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晨,海运船队继续南下走了,朱慈烺则停留在了十里洋场大上海!
从汉代起,上海就有铸钱、冶铁、煮盐业。隋唐时期,随着江南经济的不断开发,上海一带的经济也得到较快的发展。上海本身就设有都漕运万户府,宝山就是上海海运贮粮的集散点。自从大明朝再次开放海禁、设立市舶司以来,又设立了江海关,由此上海的航运业得到空前发展。
上海的地理位置在东亚贸易的版图中,绝对是得天独厚的。不仅在长江口,而且还处于北洋、南洋、东洋的交汇处——在帆船时代,北洋、南洋使用的船型是不一样的。南洋风大,北洋水浅。所以南洋用尖底船,北洋则用平底船。而长江、运河用内河船。
一旦上海开埠,尖底、平底、内河等三种船型,都会在上海汇聚,城市想不繁华都难啊!所以在历史上,上海一开埠没多少年,就抢了广州的风头,成了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城市。如今上海正在逐步形成内河航运、长江航运、南北洋航运和国际航运等多条航线,成为棉布进出口量最大的吞吐港,也成为海上贸易的中转站,聚集在上海港的船舶有时多达3000多艘。因此,上海从现在开始就将逐渐成为全国最大的贸易大港和漕粮运输中心。
连广州这样的千年商埠,都一度给开埠后的上海搞得冷清了,何况台湾岛明末的台湾岛有什么呀?除了鹿皮就是各种要命的传染病,住在那里的洋鬼子就是拿命换钱啊!
如果有个繁华热闹又安全的大上海可以去,什么热兰遮城、什么普罗民遮城的,一准变成鬼城。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为赚钱而来的,只要热兰遮城和普罗民遮城变成亏本的无底洞,低价抛售就是必然之选了。
而大明这边,如果显示出一定的实力。比如建立一支真正有战斗力的欧式陆军,有个两三万人的,足以让荷兰这个距离遥远的西方列强下不动嘴,就足够可以讨论合作共赢的问题了。
……
“上海大开发,最重要的是重新规划上海的布局,朕初步计划将上海拓展成足以容纳500万人口的大城市,而且还要保留足够的土地供其将来发展成为容纳1000万、2000万、3000万人口的国际大都会。”
在朱慈烺刚向发改司提出这个目标设想时,工部的人都为朱慈烺宏大的眼光感到震惊。
500万人口,在目前以平矮的土木房子为主的上海真的可以容纳下这么多人吗?而且不只是民宅,公共用地、商业工地、工业用地的需求都在急剧增加,意味着民宅占有总用地面积的比例更小。更别说朱慈烺还认为以后这座城市可以容纳3000万人。
3000万人是什么样的概念?
看看现在的西方国家,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加在一起还不到1000万人,那么可想而知,这样的大城市,仅仅是为居住在里面的居民,提供粮食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要让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正常运转,该有多么困难。
“以后,我们将彻底解除城墙对城市规模的束缚,将城市范围向外界延伸,要把大明所有城市都建设成为一个无论是实际设施上,还是我们的官员的思想观念上,都是一个没有围墙界限限制、对外界开放的城市。现在城墙已经没有抵御外敌的能力,部分城门则留作遗迹保存,从此不再修建城墙。”
“第一就是要拓宽上海的主干道,主干道宽度至少要有十车道宽,还要设立专门的人行道、绿化带。建立环城的次要干道,至少要有八车道宽,务必要让上海四通八达。路面使用新式的水泥路面,将来供汽车使用。罗大公搞的购物一条街,要加宽、并加长向上海西部延伸、要贯穿整个上海,朕就把这条街命名为‘南京路’吧。”
“第二是城市其他公共设施,首先就是下水道。一个城市的下水道,体现了城市的良心、体现了父母官的良心。加深城市下水道,向普通家庭推广抽水马桶,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防止内涝。其次是建立干净卫生的饮用水过滤池,为市民提供较为干净的用水,减少爆发瘟疫的可能。”
“在主道路两侧栽培树木,保护好私家园林和建立市民公园,提高城市内的空气质量。”
“将重工业逐步迁到城郊,建立专门的工业区。工业区主要设立在浦东,浦西则主要是轻工业区和居民生活、文化娱乐区。浦西要建立四条新条主干道和居民区,朕打算把这四条路及其附近住宅区,廉价租给荷兰人、英国人、葡萄牙人、西班人,并且充许他们在浦东建立工厂。这叫筑巢引凤。”
“保护一些有价值的建筑物……”
“上海附近没有高山,水力资源不丰富,所以,要先建立几座大型火力发电厂。要建立几座大型洗煤厂,以煤球厂为中心对精煤进行再加工,为大上海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
“上海到南京的水泥高速路,已经竣工,下一步,还要再建设一条上海至南京的上下行、双轨铁路。南京军械学院要抓紧研制城市交通有轨电车,以后,这种有轨电车,要把整个江南、从上海一直联通到南京。”
朱慈烺接连宣布了上海、澳门、香港三地大兴土木的计划,要在有生之年把这座三座城市打造成为能容纳千万人口的近代大都市。
工部的几位员外郎如临大敌,他们一想到要进行大改建,就一阵头大。这次可能是要大放血,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改建城市,目的是为将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以及更加适应接下来的时代。城市规划建设是一件极其麻烦的事情,涉及到道路的规划、拆迁、配套设施建设等等。
朱慈烺计划在一年内完成大改建的总方案,二十年内逐步实施,为以后上海成为容纳人口上千万的国际大都会打下基础。更大、更干净、更系统,不再将城市视为简单的居住地,而是一个系统来进行规划和管理,给未来留有拓展的空间。这是农耕时代很难想象的一件事情,他们无法想象会有一座城市可以容纳超过1000万人。
农耕时代的文明,仅仅是供应一座几十万人的城市粮食就容易吃紧了,没有人会专门规划1000万人级别的城市的布局,一般都是得过且过,等到出现问题才会想办法解决。
朱慈烺将这个难题扔给了工部。身为穿越者,掌握的不仅是后世的现代科技,还拥有几百年来人类社会所凝聚起来的先进理念。有时候这样的理念比先进科技更能发挥出作用。
工部需要在一年内完成大改建的方案,涉及道路、分区、供水、排污等方方面面,甚至要考虑还没有正式开工的大都市地下铁路系统对城市的影响。
说到这里,朱慈烺的大刀阔斧还远远没有结束。
“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我们要建立一座万国博览会的会馆,来向万国大使、我大明万万民众彰显工业力量。”朱慈烺又说出了一个重大的计划。借助万国博览会的契机,他要开始彻底发挥工业的力量,大兴土木。
与以往的帝王建造土木宫殿为了自己享受不同,朱慈烺认为那些建筑最多只是有文物价值,而他要建造的东西可以改变城市甚至是整个人类文明的面貌。
水泥路、高楼大厦、先进的城市供水排污系统等等,在朱慈烺积攒了前面足够的技术之后,此时该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城市出现了。
“万国博览会会馆的场所预定在万国动植物园附近。万国动植物园代表的是对自然的敬畏,而万国博览会代表的是工业的智慧,自然和人工相互交织对比,将会给人带来更加强烈的感受。”
“这一座会馆主体应当使用透明玻璃和混凝土、钢铁进行建造,预计高20米、长700米、宽150米,占地10.5万平方米。这将是一座永久性建筑,每隔五年举办一次万国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暂不对外开放,而在博览会之后将会有偿向公众开放,收取费用用来维持对会馆的修缮。”
“建筑分为三大层,主要注重于工业气息和良好的采光,里面要有足够宽敞的空间用来展示工业品,同时采用我们东方园林式的布景,带有一些人文情怀。”
“朕需要一批建筑设计师尽快拿出方案,并且开始制定设计图和向工厂提供建筑材料的订单,在万国博览会开始之前完工。”
朱慈烺说出了自己对万国博览会会馆的期待,他希望能够有一座足以展现工业力量的会馆,同时内部又有些东方园林的元素。这个会馆使用的钢筋水泥、玻璃不止是在工业初期,甚至在接下来一百年仍然会是人类社会的主要建筑材料。
“估计以现在的生产能力,只要提前制定好设计方案和设计图,向工厂提交订单准备材料,一年的时间足够让陛下您所期望的会馆拔地而起。”工部的官员经过简单的计算,却并不怎么担心。
万国博览会的会馆只是一座单体建筑,人力、物力、财力准备充分的前提下还真的能够在一年内完工。
与上海接下来将要进行持续二十年的大改建相比,万国博览会的投资只是小意思,或者说只是上海大开发的一小部分。
“陛下,这座万国博览会的会馆叫什么名字?或者说这个项目是否有自己的名称?”工部的人问道。
任何一个项目都有自己的名称,比如“草原大铁路”、“南北大铁路”、“大都会地下铁路”,万国博览会的会馆也要有自己的名字。
“朕把这座会馆命名为‘东方明珠’,俗称‘水晶宫’。”朱慈烺答道。
这是朱慈烺上午在淞江知府衙门“关于上海大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工部和知府衙门动作很快,其后不久,上海的居民就发现了最近城内开始大兴土木,不少位于主干道或者重要支道的民宅接到了需要搬迁的通知,作为补偿,官府将会为他们在其他地段建造更大的房屋以及获得一笔不菲补偿金。
一些路段开始封路,一副要彻底改修整座城市的下水道、道路、房屋系统的姿态。
资本是最了解市场的,随着上海大兴土木开始,上海的土地地价开始上涨,罗大公家的土地自然也是水涨船高,把罗大公高兴的工作充满了干劲。
而王之心早就得知朱大皇帝欲在明年大举开发上海、澳门、香港三大城市时,就伙同巩永固在上海浦东、浦西,黄浦江两岸开始猛买土地,那时,上海的土地廉价的基本上和白捡没有什么两样了,让二人买了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