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个免税田!朱慈烺冷肃道:朱大典,本宫令你在一个半月内,将凤阳府的免税土地全部清查一遍!八卫一所按照以往朝廷定下的分配制度,军官该分多少地就分多少,多出的地全部充公!逃亡军户的地也全部充公!只要是土地不管荒成什么样子都得清查!清查任务下派到五州十三县和八卫一所,若是过了一个半月后还未清查完成,下面主官一律革职斩首!
朱慈烺现在就是要把军队的屯田都收回来,将屯田的收益充为军队的粮草,只有士兵吃饱了饭,才能成为精兵悍将。
多余的屯田还能招募新兵分田,一个士兵代表一个家庭,只要田地充足,朱慈烺不仅能养出大量的军队,还能养活众多的人口。
还有官绅的那些隐田,查出来补缴的纳粮可以充实各地官府粮库,以作赈灾使用。
朱大典额头冷汗直冒,他倒是不怕被革职杀头,清查田地工作量虽大,但凭着他的职权,完全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他怕的是皇太子的举动会让整个士绅和卫所军官暴乱。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皇太子这样做,要得罪很多人啊,整个凤阳府五州十三县的文武豪门权贵都会被得罪的。
朱大典完全被皇太子为国为民的伟大情怀感动了,甚至还有点热泪盈眶,但他心里叫苦不迭,心想这皇太子虽然极为聪慧,但社会经验太少了,还是个愣头青,这样自寻死路的方法也搞得出来。
朱大典小声道:殿下,您可知道崇祯七年凤阳卫指挥使侯定国的事情?
朱慈烺冷笑一声,他如何不知这事,来凤阳的路上就将凤阳府了解的一清二楚,崇祯七年,凤阳卫指挥使侯定国依仗守备太监杨泽之势,欺压军户,军户士兵们在临淮西关村将侯定国杀死,然后投奔流寇,一个月后转头就帮流寇攻下了凤阳。
朱大典这是想用侯定国的事情提醒自己,不要把卫所中的人逼的太甚,那样说不定会让他们投敌。
朱慈烺寒声道:谁敢在本宫面前蹦跶,那得要看他的脖子够不够硬!
朱大典暗暗吸了一口气,心道这皇太子是铁了心的收拾凤阳八卫一所了,想想这位小爷在北方做过的那些大事,只怕不是个吃亏的主。
朱大典离开之后立刻开始着手安排清查官员和衙役,同时他修书一份分别送往了南京的张国维和淮安的史可法,让他们做好安抚的准备,别让皇太子被人弄死在凤阳,那样朝廷降罪下来他们一个都跑不掉。
朱慈烺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想要自己的实力强大,必须要有强大的根基,他的根基不是朝廷,而是自己实打实控制的地盘,手里有多少杆枪。
眼下江南地区就是最完美的地盘,只是这个盘子有些烫手不好拿,特别是北方还有十来万鞑子,西北面还有闯逆在窥测,一旦他对整个江南官绅和勋贵动刀子,势必会引起强烈的反扑,流寇也会趁机而入。
朱慈烺完全可以想象到,自己清查江南各省土地的令旨刚刚下达,各地的士绅转脸就会将百万家资投资给了流寇,支持他们起义了。
因此,朱慈烺只能先从凤阳府开始,建立稳定的根基后再逐步推向南直隶以及整个江南地区,边发展边打鞑子和剿寇,温水煮青蛙,彻底掌控江南。
先解决粮食问题,再解决税收问题,朱慈烺清楚,事情要一步一步来做,步子跨得太大容易扯到蛋。
中军帐内,马士英和孙传庭、五大阁臣、北方勋贵们,已经清楚,太子要动手了,这是要杀人啊!
魏藻德,朝廷议政和行政的规矩改革,人选定好了没?朱慈烺问。
魏藻德答,定了,小朝会,按照太子的意思,机构要精简、人员要精简、说话要精简,三个精简精神,我拟定了人选,正常情况下,参加人员为有五位阁老,六部的尚书、侍郎,左右都御史,大元帅府的四卫帅以及太子点名之官员上朝即可。时候也不必太早,巳时准点上朝就行了。但现在四卫帅因为需要守卫大沽和登州,有三位没来,太子怎么办?
嗯,若是在凤阳府开小朝会,那就加上两位督师,把高杰、马锡也加上,这样一来军方就有孙督帅、黄得功、刘元斌、高杰、马锡五人参加了。
好,那我们明天就开第一次朝会,太子你看?
可以,正好有许多事情要议一议了。
啥?就这么点人?连九卿都不必来了?而且上朝时间还那么晚马士英感慨地想,太子也太懒了吧?而且上朝的臣子那么少,怎么做到兼听则明?这是要成为昏君啊!而且上朝的规矩是非常重要的祖宗家法啊!怎么可以轻易改动?而且还在凤阳这里改动,也太草率了吧?
马士英哪里知道,朱慈烺减少朝参官员的数量,并且推迟早朝时间可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大明朝廷上肯定是不干正事儿的奸臣多啊!
如果朱慈烺像崇祯皇帝那么勤勉,好嘛,每天天不亮就要见一千多号奸臣,一见就是一上午,有时候还要忙到下午。一个明君对上一千多奸臣不被他们气死烦死也自己累死。还真以为自己是太祖高皇帝,能一个对付一千多?
而且一千多人开大会能讨论什么呀?又不让他们投票举手表决,拿主意的不还是朱慈烺?七嘴八舌的,烦都烦死了。
另外,那么多的奸臣凑一块儿还会互相掣肘、互相拆台——其实官员的本职就是掣肘和拆台,比如给谏之臣,也就是六科给事中和察院御史这样的官员,基本上就是干这个的。
限制皇权什么的,那都是后世的历史爱好者往大明朝脸上贴金!这些给谏干得事情除了添乱就是给办事儿的廷臣找麻烦。
而且他们找麻烦的性质和后世代议制政治之中的议会是不一样的,议会管的是立法,不是管行政的。给谏是廷臣,也就是政府的行政官员。
这种让政府的官员去给各政府首脑和各部长官添乱做法,其本质就是皇权不自信,不信任朝臣,害怕朝臣结党营私,蒙蔽圣听——当然了,对崇祯这样的昏君而言,给谏体系也有存在的必要,因为崇祯就是个自幼长在深宫,对外面的事情一无所知的宅男。他的判断能力是很成问题的,也容易给蒙蔽
而朱慈烺自己都那么奸诈了,就不需要给谏来添乱,所以就决定每天少见几个奸臣了。
平常的朝会有五个大学士(同时也是尚书)加一个兵部尚书陈锐,再加上十二个侍郎,四个卫帅,两个都御史参加就可以了,一共二十四个臣子,最多再根据需要临时增加几个,顶天也就是三十来个,哪怕都是大奸臣也容易应付一些。三十个臣子参加的朝会,实际上就是个真正能讨论国家大事的国务会议了。
这就是一场最重大改革啊!因为将来所有的改革,都会由这个国务会议来讨论,并且实施!至于其他的官员,每月搞两次大参,和大家见个面就行了。
因为要见的人少,所以也不必一大清早天没亮就上朝。巳时,也就是上午九点开始便可以了,有一个时辰议论大政也就够了,到午时差不多结束,也不耽误吃午饭,也有时间荒淫无道,多好啊!
朱慈烺笑吟吟道:这只是常朝,此外还有大参,每月初一、十五举行,在京官员都可以出席.在凤阳府这边就不搞了。行宫狭小,容不下那么多人啊!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