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回到明朝当皇帝

第792章 审计工作

回到明朝当皇帝 小龙家水哥 3332 2024-01-26 20:15

  正月十五过后,这个年,差不多也就算是过完了,一切又都走上了正轨。京中,也包括地方,所有的官府衙门、政府机构,以及工矿企业等,也都陆续复工复产,整个帝国,又进入了一片繁忙的景象之中。

  而在京师中枢,开年之后的头等大事,就是对崇祯五年一整年的国民经济的各项统计工作的复核和中枢以及地方各项支出的复核审计工作。

  国民经济的三大产业产出的统计工作,以及政府年度预算和支出的复核工作,主要是由审计署牵头负责的,主要工作都是审计署在做。

  也就是说,开年之后,帝国中枢中,最为忙碌的一个部门,就是审计署了。

  审计署的各项复核审计工作,大致可分为月报表、季报表和年报表。崇祯五年前三个季度的月报表和季度报表,都已经复核审计完成了,现在要做的,就是第四个季度的季度报表和崇祯五年一整年的年度报表。

  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些月报表、季报表,都有一定的延后性,哪怕是速度最快的月报表,都得等到下一个月的中旬,才能够统计审核完毕。

  季报表,更是需要等到下一个季度的第一个月,甚至第二个月上旬才能完成。年报表,则至少都需要等到第二年的二月份,甚至三月份的时候,才能完成。

  而年后的这二月份和三月份,就是审计署审查复核上一年度一整年的各项经济统计报表,以及中枢和地方官府衙门、政府机构的各项支出的主要时间段了。

  时间很短,任务却又很重,而且这个时代的审计工作,包括各种报表统计,都是纯手工填写的,没有计算机,也没有打印机,填写的时候,有可能出现错误,审核的时候,就是要尽量的找出和改正这些错误,杜绝错误谬误的发生。

  整个工作都很繁琐,也很枯燥和无聊,而为了完成这项浩大的工作,审计署的工作人员,也是整个中枢最多的一个部门,专门从事各项报表数据的审核复查的科员文吏,就有两千多人!

  如果再算上在地方上负责省、府(州)、县三级地方上的审计署的派出机构的话,整个审计署的属员,足足有一万多人,是除了税务局外,整个帝国最大的一个行政部门!

  而税务局,因为工作的特殊性,跟审计署一样,在省、府(州)、县三级地方上,也都有专门的派出机构,甚至于在一些经济比较繁荣的城镇里,都有专门的税务官和税务警察,以统计和监督税收的执行情况。

  审计署只是对地方各级官府的经济报表、税务报表等进行审核复查,而税务局,则是实实在在的,拥有按照税务条例、法令,征收商税、企业税等各项税款的权力,可以说是真正的实权部门!

  更何况,各地的税务局,还有一支专门负责征收各项税款,和查实偷税漏税行为的税务警察,拥有一定的执法权力,是地方行政机构中,除了负责地方治安的巡警局之外,唯二拥有执法权力的机构,而另外一个拥有执法权力的机构,则是国家安全局的地方各级派出机构!

  在省、府(州)、县三级地方政府上,中枢各部的派出机构有很多,商务部、农业部都有,商务部的派出机构是促商局,全称促进商业经济发展规划局,农业部的派出机构则是促农会,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委员会。

  甚至于,就连国防部,都有派出机构,名为国防动员局,专门负责动员地方精壮,组织和训练国防后备军,以便于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及时的对国防军,甚至是皇家陆军,进行补充。

  总之,中枢各部在地方上的派出机构很多,地方官府衙门,也从原有的六曹(仿中枢六部),扩展到了十几个部门!

  不过,原本的六曹,是直接隶属于地方行政长官的,甚至于在县一级的官府衙门中,六曹掌事可能连官都算不上,只能算是一个吏目!

  而现在,地方上的这十几个部门,很多部门,在名义上虽然也受地方行政长官的管理,但同时,却也受着上级派出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属于双重领导机构。

  巡捕(警)局、税务局、促商局、促农会等,都属于这种机构,而地方上的国安局和国防部的国防动员局等机构,甚至连地方行政长官,都没法插手其中,哪怕是上一级的地方行政长官都不行!

  可以说,这几年,随着各个地方派出机构的相继成立,地方官府机构比以往变得更加的庞大了,部门中的官员吏目数量,也比以前变得更加的臃肿和庞大。

  而且,所有的吏目文书等,原本都不属于官员的序列,但是现在,却全都是按照《公务员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也已经变成了以前的官,拥有了官员的品阶等级,甚至从理论上来说,还能够按部就班的晋升到中枢十六部的部长、副部长等职位上去!

  朱由检当然也知道,现在的公务员队伍,实在是有些太过于庞大和臃肿了,但是,在没有电子计算机,没有打印机的时代,所有的工作都得靠人力去做、去写,效率本来就不高。

  像税务局、审计署这一类的政府机构,工作本来就繁重繁琐,也只能通过招募大量的财会人员,来进行繁琐的计算和统计工作了,人员自然也就不可能少得了哪去!

  现在,不管是京师,还是在地方上,都建立了大量的与金融专业有关的高等学院,甚至是中职中专学校,甚至还有专门的速成班,用来培养专门的财会人员!

  仅仅只是崇祯五年,通过各种速成班,培养的财会人员,就达到了两千三百多人。

  只是,哪怕这些速成班毕业的财会人员,只会简单的加减法计算,会使用算盘算筹,但甫一毕业,这些人就依然已经被各个地方上的商业银行、钱庄,或者工商企业等,瓜分一空了,以至于到年终岁尾,审计署需要大量的财会人员,进行报表的审核复查时,都不得不找商业银行,借调财会人员。

  如今,在审计署工作的属员们,就有将近三分之一,是从大明皇家商业发展银行和帝国中央银行借调来的!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