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回到潼关,刘义之眼看着李原把最后一批百姓迁走,便招来了弘农军的统领黄势,来探讨弘农军的安置问题。黄势心中一震,知道刘义之提出这个问题,就是要对一直躲在陕城的苻廋下手了。当初苻廋为了抵御秦国,开口向刘义之借兵。只不过刘义之在前方统领全部军队作战,慢慢地便掌握了弘农的军权和政权,已经不是苻廋能撼动得了。
“请神容易送神难啊!”没人的时候,黄势也会暗暗感叹。
这些日子,黄势未尝没有考虑过自己和黄家的前途。按说自己是魏公苻廋的心腹和“姻亲”,应该全力支持苻廋才是。只是这次弘农叛乱,若是没有刘义之的干预,苻廋只会畏缩在陕城,等着秦国的大军前来围剿。那时候,仅凭这六千缺乏训练的弘农郡兵,是抵御不了秦军的。到时候自己和黄家,恐怕就会为苻廋陪葬。
黄势名义上是弘农兵的统帅,不过为了提高部下的战斗力,潼关战后新招收的兵马,都是借用了刘义之的部下在训练。攻占华阴之后,刘义之调走了这三千新兵,却直接为这三千新兵安排了代理军主,说是为了指挥方便。等刘义之率军返回潼关的时候,这三千人已经被他牢牢地抓在手里了,凭黄势手上的两千兵马,根本就不能跟刘义之对抗。何况潼关外,关中还有数万大军虎视眈眈。若刘义之弃弘农而走,秦军攻破弘农根本就不费吹灰之力。
黄势谄笑着道:“建威将军都督司州,这弘农军队,本就在将军的治下。想要如何处置弘农军,还不是将军一句话的事?”
黄势如此上道,刘义之也很欣慰:“这些日子,你率部英勇作战,立下不少功劳,这些本督也都是看在眼里的。只不过,按照我军的惯例,每军设置为一千五百人,你麾下的这六千弘农子弟……”
黄势笑道:“按照都督府的规矩,重新整编也就是了。末将能领其中一军,也便心满意足了。”黄势一心想要巴结上刘义之这棵新大树,知道不能太过计较一时的得失,便一切顺着刘义之的意思来。
刘义之看着黄势,笑道:“弘农郡能在战后迅速稳定下来,实赖将军。”
黄势连道不敢。
黄势这么配合,刘义之投桃报李,在军中为黄家留了两个幢主的位置。各级的地方政府之中,也会为以黄家为首的弘农势力留出位置来。于是刘义之便问了问黄势家里的情况,有没有子弟可以出来在官府中效力云云。
黄势听了,面露惆怅之色,说到:“末将家族里,子弟好舞刀弄棒,并不重视读书,难以在官府中任职。就是因为如此,末将才会眼热与关中的易货。——可惜这条路子断了。”
刘义之笑道:“哪有那么容易就断了的!我们的酒和糖别处所无,但凡是已经用过的人,那就离不开了。等过一段时间,局势安定下来之后,慢慢得还是可以做起来的。”
黄势眼前一亮。如果走私酒糖的生意可以重新拾起来,那黄家就有了一个来活钱的门路。黄家从河东和关中劫掠所得的钱财是不少,但是坐吃山空的道理黄势还是懂得。只是……不对呀,商事是由刘越负责的,现在弘农郡已经落入了刘义之的手中,无需弘农大族再转运到关中,黄家想要往关中易货,可就不容易了。看来,此事还是要着落在刘义之身上才行!
刘义之自然不知道黄势心中所想。他接着说道:“河东沦陷之后,弘农和洛阳想要吃盐可就变得困难了。如果我们不能想办法从河东走私到盐的话,与河东一战是不可避免的。”
这次趁着河东叛乱,弘农大族们到河东“发财”,从河东搞回来很多的食盐,在弘农郡维持个两三年不成问题。只不过加上洛阳和关中的人口,那可就难说了。
有这么大的需求,刘义之一定会想办法重启商路的。黄势想到这些,心安了不少,不过转念一想,刘义之的麾下,能从河东贩盐到弘农郡的,现在首选的是河东大族啊!他们本乡本土的,路子自然比弘农人广。黄势实在没有想到,经过短短一年功夫里,发生的这么多的变化,竟然最后都自己不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