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侍琮从乾清宫离开,带着两支新式火枪,回到工部大院的时候,都已经快天黑了。
工部大院里的其他几个工部侍郎、各司主事,都已经离开了,只有几个文书小吏,依然还留在院中。
立中,将枪放那吧。吴侍琮指了一下自己官廨一旁的一个武器搁架,对跟随在自己身后,捧着两支新式火枪的文书小吏陈立中说道。
是。陈立中躬身应道,走到一旁的武器搁架边,将两支新式火枪,在搁架上放好。
刚放下新式火枪,陈立中便又听见吴侍琮说道:立中,你马上去趟火药局,将院中所有的大匠,全都叫来,我有话要对他们说。
陈立中微微愣了一下,旋即躬身应道:是。躬着身子,后退了几步,转身飞快地出了吴侍琮的官廨。
工部火药局,是专门制造火药火器,负责铸造红衣大炮的地方,只不过火器局设立之后,工部火药局的职能权限,很有可能会剥夺出去一部分,将火枪火炮的生产制造,转到火器局之下,只保留生产制造火药的功能。
只不过现在,火药局中制造火器火枪火炮的匠人,和生产制造火药的匠人,都还没分开,火药局中,倒还有许多制造火枪火炮的匠人。若是再过上一段时间,那可就真不好说了。
而火药局中的大匠,却不是一般的工匠,更不是一般的工人,而是有一定技能技术,而且从事了至少二三十年甚至是更久的火药或者火器生产和制造的能工巧匠,是真正的老师傅一级的工人,才能够被评为大匠,享受到特殊的福利待遇。
总之,整个火药局中,熟悉火药生产和制造,火枪火炮的生产制造流程的大匠,总共也没多少个,但每一个,却绝对称得上是真正的能工巧匠!
很快,陈立中便带着火药局中的总共十三个大匠,一起来到了吴侍琮的官廨之中,在陈立中的带领下,一起跪倒在吴侍琮跟前,朝吴侍琮行礼说道:小的拜见部堂大人。
起来吧。吴侍琮淡淡的抬了抬手说道。
谢大人。陈立中带头道谢后,这才从地上爬了起来。
局中的大匠,都来了吗?吴侍琮扫视了陈立中身后的十三个大匠一眼,淡淡地问道。
眼前的十三个大匠,每一个的年龄,几乎都在五十岁往上了,而且长年累月的操劳,让他们看起来比吴侍琮这个侍郎,和他们的真实年龄,还要更老十来岁。
回部堂,火药局中,共有大匠二十一人,其中两人告假,六人被火器局局长孙元化孙部堂借调了过去,剩下的就全在这里了。陈立中躬身说道。
听了陈立中的话,吴侍琮不由得微微愣了一下,心中更是不由得升起一丝怒气来,这火器局还没正式挂牌成立呢,就已经开始从火药局借调大匠了么?
这要是正式挂牌成立了,那还得了,工部火药局岂不是都要被火器局给借调一空?那工部火药局还有必要存在么,干脆奏请皇上,直接裁撤掉好了!
强压着心中的怒火,吴侍琮扫视了陈立中身后的十三个大匠,然后才又说道:今日本官召集诸位来,是有一件艰巨的任务,需要诸位齐心协力,攻克难关。
说着,吴侍琮将从乾清宫带出来的皇帝朱由检随手画就的草图,展了开来,示意陈立中拿着,给那十三个大匠看。
那十三个大匠围着草图瞧了半晌,其中一个大匠,这才壮着胆子,问道:部堂大人,小人斗胆,敢问大人,这图画的是
这是圣上御笔亲画的新式火枪子弹的示意图。吴侍琮沉声说道。
圣上十几个大匠全都愣了一下,心想,这皇上御笔画的子弹图,这也太草了吧?这都变形走样了,根本就看不出来是什么东西嘛!
只不过,这十几个大匠,却没有一个敢嘲笑取笑的,这可是皇上的御笔,谁敢嘲笑皇上啊?那可是要杀头的!
微微停顿了一下,吴侍琮才又指着草图上分开的几个小图,说道:这是弹壳,里面装着火药,这是弹头,这是弹壳和弹头组装在一起的时候的样子。
听了吴侍琮的话,其中一个大匠不由得又微微皱了皱眉,说道:大人,您是说,火药是装在这弹壳里面的?
吴侍琮微微点了点头,说道:没错,皇上说了,只要将这火药装在弹壳里,就能够避免火药受潮湿阴寒的天气影响,而让火枪没法正常使用。
说着,略微停顿了一下,吴侍琮又说道:今日本部堂在御前试枪的时候,羽林亲兵卫的指挥王大人,在打到第八枪的时候,火药孔的温度过高,火药刚刚倒进去,便引起自燃,还好王大人处置及时,没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本部堂和诸位的首级,才能安然保全。
听了吴侍琮的话,十几个大匠,脸色不由得全都变了一下,特别是负责监制那两支新式火枪的两个大匠,脸色更是几乎变成了土灰色。
就像吴侍琮所说的那样,如果不是王大人处理得当,没有引发灾难性的后果的话,现在他们的首级,恐怕都已经搬家了!
御前试枪,竟然发生了意外事故,这可绝对不是一件小事,若皇上真的怪罪下来,杀头抄家,也不是没有那个可能!
略微停顿了一下,吴侍琮才又说道:皇上说了,为了防止以后再发生此类事件,在使用这种新式火器的时候,要更改使用步骤,先装发射药,再装铅弹。
此外,在捅杆上,还应加上一圈棉纱,沾水之后,再清理枪膛和火药孔。
说着,吴侍琮环视了那十几个大匠一眼,才又说道:这两支新式火枪是谁监制的?
监制那两支新式火枪的大匠,颤巍巍地举起手来。
吴侍琮瞧了他两人一眼,然后又说道:本部堂刚才说的,你二人可记住了?
记住了,小人记住了。两人急忙说道。
记住了就好,回去之后,好生改进一下,再多试验几次,试验好了,再行生产制造。
说着,略微停顿了一下,吴侍琮又说道:还有,制造出来后,别忘了挑两支最好的,送到乾清宫副总管太监王承恩王大珰那去。
是。两个大匠急忙躬身应道。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