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览率军抵达黎阳城下,并斩杀一员将领后,卜己也率领游勇骑进入了烈阳谷中。
这烈阳谷地处黎阳县,又与繁阳、魏县相接壤。
处在交叉口,是三县往来的必经之路。
其两边山脉陡峭,中间有一条长长的谷道。
不算是很窄,可拱三匹战马并排而行。
因为这个地形条件,卜己手下的重骑兵,可在这个山谷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李烨交给他一千名善于射击的虎卫士兵,也能很好的完成这次伏击任务。
卜己环视山谷四周,寻找着最佳的埋伏位置。
待看到一处周边都是奇形怪状的巨石时,眼神一亮。
指着那个地方,卜己开口说道
“派几个人上前看看,那里宽不宽敞,能不能埋伏与此!”
身后张伯连忙应下,带着几个手脚灵活的兵士,攀爬了上去。
没多大会功夫,他们便来到了巨石林前。
看着眼前巨大的坑,面露惊喜。
张伯也是快步走下山脉,来到卜己的身边
“将军,巨石后面又一个大坑,能够容纳数百人!”
卜己一听,不由露出了欣喜的神情,心中不由想到
“剿灭援军的任务,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合理的伏击位置!”
“这么轻易就被我找到,真是天助我也!”
带着这样的想法,卜己指着那片巨石下达命令
“虎卫士兵听令,命你们埋伏于此地!”
“备好石块、箭矢等物品,时刻注意着有没有援军的动向!”
“一旦发现援军被逼近山谷,立刻发起进攻!”
统领这一千虎卫士兵的校尉,连忙应和道
“诺!”
说完,领着手下兵士向山上攀爬。
等虎卫士兵埋伏好后,卜己将四千游勇骑分为两队。
由张伯带领一千轻骑兵,埋伏到黎阳县位置。
而他自己则率剩余游勇骑,把守在繁阳、魏县的路口。
分兵而行,卜己带领士兵出了山谷后,便开始找埋伏的地方。
除了烈阳谷这片山脉外,周边都是一望无际的草原。
游勇骑的目标这么大,一眼便能发现。
无奈,卜己只能退后数里地,在一片树林里埋伏。
为了能够及时发现援军的动向,让十来名斥候交替探索。
只要发现援军的动向,便回来禀报。
几里的距离,刚好能让骑兵冲杀起来。
卜己对这次的剿灭援军任务十分看重,每个环节都要保证做到最完美。
以至于,光是如何展开袭击,都推翻了无数次。
依照他的想法,只要发现援军的动向,立即冲杀过去。
将援军逼近山谷之中,等虎卫军兵士发起射击后。
再让重骑军推进山谷之中,对剩余的援军进行屠杀。
思来想去,这已经是他能想到的最好方法。
定下计划后,卜己又亲自交代重骑兵的校尉
“等我率大军对援军展开冲杀时,你们需快速赶到山脉一侧!”
“看虎卫军的攻势减缓,立即冲入谷道!”
“那时的援军不会有多少了,所以你们只需两骑并排冲锋!”
“切记,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援军士兵!”
讲述的十分细致,重骑兵校尉顿时明悟,连忙点头应下
“诺!”
在卜己交代士兵该怎么埋伏,该怎么冲杀时。
黎阳县的斥候已经将求援信,送达了繁阳县、魏县内。
魏县作为魏郡比较大的县城,人口众多。
这也代表着,其县内守卫的士兵不会太少。
在收到黎阳县的求援信时,魏县县令紧皱眉头
“这李烨可真会挑时候,在这时攻打黎阳!”
念罢,叫来门口的侍卫
“去将县丞、县尉两位大人叫来!”
侍卫连忙应下,快步走出议事厅。
没多大会,便见魏县县丞,以及掌管县内兵马的县尉赶来。
看了一眼坐在首座的魏县县令,躬身行礼
“见过大人!”
魏县县令点了点头,算是回应了二人。
然后拿出求援信,递给了他们。
接过求援信的县丞,快速通读一遍。
皱着眉头,转交给县尉。
等县尉看完后,县丞才开口说道
“大人,黎阳县与我们互为犄角之势!”
“如果不增派援军,恐怕会被太守怪罪!”
“再说,如果黎阳被攻破,我们也将危在旦夕啊!”
县尉也是第一时间应和,同时补充说道
“大人,必须派出援军支援!”
“黎阳县作为魏郡的门户,一旦被李烨攻破,后果不堪设想!”
“他们只要拿下黎阳,定会和巨鹿黄巾联合起来!”
“那时,魏郡也就危急了!”
听两人将事情说的这么严重,魏县县令呼了口气。
转头看向县尉,说道
“你率领四千守军,前去支援黎阳!”
“闻李烨身边谋士诡计多端,千万要小心!”
县尉听此,起身应道
“诺!”
说完,退出了议事厅。
在魏县调动出援军时,繁阳也做出了举动。
繁阳县与司隶相接壤,是汉军把守的重要门户。
当收到求援信时,繁阳守将在心中快速的做出考量
“黎阳遭受李烨大军的围攻,必须前去支援!”
“一旦让李烨攻破门户,联合巨鹿黄巾,魏郡很可能会被攻陷!”
“我把守着司隶门户,不容有失!”
心中做出决定后,当即让士兵叫来自己的副将。
待副将赶来后,繁阳守将立即下令道
“方胜听令,着你领三千兵士驰援黎阳!”
“快速行军,不得有误!”
名为方胜的副将,当即拱手应下
“领命!”
说完,退出议事厅内,前往兵营整顿军马。
两县收到求援信的时间相差不远,这也导致两路援军几乎是同时出发。
魏县派出的援军不少,而繁阳派出的援军也丝毫不逊色。
个个都是汉军之中的精锐,装备相对于其他汉军,要齐整不少。
至少每个士兵,都身穿铠甲。
两县主官都有过交代,让快速行军不得耽误。
所以路上没有停歇,疾行了十几里。
都走出县内边境时没多久,便碰到了一起。
两路援军互相商议一番,决定合兵一处。
就这样,七千援军只是稍作整顿,便立即奔赴黎阳。