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一州,同是富商,这个时候没人会去同情万、刘两位东家,因为一句话……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先前万东家主动纳捐一千两,刘东家纳捐八百两,也就是说万盛米行加上赎罪银也就一万两,刘记茶莊更少,只有八千两!
万盛米行虽然没有马家粮行势力遍及数州,可在这梅州城乃至广南东路也是能数的上号的大粮商,区区一万两拿不出来吗?
当然不是,只不过是抠门,不愿意罢了,所以现在被抄了米行,只能说是咎由自取!
至于刘记茶莊也是一样,茶莊不是茶馆,茶馆卖茶水赚的银子不值一提,可茶莊是贩卖茶叶的,因为战乱,仓库里面堆积的不知凡几,或许一时半会变现不易,可若是低上个两三成的价卖给城内富户,区区三百两拿不出来?
更何况,众人还真不信,刘东家掏空了茶莊的现银……
邓云挥了挥手,顿时几名亲卫上前拖死狗一般将两位东家给拖了出去,哪里会管两人撕心裂肺般的求饶声响遍整个州衙。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两个字活该罢了。
邓云很满意,如今算算,这次百家捐纳加上他巧立名目逼出来的赎罪银,一共差不多超过六十五万两!
再算上查抄广南钱庄、米行和茶莊,差不多有八十万两!
多吗?不多……
但是梅州可不光只有一个梅州城,还有七八个附属于梅州的县,这些县也有富户也有地主,这些都是财源!
在不伤筋动骨的前提下搜刮完梅州之后,还有第三营正在扫荡的循州,最后加上广州乃至惠州,逐虏军能购拥有的财力除了应付日常以外,应该还有能力去打造出一支强悍的水军力量!
当然搜刮、迫捐只是手段之一,邓云现在最需要干的还是发行战争债券,借机建立起逐虏军的信用体系!
“本将替朝廷,替逐虏军三万将士谢过诸位的慷慨解囊!”邓云起身抱了抱拳,堂内自是一片谦词。
邓云目光落在邱奕的身上道:“邱家主主动追加价值四万两白银的钱粮,本将深有触动……”
邱奕刚想开口客气几句,便见邓云摆了摆手道:“但是本将说的话是一口唾沫一个钉,先前让你们自愿纳捐是一件事,让你们缴纳赎罪银是另外一件事,邱家只需缴纳五万两白银就足够了,这四万两白银,本将不能收……”
邱奕直接怀疑自己听错了……
“但是本将率大军即将与朝廷禁军主力汇合,或许会寻找战机与蒙贼决一死战,也有可能会坚守城垣,因此需要用到银子的地方数不胜数,邱家主仗义,邓某也不想坏了规矩!邱家主?”
邱奕连忙应道:“邓将军,老朽浑浑噩噩过了那么些年,却不成想被邓将军一席话给骂醒了过来,这四万两钱粮,老朽这邱家也是实心相赠,还请邓将军莫要推辞才是……”
邓云摇了摇头,肃然道:“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本将原本就想过,将会在各州实行战争债券,所谓战争债券其实和钱庄没多大区别……”
等到邓云将战争债券的实际情况给介绍清楚,不管是邱奕这样的大商还是马钟这样的大地主,甚至是为赵家放了一辈子贷,当了十几年钱庄掌柜的郑掌柜都他么惊呆了。
天底下竟然还有这样的说法?
朝廷跟百姓借钱?
也不对,邓云说的是逐虏军跟民间借钱,用朝廷的名义和逐虏军的信用来担保……
这他么到底是什么鬼?
所有人和当初邓云第一次提出战争债券这个概念的人一样,都感到荒谬的一塌糊涂……
疑问也都是一模一样……
朝廷都快亡了哪来的名义,逐虏军有什么信用,逼捐罚银子的信用?
就算朝廷不灭,逐虏军也在,谁有胆量去收账?
一句话,谁敢狗胆包天去找朝廷和军队,难道不怕抄家灭族不成!
唯一觉得侥幸的就是邱奕……
邱奕身为邱家当代家主,先前突然间多认四万两白银的捐助,这难道是因为邓云的几句话就热血冲头?
恰恰相反,热血那是年轻人的专利,身为豪门家主,他更需要的品质是稳重,做的最多的是考虑家族的利益不受侵害!
世代经商,商人有商人的直觉和判断,邱奕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池州的事他知道的很清楚,因此他根本不相信能在池州行灭门,让数百百姓围殴官府,形同谋逆的邓云会是善茬!
也不相信邓云会在逼捐和罚银之后,就彻底没事了,或者说寻常富户或许没事了,但是邱家这样的大商和马家这样的大地主不可能这么轻易过关!
最大的可能是不死也要脱层皮!
判断出这一点以后,邱奕才会当机立断主动认捐,为的就是彻底堵上邓云的嘴,让邓云把视线落在马家的身上,这就是身为邱家家主该有的算计!
当然邱奕这么做无疑也是冒了很大风险的,因为逐虏军不太可能常驻梅州城,否则就无需这么穷凶极恶的来迫捐,那么逐虏军一走,蒙古人再杀回来,今天的事必然瞒不住……
他是主动多认四万两,和被逼完全不一样,届时蒙古人会怎么想,会不会灭了邱家满门以泄愤!
可能性绝对有,而且还不低!
所以邱奕已然准备在邓云率军离开梅州之后,就分散家中子弟,让邱家的年轻一辈去往各个没有战事的重城先隐姓埋名!
如此一来就算元军要灭了邱家,邱家也不可能断了根,加上家族藏匿的金银,一旦到了太平年月,邱家想要东山再起,也不是什么难事。
交好邓云是为了大宋,分散子侄是害怕元廷,这一切都是在未雨绸缪罢了。
邓云不要邱家的四万两钱粮让邱奕很意外,却没想到还有战争债券这玩意在等着……
“该说的本将也都说了,邱家主多捐纳出来的四万两钱粮,本将算是战争债券的认购,一年半成的利,三年期限,届时本息同还,也就是四万六千两……”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