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嗣源即位之后,还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将同光四年这一年改年号叫天成元年,因为这一年前四个月,中原没了大雍皇帝虞昌勖,草原没了契烈大汗郁久律屈列,南方没了闽王郑审知。可是改了年号之后,郑延翰也没了。而年末,泰卢国王王芳远也没了,这一年可谓是群星陨落之年。
天成元年,王芳远即位还不到十年,年纪也没到三十岁。对于泰卢国百姓而言,王成桂死后,他们已经习惯了泰卢国王英年早逝,只是王芳远的死不是发生在宫墙之内,而是在宫门之外,在王芳远带人打猎的时候。
王芳远和他几个兄弟都不同,很喜欢狩猎,以前有王天桂在,他喜爱弓马这一面不敢表露出来,如今他自己做主了,就每年都会出去打猎,也乘机锻炼他的军队,也是要宗室亲贵熟悉武事,好沙场立功。
天成元年的年末,王芳远带人出猎,身边把一群宗室子弟和朝廷亲贵都带着,留下大臣中书令刘英失处理一般的军国之事。
在这帮随身的亲贵之中,地位最亲的是王芳远的亲弟弟开宁公王芳干。自从王芳远与大雍结盟,他就把王成桂时期初步建立的制度完全向中原靠拢,官职名称也全用中原的了,所以宗室子弟的爵位名称,一律由“君”改为“公”,此时王芳干还担任尚书令一职,是百官之长。
当了百官之长之后,王芳干与王芳远的矛盾却越来越多,虽然王芳干职位比刘英失高,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王芳干头上的也就是荣誉职务,所以泰卢国政务,王芳远也不会与王芳干商量。
王芳远掌握国政之后,推行的对内政策是拨乱反正,富国强兵,对外政策则是结盟中原,息事宁人,不主动挑事。因为经历许许多多动荡,特别是郑兆的背叛,已经让泰卢国大伤元气,因此王芳远决定在自身实力没有恢复之前,要息事宁人。
然而王芳远想息事宁人,郑兆却步步紧逼,乘着泰卢国实力不济,拿下许多泰卢国土地,这些都让血气方刚的王芳干痛心,因此王芳干提出要主动出击,而且王芳干认为现在郁久律突欲远在契烈王庭,正是北伐收复失地的大好时机,只要打败契烈,郑兆也就威风不起来。
听到王芳干的意见,王芳远言辞拒绝,而且对他说这事情不是他应该去想去过问的。听到兄长的话,王芳干心深深地被伤到,回到家里,就对家里的人抱怨哭诉,而王芳干左右的人就劝他说:“主公不要悲伤,大王还没有孩子。”
王芳干的手下已经不知道多少次说过类似的话,这些人不断助长王芳干的野心,并且帮着王芳干发展他的势力,与军队里面许多不得志的人结成联盟。这些人说得次数越来越多,王芳干心中有了与当年昔嵬一样的想法,他觉得自己应该承担起江山社稷的重任。
王芳干的手下其实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谋划让王芳干登上王位了。这其中最主要的策划者是泰卢国不得志的武将申京禛和李暑。他们知道自己实力不够,还需要名望的文臣加入,于是便找了因为投靠王天桂父子而被罢官,如今赋闲在家的文臣金玉,李贝和崔吉,随后李贝的儿子李日白和李日昉、儒生金自占与沈器元都相继加入这个政变谋反集团
政变集团形成之后,申京禛利用李暑被命令去招兵的机会,让他招募一支军队作为政变武装。同时几个赋闲在家的人也捐出数百金,在暗中募集政变士兵,其后他们又计划了举事的日期和具体安排。
虽然计划周密,但是政变集团仍然惧怕卫戍开京的军队,觉得不能在开京城内动手,只能等王芳远出城才能动手。终于,现在王芳远带人出来涉猎,身边护卫带得不多,刘英失也不在身边,机会难得。
于是在王芳远出猎的当天夜里二更的时候,申京禛带领早已经埋伏在王芳远营地西边。李贝、金自占等人也陆续率领自己招募的人王芳远所在营地的附近。
申京禛把数百片写有“义”字纸粘在政变士兵的衣服后,作为自己一方人的证明,免得误伤。此时,来的各支叛军共有一千三百多人。在夜三鼓时候,叛军向王芳远营地的西北角进军。
由于王芳远手底下护卫军没有准备,所以叛军不仅顺利攻入了营地,还畅通无阻地杀到王芳远所在的大帐,叛军进入大帐,杀了王芳远。
第二天黎明,王芳干召集在营地的百官,并先处死了几个与他不和的人。营地的文武官员一看申京禛带着人,每一个都把明晃晃的战刀拔了出来,只能马上跪下来喊“万岁”,除了个别几个死忠的,大营的护军也投靠了王芳干。
接管王芳远的大营之后,王芳干带人往开京走去,来到开京附近,他派兵去开京通报,说王芳远暴毙,现在开宁公已经继承王位
得知王芳远的死讯,开京的不少官员不少都说:“开宁公是先王同母弟,理应入承大统。”刘英失知道木已成舟,无可奈何,为了泰卢国不要再有内乱,下令打开城门,将王芳干迎进城门,将国王御宝授予他,然后王芳干正式即位为泰卢国王。
王芳干即位后,新政权展开了对王芳远及其亲信的肃清行动。王芳远几个与王芳干不和的亲信被枭首示众。此外,还有八十几个和王芳干有过矛盾的人被杀。刘英失作为王芳远时期的宰辅,王芳干让他担任一个闲职,罢免了他宰相的职位。与此同时就是论功行赏,王芳干对所有参与他政变谋反的人都给予奖励,封官赐爵。
当然除了奖罚,还有一件事情,王芳干需要把自己即位的事情向大雍通报,毕竟泰卢如今是与大雍结盟,向大雍称臣的。
中原的官员得知泰卢国王换人了,他们认为王芳远是经过朝廷册封的合法国王,王芳干不经许可就擅自取代,是挑战朝廷权威之举,但是大雍的枢密使安千诲主张承认王芳干的王位。
泰卢国通过海路使团抵达洛阳,从联合泰卢国对抗契烈的大局出发,虞嗣源同意泰卢国请求,封王芳干为泰卢国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