丝绸也被视作珍品,当成货币使用,无论是买卖葡萄园、奴隶还是牲畜,但凡大宗交易,都用丝绸作为交换媒介。
只是因为王莽篡汉,丝绸之路断绝多年,商旅不通,西域诸国从大汉获取的丝绸越来越少,葱岭以西更是经历了几十年的丝绸荒,丝绸的价格年年都在攀高。
是以听闻大汉再次打通西域,中心设置西域都护府,立刻有许多的粟特商人云集都护府,日夜求见西域都护,祈求能够前往玉门关求购丝绸锦帛。
臣惶恐,在西域时就已答应粟特商人抵达雒阳后,即向朝廷进言向汉朝建议解除对彼等的禁令,准许粟特商人前往玉门关交易丝绸。
非但如此,臣还建议大汉商队不应止步于玉门关,还应深入到西域诸国腹地,将整条商路变成一条丝绸之路经济带,且丝路上的商品也不应仅限于丝绸,还可以包括茶叶、瓷器、中药、农具、书籍等。
此非臣的私心,实乃因为在臣看来此举对大汉有利无害,且利益还不是一般的大!
刘庄自然知道粟特商人狡诈无信,假扮各国使者坑蒙拐骗,混吃混喝,骗取赏赐的事,对这些粟特商人没有半点好感。
加之大汉一直都是重农抑商,怕的就是大家看到经商所获之利,十倍于耕种,纷纷效仿舍本逐末,贱卖田地经营商贾之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是以,若是在原来那个时空,或者换了另外一个人来劝他解禁,刘庄肯定是不会答应的。
不过面对李乐,却不一样了。
要说刘庄,对李乐还真是说不出的信任与看重,凡是李乐所提建议,无论是出兵围魏救赵,还是设置北庭都护府,亦或是西部大开发,以及以兴汉会牵头的国有企业计划,就没有不同意的。
在李乐建议解除对粟特人的禁令,准许粟特商人前往玉门关交易丝绸时,刘庄心里就已经同意了。
毕竟连国有企业计划都同意了,除了盐铁专营以外,朝廷接下来还要亲自下场,参与到羊毛纺织,茶叶种植与贸易等行业中来,再加上一个丝绸贸易也不算什么。
但刘庄还是想知道,建设这条所谓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大汉到底有哪些好处。
丝绸之路经济带,这词倒是新鲜,卿且说下去。
李乐越发放得开了,喝了一口饮子侃侃而谈起来,简单讲了一下经营好这条丝绸之路经济带所能带来的许多好处,主要从粮草物资保障、经济和税收,还有文化传播,意识形态输出等几方面讲起。
最后总结道: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营好了,在西域与北庭驻守的汉军将士,以及即将前往两地的屯垦团便可足衣足食,保障各种物资不缺,无需从中原千里迢迢运过去。
且汉军将士及屯垦吏士之俸禄,也可依靠收取商税自给自足,若是担心两地日后不受朝廷控制,也可将领兵权与财权分开,使其互相牵制,且西域、北庭都护任期不得超过十年或者八年。
而西域诸国也会因此受益匪浅,过上安定、富裕、繁荣的好日子,同时不断受到汉文化的辐射和影响,西域诸国之人皆心向大汉,成为精神上的汉人,宁愿做大汉一普通百姓,也不愿为夷狄之君长,真正的化夷为夏。
到那时候,西域、北庭两地即可变成真正的大汉之土,行郡县之制,就如一两百年前的闽越之地那样,从此以后,哪怕一千年,一万年两地都将成为大汉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见刘庄陷入了沉思,李乐等了等,又继续说道:而大汉朝廷,也可获利良多,不仅大幅增加了赋税,还可用经济的手段控制西域诸国,只要让彼等尝到了好处,彼等就再也离不开大汉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各种商品,但有不敬,朝廷甚至无需动用军事手段,只用经济制裁的手段,就能使彼等认罪屈服,此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也!
再回到本次的粮食危机上来,臣听闻自王莽篡汉,丝绸之路断绝五十余年来,九州各地,特别是青州刺史部、扬州刺史部两地,丝绸已多得卖不出去,仓库中丝绸堆积如山,很多因为放了太多年,都快朽坏了。
且在大汉,穷人贫民每日劳作,或种田或者做工,都穿不起丝绸,也舍不得穿丝制衣物怕磨损弄坏了,唯有富人及不从事重体力劳作者才会穿丝制衣物,但丝绸却生产积压太多,是以一直卖不上价钱。
若是由兴汉会出面,以两倍的市场价大量收购青州刺史部、扬州刺史部两地世家豪强仓库里积压的丝绸,并承诺年年如此,条件则是彼等必须卖给或借出同等价值的粮食,在如此巨大利益面前,不怕彼等不心动!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